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时间:2023-11-30 16:16:41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编者按:首届国际藤茶大会(中国·来凤)报告环节,七位专家带来了各自领域的前沿观点分享,为来凤藤茶产业发展指出了新路径和新方向。听听院士专家讲了哪些重点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出口国。对来凤来讲,茶叶也是一个支柱产业。茶叶在国际贸易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质量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保证农药使用科学合理,而且在茶叶使用中没有残留?这是保障出口的先决条件。目前,我们研究了139项国际标准,其中有3项是国际AOAC标准。未来,我们要为农药建立电子身份证,实现检测技术的信息化,效率会大大提高。

  ——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茶叶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学研究与国际AOAC标准研制》

  茶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产业、好产业。我国茶叶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量和数额都在逐年增加。

  茶产业为什么取得了这些成功?一是我国制茶技艺的风土化;二是茶产品很有特色;三是包装精美化;四是茶产业营销注重品牌化;五是由于区域公用品牌,带来企业抱团集群化;六是品牌传播定期化;七是产地交易市场化;八是产业业态融合化;九是产业发展组织协同化。

  ——鲁成银,二级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借鉴茶产业发展创新模式,布局藤茶产业未来》

  来凤这个地方为什么好,为什么具有发展健康农业、未来农业、功能农业、功能食品、健康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这个地方富硒,是一块能够生产富硒产品的宝地。请珍惜这块地方,保护这块地方,把这里的健康产业发展好,一方面造福自身,一方面造福整个人类。

  ——戴小枫,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会长

  报告题目:《未来农业的本质与功能农业之思考》

  来凤藤茶的功能成分是非常好的,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这是它非常重要的功能。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黄酮含量高,在黄酮当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尤其高,这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天然植物当中,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的。

  在目前“饲料无抗,养殖减抗”的国家战略下,寻求优秀的抗生素替代品是植物提取物研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目前来看,来凤县藤茶的植物提取物当中,二氢杨梅素和儿茶素含量高,在健康养殖当中有比较好的功效。在畜牧业养殖应用的功能场景下,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拓展藤茶产业链,助推藤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应该说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谯仕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藤茶提取物的活性功能研究与应用》

  对于中国市场、中国茶消费和中国饮品来说,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花草茶饮品之外,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把创新趋势融入到茶的制作和营销当中。当然,并不是说要抛掉传统顾客的需求。未来希望我们可以将新的顾客群体和旧的传统顾客群体消费进行结合。

  一定要注重饮品口感的研发,口感的营销。不仅是喝茶的茶客,还有其他饮品的消费者,他们都非常注重口感。

  ——莎布楠·韦伯,加拿大茶叶与花草茶协会主席

  报告题目:《加拿大茶叶消费趋势和消费者行为》

  近年来,由于新电商、新营销的兴起,互联网已成为用电商升级“数商兴农”的推手。结合近几年在该领域的观察与思考,对如何使用互联网新营销来助力来凤藤茶产业的发展提几条建议:一要抓住“新电商”,促进藤茶产业升级的新机会;二是新营销促藤茶发展,重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三要借新营销特质,助力藤茶品牌化;四要促进新营销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五要持续培育“互联网+藤茶”的创新主体;六要将建好藤茶“产业大脑”数据平台放在优先位置。

  ——汪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农业农村部信息化专家委委员

  报告题目:《藤茶与互联网新营销》

  意大利茶叶与花草茶协会是2004年成立的,在意大利是成立比较早的一个茶叶协会。

  现在到底有多少药用植物呢?比较可靠的数据来源是伦敦皇家植物园的药物植物名称目录,其中记录有34408种植物,来自于376个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科,在这些比较明确的物种当中,有超过50万个名称是来自于植物以及植物的衍生物。

  药用植物可以一物多用,它可以作为草药在医学领域使用,还可以作为调味品。花草茶和花草的浸泡液,可以使用在与健康相关的食品中,在植物化学领域和化妆品行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可·贝托纳,意大利茶业与花草茶协会主席

  报告题目:《意大利花草茶产业与消费》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