2021/22年制糖期1我国食糖行业运行基本平稳。糖料种植面积下降,收购价2上调,糖农收入稳定。食糖产消量双双下降,进口价格倒挂,进口量减少有限。进入2022/23年制糖期,国内食糖产消或有所恢复,但国际市场产大于需较多,对国内市场形成压力。总体来看,要以“保供给、稳运行”为目标,巩固糖料种植面积,夯实产业基础,保障食糖供给。加强食糖科普知识宣传,合理拓展消费空间。坚持产需基本平衡原则,引导企业有序进口,稳定国内市场运行。
2021/22年制糖期运行情况
一是糖料种植面积减少,食糖产量下降。受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政策调整等影响,全国糖料种植面积下降6.9%至1895万亩。加上疫情、不利天气造成收获糖料品质降低、数量减少,食糖产量同比减少10.4%至956万吨。
二是糖料收购价上调,糖农收入基本稳定。虽然种植面积下滑,但糖料收购价格上涨,糖农总收入有所保障。据了解,甘蔗平均收购价上调8元/吨至506元/吨,甜菜平均收购价上涨32元/吨至541元/吨。农民种植糖料收入442亿元,同比略减。
三是食糖消费环境变化,消费量略有下降。全国食糖消费量同比减少1.9%至1550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影响下游企业采购谨慎,节奏放缓。加上当前对“三减”存在不科学认知,部分企业通过宣称“无糖”“0糖”来吸引消费者,片面宣传糖的危害性,甚至妖魔化糖,引起新的健康风险,影响食糖消费潜力的释放。
四是食糖进口价格倒挂,进口量减少有限。2022年国际食糖价格在17.4〜20.98美分/磅3运行,进口价格倒挂明显。据测算,2022年关税配额外平均进口加工成本4为6485元/吨,较国内食糖现货5平均价格高出713元/吨。受此影响,全国进口量 (以制糖期计算)同比减少15.8%至533万吨,但依然在历史高位。
2022/23年制糖期展望
一是国内市场产需缺口稳定。生产方面,预计2022/23年制糖期全国糖料种植面积略增至2000万亩左右。如后期天气、疫情等因素稳定向好,食糖产量有望恢复至1010万吨左右。消费方面,按照2022年含糖食品产量增速(2.7%)计算,预计食糖消费量可能略有增加,产需缺口或将保持在500万吨左右。
二是国际市场产大于需。受部分主产糖国家(地区)如印度、泰国等增产支撑,全球食糖产量增加。随着全球疫情好转,经济逐步复苏,食糖消费缓慢恢复,且程度有限,市场总体产大于需。据国际糖业组织(ISO)预计,全球食糖产量增加4.5%至1.819亿吨,消费量增加0.5%至1.763亿吨,产消过剩557 万吨左右。
三是国内市场恐面临下行风险。由于食糖生产缺乏竞争力,且较长一段时间存在产需缺口,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糖进口国,且近年进口量较大,占到了食糖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如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我国现行关税税率6难以有效起到“防火墙”作用,势必会增加进口压力,国内市场恐面临较大下行风险。
四是制糖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随着化肥等农资价格和地租上涨,糖料种植成本增加。为保证入榨量稳定,企业相应提高糖料收购价(占生产成本的70%以上)。据了解当前甘蔗收购价格同比持平略增,甜菜收购价格600元/吨,同比增加59元。加上原辅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高企。粗略预计,高于或持平于目前主产省(区)现货价格,企业保本或面临亏损。
政策建议
一是坚持产需缺口导向原则。以产需缺口为导向,充分考虑国际市场形势和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统筹发展与安全,把握进口节奏,引导有序进口。一方面弥补产需缺口,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是防范国际糖价大幅下跌,导致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二是加大糖料生产支持力度。糖料种植是食糖生产的“第一车间”。稳定糖料种植面积,就要解决好实现“糖农增收”与“企业不亏本”的矛盾。评估广西、云南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成果,并逐步向北方甜菜种植主产区推广。总结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经验,适度扩大保险补贴范围,以提高糖料种植保障水平、优化保障机制为目标,多样化糖料种植市场化补贴手段和资金来源。
三是引导科学的食糖消费观。食糖是天然的碳水化合物,在中国的食用史已有上千年。不同地区也诞生了不同的甜食文化,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以中华传统糖文化为根基,在推动“三减三健”工作中做好食糖科普工作,讲好“甜”的故事,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食糖、合理消费食糖”。
(作者单位:中国糖业协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