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安全 打造“农安”天长——安徽省天长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综述
时间:2024-02-01 15:12:37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刘月姣 字号:【

  全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两品一标”总数达69个,认证农产品面积达63.9万亩,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6%;

  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2.8%,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9%……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安徽省天长市高效优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走出的一串串坚实脚印,也是天长多年来,上下齐心,用力织密织牢农产品安全“防护网”,精心呵护百姓“舌尖安全”,走实“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重管理:筑牢安全“压舱石”

  “经过检测没有农药残留的蔬菜,给全家老小吃着放心。”近日,在天长市汊涧镇农贸市场内,居民张大妈提着刚买的三塑料袋经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检测过的蔬菜,开心地告诉记者。

  在天长市,城乡居民都可以像张大妈一样吃着放心无污染的蔬菜。

  天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惠及了广大消费者。近年来,该市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要素支撑、强化工作闭环,搭建起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四梁八柱”。

  该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全市重点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1+1+2+N”工作体系(“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方案、“1”个食品安全工作若干措施、“2”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N”个相关配套举措),进一步细化创建任务、明确创建职责,确保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政策的有效落实,离不开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天长市加强设备保障,建立 1 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16个镇(街)标准化快速检测室,配齐酶抑制和胶体金速测等设备。加强队伍保障,成立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设立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6个,配备监管员、检测员32名。加强资金保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并保持逐年增长,近三年累计安排监管经费858.6万元、检测经费513.9万元、执法经费1216.8万元。

  同时,该市强化工作闭环,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卫健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工作会商和联合执法,推进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建立考核问效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镇(街)、市直相关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比重达9%,推动压力层层传导,形成工作闭环。

  严产出:把牢田间“首防线”

  位于天长市千秋街道天宁社区的农业废弃物集散中心,轰鸣的机器吞噬着从各个回收站收集来的废旧地膜、包装袋,吐出来豆腐块般方整的压缩包。

  在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下,该市逐步建立“村组有回收点、镇街有回收站、县级有集中处理中心”三级回收体系,逐级回收到集散中心,集中进行分拣、压实、打包。

  这是天长市聚力绿色化生产助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开展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建成村级回收点78个、镇(街)级回收站16个、市级回收中心1个,农药包装废弃物闭环回收试点1个,实现废弃农膜回收率92.8%,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9%;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服务面积达 265 万亩次。开展农药和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农药利用率已提高至41.5%。目前已建立17个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 17 万亩,辐射面积68万亩。

  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天长市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汊涧食品小镇两大平台,按照“生产标准化、资源高效化、质量可控化”的工作要求,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有机融合。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建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7个,获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家、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家;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家。

  把优质“产出来”,把品牌“树起来”。该市积极培育农业“两品一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市“两品一标”总数达69个,认证农产品面积达63.9万亩,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6%。“天长大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证明商标,获批第二批省“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天长芡实”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首批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天长三黄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天长百家荡”“倮倮大米”等10多个企业产品品牌荣获全国农展会金奖。

  强追溯:织密防控“一张网”

  “有了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于有了一张市场通行证,消费者通过扫二维码就能立即查看质量安全信息。有了它,我们农场生产的‘晶倮’大米销售得非常好!”天长市张建昌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建昌高兴地说。

  天长市开展“合格证+追溯码”推广行动,加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宣传推广,鼓励规模生产主体开具“电子合格证+追溯码”,创新设立合格证开具便民服务点18个,解决小散农户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难题。

  今年以来,共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4.19万份,实现了合格证开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印发《关于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衔接的通知》,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查验、收取、保存合格证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出证、农贸批发市场积极验证,确保了合格证有效实施运用。

  在天长市万寿镇忠孝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协管员陈维国和镇上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像往日一样,开始了当天的巡查监督工作,查进货渠道、看葡萄色泽……

  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原则,天长市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市划分为16个网格,明确县级监管员25人、镇级监管员32人、村级协管员151人,创建以来,网格化监管 437 次,巡查企业1039 家,解决问题11个;借助农资监管、追溯管理等平台,不定期对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涉农主体分类分级,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等措施全程监管、全程追溯,筑牢监管底线。目前全市共有82家生产主体入驻国家追溯平台,853家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入驻省追溯平台,入驻率61%。

  走进天长市千秋街道办事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张秋云检测员正在开展农产品快检工作,每月检测农产品613批次。

  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一张网”也离不开常态化开展风险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查。天长市开展了“常态测+专项治”护安行动,按千人口2批次标准,每年定量检测农产品1260批次,其中风险监测占80%、监督抽查占20%;在全省首创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快速检测,每年检测农产品11.8万批次,检测量和数据上传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农业农村部、省、滁州市每年对天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样品73 份,检测合格率100%;督促生产主体采取企业自检、委托检测等方式,做到无检不上市、上市必检测。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三项行动,将 1475 家主体纳入监管名录,完成豇豆快速检测酶抑制率法132批次、胶体金卡325批次,定量检测120批次,累计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5起,查处率100%。

  广宣传:奏响共享共治“最强音”

  2021年—2023年共上报“红榜”企业102家、“黑名单”企业3家,并在市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督促行业主体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每年举办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30多场次,培训执法监管人员和生产主体3000余人次;行业协会累计发放宣传单、明白纸、倡议书等资料万份,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200多份......

  广泛的宣传是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一环。天长市聚合“红黑榜”、新媒体宣传、行业协会等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一方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红榜”和“黑名单”信息归集、审核、告知、发布、奖惩、撤销等制度,进行信用分类分级,实施差异化管理;另一方面,运用天长发布、天长市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天长融媒抖音号等新媒体,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创建成果展示,每年发布公开信、告知书15万份。

  同时,积极发挥天长市稻米协会、家庭农场协会等行业组织引导作用,联合开展农产品“不安全、不采摘、不上市”“产品必检、带证上市”等倡议活动,全面营造社会共识,社会共治,社会共享的创建氛围。

  编者按: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北京市延庆区等86个创建单位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河北省廊坊市等9个创建单位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得到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部于2014年启动该项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有389个县和24个地级市通过达标验收。这些县市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本刊推出“走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系列报道,展示各地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有力举措,敬请关注。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