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提升粮食产能任重道远。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配套实施河湖连通、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这一重要讲话,再次明确了东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并为东北粮食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连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产量产能并举,数量质量并重。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2.1万亩,超额完成辽宁省下达的401.5万亩指标任务。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7.2亿斤以上,从而实现“八连丰”。
稻米飘香醉人心
大连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8万亩,主要分布在庄河市、普兰店区等地。种植品种有丹粳668、连粳4号、辽粳433、盐丰47及辽星系列等。
10月末,在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海岛村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稻穗随风摇曳,水稻联合收割机正穿梭其中。海岛村有水稻5000多亩,今年年产水稻可达450万斤,产值约670万元。这也是瓦房店全市水稻生产喜获丰收的一个缩影。
而在此时的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老谷村,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经过收割、脱粒、清选、碎杆等工序,让金灿灿的稻谷成为农民奔向致富路的阶梯。今年,普兰店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6.42万亩,为了保证能够及时完成收获作业,共有206台水稻收割机参与到作业当中,预计今年全区水稻产量达2.34万吨。
庄河市青堆镇幸福村,稻穗在夕阳下静静地沉下了腰,农田里响起了收割机引擎的轰鸣声;当高铁从麦田边疾驰而过,缕缕稻香顺着气流四溢飘散,一幅动静相宜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庄河是大连水稻主产区,全市拥有水稻生产面积近20万亩,占大连水稻总产量的3/4。庄河市从1806年开始种植水稻,经过200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变直播为插秧—变拔苗插秧为铲秧移栽—变水整地为旱整地—变人工插秧为机插秧的发展路子,推进了水稻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
庄河是大连的“水碗”,水资源十分丰富,年总流经量13.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20平方公里。同时还有大中小型水库44座,水面面积57000亩,总库容14.7亿立方米。河流与水库的分布不但合理,而且流经区域内覆盖的土壤既肥沃,又比较湿润,且不受污染,完全符合水稻生长对灌溉水的需求。在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大米口味极好,尤其是“盐碱土壤”里出产的大米晶莹剔透、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优质水稻生产要求水质条件必须洁净卫生、无污染,这对大米品质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庄河市大米优良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4年,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庄河大米”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豆变“金豆” “宝地”立大功
大连市大豆常年种植面积约60万亩,主要分布在庄河市、普兰店区和瓦房店市等地。
10月中旬,在瓦房店市谢屯镇沙山村的一片盐碱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收获大豆。今年瓦房店市在辽宁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指导下,于盐碱地推行大豆试种工作,大豆的良好长势意味着试种工作取得了成功,盐碱地摇身一变成为了“宝地”,大豆成了农民丰收的“金豆子”。
今年5月,248个大豆品种在这里的20多亩盐碱地开始试验种植,由于盐碱地种植大豆与正常土地田间管理方法相同,农民管理起来省工省力。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技术推广人员发现,瓦房店地区的盐碱地大豆的长势、产量、生长期表现佳,植株的高度、结荚都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2023年,瓦房店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去年稳步增长,其中大豆新增播种面积0.52万亩,增幅达到3.7%。作为耕地的盐碱地面积达1.6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8万亩,粮食增产5%至10%,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谢屯镇首年开展耐盐碱大豆品种的筛选,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明年将继续结合各个大豆品种的优劣势再进行筛选,该过程持续两到三年后,表现综合性状特别好的大豆,将大面积在瓦房店地区的盐碱地开始推广,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解决农业难题,寻找致富钥匙。
种玉米种出了“种粮大王”
大连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290万亩,主要分布在庄河市、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和金普新区等地。
瓦房店市西杨乡苇套农场,玉米收割机正对3000亩的玉米熟练地进行收割、摘穗、刨皮、装仓及秸秆粉碎等各环节。秋收同时聚焦秋种,安排了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在2019年—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中,瓦房店率先通过大连市级专家组验收。目前,全市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8.8万亩,这为当地发展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业创造了条件。
今年9月20日,作为辽宁省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之一,大连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于庄河市青堆镇河川村开幕。开幕式上举办了大连粮王颁奖仪式,来自普兰店区的大连良莹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于国良光荣地成为了“粮王”之一。让于国良同样感到高兴的是,今年他家种的玉米又喜获大丰收。
从事粮食生产10 年的于国良,粮食种植面积达4000 亩,年产粮食600万斤。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于国良的团队与双塔街道一塔村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和种植合同,他们引进优良的种子和先进的农机设备开始大面积种植,种植品种和现代化管理可以让玉米达到单产1500斤以上。为了解决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所引发的粮食存放和保管难问题,在双塔街道的支持推动下,于国良又引进了玉米烘干设备和晾晒场地。并向周边种植大户和老百姓提供晾晒烘干服务,带动了周边玉米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
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增产夺丰收
“八连丰”的背后,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真抓实干。他们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推出了六大举措。
一是突出高位推动,压紧压实责任。大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熊茂平书记到粮食主产区走村屯、下农田,要求抓好农业生产和秋收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陈绍旺市长在春播关键期,到基层实地察看农资储备、机耕作业等情况,督促抓好春耕春播生产。政府分管领导将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周调度重要内容,定期研究相关工作。同时将粮食生产指标列入年度绩效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农业农村部门对粮食春播、秋收进度实行日调度,督促各地不误农时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藏粮于地于技,筑牢丰收之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全年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130万亩次以上,带动“小田”并“大田”;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24万亩,推动“大田”变“良田”;落实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利用试点面积20万亩、耕地轮作项目10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60.77万亩,促进“良田”升“沃田”;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30项,建设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4个,培育粮油生产类高素质农民1650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省级审定玉米新品种5个。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能提升。实施种植业高产优质高效示范行动,出台《大连市种植业高产优质高效三年行动方案》,通过示范田(基地)创建,促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良策配套,稳步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经测产,示范田内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实现不同程度增产,其中玉米最高亩产达886.5公斤,比去年最高测产结果高63.8公斤。继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麦豆两茬、果园间作大豆等多种栽植模式试验示范,努力提高单位土地产出。在新品种、新模式应用的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指导,确保科技成果落地见效。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激发种粮动力。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累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生产者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7.73亿元,惠及全市53.7万农户。实施粮油作物直接物化成本、玉米稻谷完全成本政策性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16.6亿元,免除了农民种粮后顾之忧。在惠农资金发放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纪检、财政等部门进行实地督导,保障资金高效、及时发放。在落实好原有扶持政策基础上,向国家、省新争取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耕地轮作项目、玉米大豆“一喷多促”项目、种业扶持项目资金0.6亿元。庄河市、瓦房店市和普兰店区再次获得国家产粮大县奖励。
五是强化防灾减灾,确保减损增收。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气候,与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加强会商协作,联合印发《主要农作物科学防灾减灾夺秋粮丰收预案》,组织各地加强服务指导,分区分类做好灾情防范应对。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全年累计发布病虫情预报12期,落实玉米螟绿色防控面积157.5万亩,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飞防作业176万亩次,发放低毒高效鼠药154吨,全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六是推进全程机械化,为丰收提供保障。稳定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今年大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5%,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大连市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发展迅速,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今年秋收,大连市已投入农机具1.6万台,机具、队伍数量保障充足,为全市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