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直接关系老百姓“菜篮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重点工作。来自现场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现出渔业现代化建设新成果,折射出渔业现代化新景。
种业创新 增强发展动能
种业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
在武汉青鱼原种场,记者看到“胖头鱼”新品种“中科佳鳙1号”更显灰黑壮硕,嬉游在水缸中的它们有着优秀的“头身比”。
据悉,“中科佳鳙1号”去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研发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童金苟介绍,该品种经过两代科学家近30年选育4代而成,18月龄体重提高14.5%以上,头长提高5.5%以上,目前已在10余个省市的近40万亩水面推广养殖。
“中科5号”鲫鱼、 “黄优1号”黄颡鱼、“华海1号”团头鲂、“华康1号”翘嘴鳜……新品种各具特色。
据了解,为保护长江鱼类资源,2011年,武汉农业集团在黄陂武湖投资成立湖北武汉青鱼原种场,占地1580亩,为长江青鱼种质基因库500组原种保种。2012年获批为国家级原种场。青鱼原种场长年为国家种质基因库保护长江青鱼原种500组,每年向社会提供长江原种亲本3000组,年繁育优质青苗鱼苗2亿尾。
“作为国家级原种场和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湖北武汉青鱼原种场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对源自实验室的新品种用养殖户的方式养育,推动成果转化和中试熟化,助力新品种向市场推广。”武汉农业集团武汉市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运敏说,除了合作推广外,我们还有苗种繁育区,区内建有常规鱼和特种鱼繁殖设施。
在种业创新方面,安徽省建成2个省级小龙虾良种场、430处规模繁育基地,江淮水系小龙虾良种生产体系基本建立,整体上实现了苗种自给自足。为解决北方深远海适养高价值品种少、生长周期短的困境,山东省遴选了26家水产种业领军企业进行重点支持,科企联合攻关,选育许氏平鮋、花鲈、斑石鲷等适养抗逆品系,开展大西洋鲑繁育技术攻关,开创全球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现场会上表示,要推进水产种业振兴,选育适用于不同养殖模式和环境的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加快推进水产种业基地建设,并加强技术推广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设施建设 擦亮绿色底色
渔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设施建设。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实施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到2030年,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比将达到60%。
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参观了今年正式投产运营的国家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记者看到,一个个规整的方形水池里,养殖工人身着下水衣,正在对鱼塘沿岸的杂草进行清除,鱼塘中间数台增氧机同步开启,激荡起阵阵水花,不时有鱼儿跃起,最大的约有半个手臂长。
“春看花、夏采荷、秋闻香、冬观鸟。”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东西湖区万亩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基地占地面积2.3万亩,以前的鱼塘形状、面积不一,而且分散在农户手里,以养殖常规品种为主。去年起,基地进行了标准化池塘改造,将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分散不规则、水系不合理的池塘规整成几种相同量级大小的塘堰,并进行多样化品种养殖。如今,这里水质透亮,环境优美,不但可作为“武汉活鱼仓库”和“亲鱼培育基地”,还能成为市民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据了解,基地目前正在建设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采用生态净化治理模式,推动发展绿色循环养殖。
为进一步抓好《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落实,本次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现场会提出,发展现代设施渔业,要加快水产养殖池塘改造,以水产养殖大县为重点,推进传统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集成应用池塘养殖多功能智能化设备、生态养殖管理系统及装备技术,提高养殖效率。
经验交流 分享成功模式
现场会上,吉林、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重庆等7省市代表发言,分享当地的经验做法。
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推动建设“海洋牧场”。广东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自升式桁架类网箱,形成装备技术有力支撑;重力发展水产种业,并从中挖掘深远海养殖潜力品种。山东省研发了深远海大型网箱大数据管理系统,对养殖数据、环境数据、设备状态、安全状态、海域情况等五个主要模块进行全程监控,实现了智能投喂、预警预报、水质评估、主动式养殖专家服务等智慧化养殖管理。
重庆、湖北等长江沿岸省市推动“长江禁渔”长治长效。重庆市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创新运用“物联+AI算法”,实现自主巡江、自动预警、人机联动、流程闭环。湖北省加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迁移长江江豚34头,助力江豚迁地保护和全人工驯养繁殖研究;科学有序增殖放流,累计放流水生生物苗种80多亿尾,放流中华鲟子二代150多万尾;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从2017年的不足1亿尾提升到2022年的78.7亿尾。
吉林、安徽等省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吉林省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不断优化鱼类品种结构,推动休闲渔业发展,松原、白城等地已经形成以查干湖、哈尔淖为代表的冬捕产业。安徽省着力打造千亿级稻渔综合种养富民产业,稻田小龙虾已成为安徽省渔业的主导品种,年产量达65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25%,有力缓解了水产品稳产保供压力。
此外,浙江省加快推进“海上千万工程”,根据海洋捕捞渔船特点,突出“安全+”,融合“安全、环保、生态、智慧、美观、舒适”6大理念,制定23项建设内容和评价指标,统筹1.5亿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建成引领渔船1073艘、带动全省 7000艘渔船设施整治改造,有力提升渔船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改善海上生产和生活条件。
现场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必须守牢水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两条底线,守牢渔业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条红线,强化渔业水域和水产种业两个要害,强化国际渔业合作和渔业治理两个关键点,并从养殖、捕捞、远洋、设施渔业等十个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任务,从改革创新、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协同机制、作风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