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镇:打造百姓致富“甜蜜果”
时间:2023-09-27 15:00:45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毛绪强 通讯员 曹峰华 字号:【

  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镇的村民就已开始尝试种植水晶葡萄,该品种虽然每亩可达到三四千斤的产量,但价格不是很高,算下来一亩地有个三四千块钱的收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当地葡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产量也大幅提升,但水晶葡萄的价格逐年下跌,一亩地的产值远远不能达到预期,调整葡萄品种迫在眉睫。

  2017年,红枫湖镇抢抓清镇市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新机遇,通过推动要素有效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不断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产销链,促进一二三产业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升级增值,在转型发展中让当地葡萄产业焕发新机。

  招商引智加速产业转型

  为解决红枫湖镇葡萄产业种植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2017年,清镇市引进了贵州大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与贵州省清镇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贵州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联农业已成长为贵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智联农业当年就在红枫湖镇流转450余亩土地,采取大棚和露天两种方式,种植品质优良的阳光玫瑰葡萄。

  贵州智联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唐泓介绍,红枫湖镇历来就有种植水晶葡萄的传统,但总体品质比较普通,再加上村民们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水平欠缺,导致产量低产值小。结合这一实际,公司从上海引进移植了高端葡萄品种——“阳光玫瑰”,通过改良土壤、不断培育植株,让这个品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当年10月,240株“阳光玫瑰”葡萄就在红枫湖镇芦荻哨村试种成功。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这批葡萄丝毫不愁销路,市场价格达到了50元一斤。”唐泓说。

  据了解,智联农业从成立之初,就积极响应贵州省政府“黔货出山”的号召,遵从政府规划,依托政府推动,以龙头企业的担当,通过精品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主要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至村集体(合作社),然后由村集体(合作社)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智联农业进行建设管理。

  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劲松介绍,为让红枫湖镇葡萄产业“突出重围”,当地政府采取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办法,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推进土地向现代农业园区、特色规模基地和专业大户集中,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技术创新提升葡萄品质

  现在,阳光玫瑰这一葡萄品种早已成为国内消费者的“宠儿”,在国内的种植面积也较2017年增长了许多,致使其市场终端价格也有所回落,但红枫湖镇的阳光玫瑰市场价格依然坚挺,这得益于智联农业精细化的管理。

  据了解,智联农业从种苗选择,到研制有机肥配方,再到严格控制浇水、施肥、打药、打杈等时间节点,通过一系列科学精准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一棵葡萄藤上只留一串果实、每串果实颗粒控制在50至55粒的目标,不仅确保果品的绿色生态,而且待葡萄完全成熟时,可以收到挂果2个月不坏的奇效。

  “既然是做精品果走高端路线,这就要求种植者必须技术过硬,每个环节必须管理到位环环相扣,尤其是在几个关键时期。”智联农业技术指导员王龙邦表示,“阳光玫瑰”葡萄果粒大,皮薄且韧、易剥离,而且果肉汁多味甜,挂果时间从9月初持续到10月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亩产量为3000斤左右。芦荻哨村的气候非常适宜葡萄生长,再加上管理得当,按零售20至30元/斤的价格,亩产值最多可达到15万元。

  此外,智联农业还引入了根系生长控制技术,通过对水肥供给的控制,令葡萄对水肥供应产生缺乏性饥饿,从而能够有效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扩展。

  众所周知,根系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利用根系生长控制技术,可令新梢生长缓和、成花好,达到投产早、产量高、见效快的效果,有助增加施肥的目的性和可控性, 避免肥效延迟和养分流失。增加的根系密度,能使水分调控变得容易,实现肥水供给的自动化和精确定量化,而减小了根域容积,更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即时获取植物根系状况,优先处理根系病害。

  “通过此项技术,目前红枫湖镇的葡萄果实上色好、品质高,自然也就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唐泓对记者说。

  融入产业村民增收显著

  “相比20至30元一斤的‘阳光玫瑰’,原来种的水晶葡萄才值多少钱?”唐泓说,受到公司试种成功的带动,当地村民的发展思路转变了,逐渐自愿把土地入股到基地改种“阳光玫瑰”葡萄。截至目前,已有88户农户入股土地456亩,并成立了红枫湖镇启辰农民专业合作社。明确农户以土地入股,每亩700元/年的保底收益;前3年,未有产出,所有劳动力参与基地种养管理,确保稳定的劳务收入;3年后,农户按照生产纯利润比例分红。

  “以前一亩地年收入也就500元,很多时候都被迫要外出打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现在我家十几亩地全部入股试种、改种的项目,保底收益加劳务收入、利润分红,一年至少也可以拿到上万元。”在芦荻哨村村民李从林看来,只要好好干,增收致富没问题。

  “平时来这里务工的村民如今都在学习新技术了,大家对高效科学的种植技术非常感兴趣,指望自己将来也能掌握一门手艺,进而发展出更多精品果蔬产业,带动乡民共同致富。”王龙邦说。

  “项目推进至今,农民可在项目的生产运营的过程中,至少可从三方面获取收益:一是农民按入股的土地获得相应的保底收益;二是项目的所有劳动力就地解决,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获取劳务收入;三是项目建成后,生产经营利润的一定比例分配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分配给入股农民,实现二次分红。”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张劲松说。

  现如今清镇市红枫湖镇全镇种植葡萄1.5万余亩,带动周边2300余户农户从事葡萄种植,预计今年产量将达850万公斤以上,销售额达5880万元以上,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