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本次2023年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配套活动之一,“乡创乡建 振兴有我”两岸青年交流会于12月2日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邀请了8位两岸青年围绕乡村建设展开交流,吸引了120多位各界青年参加,并发布了首批10个“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先进青年典型”。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青年力量!
乡村人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农民群众的组织者,乡村资源的激活者,人才的自身成长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为了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教育的新需求,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从发挥阵地作用,构建乡村振兴“大课堂”;夯实基础能力,优化教育培训“供给侧”;培育专业人才,注入事业发展“强动力”三个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我们精准设计培训课程,积极推进课程开发;打造覆盖各类人才的特色品牌项目,如“聚力强社 耕耘者计划”;系统组织“案例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搭建“崇农云讲堂”线上平台等,以高质量培训助力人才的成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加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沈莹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交流题目:《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福建省厦门集美后溪城内村是一个富含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我们想让更多人来感受这些文化,所以在村里打造了复古的供销社、酒铺、药铺、黑猫树屋、婚庆体验馆等等。在厦门市集美区的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扶持下,召集了一群致力于用新媒体方式推广乡村振兴及两岸融合的青年队伍,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挖掘并创新乡村故事。
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能可以走更远。我们的初衷就是集合大陆与台湾青年的力量,用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让每个村都能“出道”。我们希望以城内村为基地,以实操项目联结两岸青年,为他们搭建梦想舞台。同时引入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更好地服务当地村民,也为城内村带来商机和活力。这是我们两岸青年在城内村的青青之约。
——吴炳璋 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执行长
交流题目:《台青助力乡村振兴“开门乡见”的故事》
农业农村部的年轻干部是从五湖四海聚在一起,绝大部分人都是党员,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感,要把我们的农业农村发展好。面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三农工作,青年干部需要持续地加强学习。不仅学习理论,也需要学习业务,学习经济、法律知识等等,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的形势。
行走在阡陌上,就是经常要到农业农村一线进行调研,到田间地头、村头、炕头,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了解农民,增进同土地、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做到心系桑梓。同时也要聚焦三农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寻找突破口,围绕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寻找解决路径。
——康志华 农业农村部二级调研员
交流题目:《行走在阡陌上,心系桑梓间》
2013年我开始从事花卉的相关研究,距今已经有10个年头。
花卉产业的振兴起点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深入农村,了解农业政策,一有机会就去田间地头走一走,瞧一瞧;在老乡的家里问一问,学一学;参观了花卉企业,梳理了上下游产业链,挖掘出一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当中我了解到,基层花卉栽培技术的改良和普及是提升花卉产业和让农民增收增产的大课题,同时花卉栽培体系的建立以及种苗扩展工程化的生产配套技术研发也亟待解决。我们在云南、山东、江苏还有新疆等地都成立了多个乡村科技下乡点,开展了科学技术的普及讲座5000多人次,根据当地气候、主栽品种等实际问题,开发了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等多种栽培技术。后续我们将以农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做有系统、有原创性的和对农民有用的科研成果。
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将继续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范又维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交流题目:《把科技播撒在希望的田野里,把论文书写在广袤大地上》
我与大凉山的缘分是始于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2011年放弃了深圳的事业来到四川大凉山。他希望运用这里绝佳的光照条件,还有高原气候去辅导农民种植橄榄树,生产新鲜的橄榄油。
看着快70岁的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仍然在一线奋斗,让我十分佩服,但也让我十分心疼。一方面,作为子女也希望帮父亲圆梦;另外一方面,我们看着村民们的脸上的笑容,因为我们的到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也充分让我感受到这份事业的温暖。
台湾其实在建乡创社区营造方面起步甚早,所以对于台湾青年来说,很适合把这样的经验带到大陆。大陆有各项的发展政策,有绿水青山,有广阔的市场机遇,能够助力我们实现梦想。
——林书任 四川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交流题目:《在大山里造绿洲》
我是一位很幸福的台胞,享受着政府对于台胞贴心的政策。在我们公司每个阶段的设备投入、人才引进、能源能耗上,台创园都给予了电费减免30%,资金用途上面给予了贷款贴息将近90%,对于技术改造项目还有补贴,农博会等相关展会给予平台展示。种种的政策叠加为企业的发展免除了后顾之忧。
台创园会主动积极地协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并且协助企业申请相关的政策优惠,缩短创业的时间。如果想要在闽从事与农产品相关的行业,进驻台创园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两岸的人民本来就是同根、同文、同种,有着地缘和语言文化的共同基因。从血缘、文化、经济的角度来看,两岸融合的基础非常雄厚,融合必然会发生,也必然成功。
——吴妘蓁 福建富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交流题目:《融合发展传承与创新》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人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智慧。
节气文化能够助力农业生产。节气中的顺天应时理念,可以助力打造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节气农事知识体系能够为自然农法方式提供丰富的经验,还可以赋予农副产品更高品质和更高的经济价值。
节气文化助力乡村文化。节气文化系统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农文旅活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村民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共同体意识建立的重要纽带。
节气文化助力乡村旅游。节气文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素材。比如,河南安阳东湖农场小镇,建有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科技农场、果林农场、花卉农场、科普农场、农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项目。
节气文化助力文创开发。节气可以为文创开发提供材料,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是进行文化创意的重要资源。
——王晓鸣 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交流题目:《浅谈节气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释迦是台湾台东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它原产于东南美洲,在台湾已有将近400年的种植历史了。20世纪90年代,栽培技术有所突破后,开始有大规模种植和生产,加之台东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种植的释迦品质独特。
目前,常见的释迦种类有三种,分别是凤梨释迦、大目释迦和绿钻释迦,三者的风味各有特色。
近几年,从业者开始研发不同的释迦产品,如凤梨释迦水果酒、速冻的鲜果凤梨释迦、气泡饮和果干。另外,也尝试把释迦入菜,经过料理过后,展现出独特的风味。
我们还通过食农教育,让游客与孩子走入农场,提升对食物来源的认识;通过农游体验,设计一些互动性的农事体验内容,加深游客对农业的了解,建立更尊重自然和大地资源的意识,实现饮食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民众更认识农村的价值,也期望能够吸引更多青年返乡,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谢谨鸿 台湾台东县阳光职农生产合作社
交流题目:《台东释迦经验分享》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