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聚焦数字赋能 打造智慧农资监管新模式
时间:2023-09-27 14:41:35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 殷华 王晓坤 艾青 字号:【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农药、化肥、种子等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原料,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只有确保农民买到真种子、真化肥、真农药,才有真庄稼、真产出、真丰收。

  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农资门店和监管部门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农户来说,种什么好?种子真假怎么分辨?种子质量有问题该找谁?遇到棘手的病虫害怎么办?

  对于农资门店,如何管理购种农户信息?售种旺季如何快速出单开票?怎么统计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季度的销售数据?怎么提高门店收益?

  面对农资门店分散经营、生产资料难监管、技术指导难跟进、产品质量难把控这种现状,监管部门扛起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担。

  对于监管部门,如何防止农资价格哄抬和恶意竞争?如何避免农户买到假冒伪劣农资?针对不同农户怎么提高服务的精准性?怎么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从抓“米袋子”“菜篮子”高度来抓农资保障,创新智慧手段推进农资经营活动动态、实时和全程监管,在监管体系、全程追溯和承诺农资备案登记方面,聚焦数字赋能,用好科技手段,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工作,进一步提升农资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水平

  2017年以来,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积极探索农业投入品信息化监管新模式,构建陕西省农业投入品监测分析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在农资门店安装智能终端,把每个区县的农资企业、农资产品备案登记,门店档案、农资交易、农户种植、执法监管等详细信息全都纳入监管范围,实时掌握全省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种植业态数据,并通过查看农资门店种子、化肥、农药销售情况,测算不同区县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检验品种布局是否合理,掌握全省农作物种植规模。构建种植业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大数据的指挥调度,实现“种业大数据+种子经销户+农户+产业”的运行模式,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最初一公里”和农业技术指导“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目前,平台先后在陕西省勉县、靖边县、旬邑县、临潼区、佛坪县、紫阳县、富县、渭滨区等区县进行推广应用,已建成品种数据库、投入品监管数据库、农户档案数据库、投入品追溯数据库、作物种植数据库、综合执法数据库、农技服务数据库等陕西省投入品数据资源。全省共有700多家农资门店使用该平台进行销售,累计建立农户生产档案25.6万户,建档率达80%以上。其中,勉县、旬邑县、临潼区和紫阳县农资门店覆盖率达100%。

  建立农户档案,提供精准服务

  勉县新街子村刘大叔说:“购买农资必须实名制,以前忘了带身份证就得老远跑回家取一趟,现在身份信息都建成档案了,真是太方便了!”

  平台通过在农资门店部署一套智能终端设备和内置软件系统,附带身份证读卡器和扫码枪,提供农户建档服务,实现农户基本信息、种植信息和生产数据的采集,农户再次购买农资时,可快速从系统查询信息。

  平台将农户档案信息和电子农资销售台账进行关联和分析,建立面向农户的品种推广和精准信息大数据,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品种展示、销售和农户精准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户选购良种、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户买到价格合理且优质的农资,为农户选育更多更好的种子,最终实现农户增产增收。

  建立销售台账,提高门店收益

  通过平台每出售一袋种子、一瓶农药、一袋化肥,都要扫码、上网、登记、归档。勉县一家农资门店经营者纪正军说:“所有我们购进的种子、农药、肥料,必须进入政府网络监管平台,首先要备案,哪个厂家的,必须有进货台账。每卖出一单,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手写小票,旺季根本顾不上建档开票。现在安装了这个智能终端,每单平均耗时15秒,比以前能节省75%的时间,平台不仅帮我们建档、开票,还帮我们算账……”

  通过平台还可以了解农户购种喜好、种植面积、品种地域分布、购种价格接收程度等,为农资门店提供进货参考依据,提高产品销量。

  规范农资市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可以查询种子备案情况、农药登记情况、农资销售价格、农资销售品种等数据,建立农资销售可追溯体系,强化农资质量监督管理,避免农户买到假冒伪劣农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建立有序的经营秩序,防止价格哄抬和恶意竞争,促进种业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用种安全和公平竞争,为农户规避农资市场常见的经济风险。

  要保障农户种植效益,不仅要努力增加总量,还要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平台通过汇总分析农资门店实时上报的农资品种、农资价格、销售订单、种植面积等数据,可以测算当地种植结构和预计产量,据此衍生大量农业产能与需求、市场与价格、投入与产出等关联数据,对农业部门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型业态、打造更高增长点起到科学引领、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强化农资数据,构建多元化服务场景,提供更多社会化服务功能;深化使用种植业大数据,提升数据应用价值,向全省产业辐射。

  开展“N件事”服务,保证高质量服务。根据农业投入品监管的数据特点,打造基于移动应用端的产业服务端,使相关产业主体在服务端能够轻松围绕自己的农事特点找到对应的服务主体和对象,满足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痛点。

  “种子一件事”:为种粮主体提供从品种管理、种子质量、种子供需、种子储备等信息资源,使种粮主体能够用到好种子。

  “肥料一件事”:为种粮主体提供肥料购买、真假鉴定、使用建议、价格对比、预约购买等服务。

  “农药一件事”:为种粮主体提供农药购买、无人机打药预约等相关服务。

  “农技一件事”:根据种粮农事季节,为广大种粮主体推送或查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等相关资讯。

  “农机一件事”:为种粮主体提供农机上牌办照、年审、农机预约等服务。

  “惠农N件事”:提供补贴政策与发放服务;实现相关种粮、土地、种子、肥料、农机的补贴申请在线办理;引入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实现金融助农,提高粮食生产从业者的抗风险能力。

  构建数据模型,提升分析预警能力。以平台为核心,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机制与植保、土肥、农药等相关数据实现互联共享,逐步建成全省种植业数据库,加强农资数据(种子、农药、化肥等信息)、农户档案数据(年龄、住址、种植信息、订单信息)、土地确权数据(地块权属、地块位置、地块面积)和测土配方数据(土壤养分测定)等核心数据的汇聚和关联分析,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预警预测精确度,实现种植情况全局掌握和精准产量预估,实现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实现化肥使用量的减少和面源污染的控制。基于种植业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形成陕西省种植业一张图,展示全省的产业结构。以此类推,通过种植大数据体系的构建,围绕陕西省“3+X”特色产业,再构建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其他特色产业的大数据体系,逐渐形成覆盖全省产业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

  (作者单位: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