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舟之乡,藏着年入百万的生意经
时间:2023-07-26 10:07:48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袁瀚 字号:【

  水上百舸争流,岸边人潮涌动,暌违三年,广东各地龙舟赛强势回归,也让东莞市中堂镇霍沃标龙船厂“爆单”了。

  “去年只卖了1条船,现在订单恢复到正常水平。”龙船厂负责人霍沃标之子霍文忠说。他的造船厂今年收到20多条龙舟的订单,售价约10万元/条。

  中堂镇有300多年的龙舟造船史,是“中国龙舟之乡”,“中堂龙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镇有工匠在造船之余推出龙舟文化IP产品,寻找新的生意经。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沛朝便通过制作龙舟模型、小龙头等工艺品,让造船厂熬过了龙舟赛停办的三年。

  在节庆经济之外,进一步挖掘开发龙舟文化的产业价值,这也是中堂镇正在探索的一个方向。2019年起,当地开始推动打造龙舟文创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政府引导阶段。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非遗专干邵学成认为,未来还需企业参与,尤其需要热爱传统文化且有想法的年轻力量加入。

  赛事恢复产业回暖

  端午节前一周,造龙舟进入尾声。工厂里弥漫着浓重的木料和桐油气味,地面满是加工残余的木屑。偶有龙舟队成员到厂里“看船验货”。

  霍沃标龙船厂是中堂镇生产量最大的龙舟造船厂。龙舟赛重新打响,厂里的订单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3月开始接到订单后,厂里便召集工人,开足马力造船。

  中堂镇位于东莞的水乡片区。水网密布、河湖纵横的水文特征,造就了发达的水路运输。以船代步的生活习性,让当地造船业辉煌一时。

  年过七旬的霍沃标,是中堂镇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出生于当地的造船世家,家族制作龙舟超过200年。霍沃标是第六代传承人,不仅掌握东莞中堂“大头龙”的制作技艺,还熟悉龙骨、蝴蝶底等各部件的尺寸,是当地现存为数不多掌握“传统大龙舟”制作技艺的工匠之一。

  霍沃标的儿子霍文忠说,今年收到20多条龙舟的订单,售价约10万元/条。生产一条龙船,包括选底骨、起底、上漆料、装龙头等14个步骤,周期约10天,高峰时要安排15名师傅同时赶工才能交付订单。厂里的龙舟主要售往东江流域地区,包括东莞多个乡镇,以及广州黄埔、增城等地。

  恢复赛事,中堂镇的龙舟订单数涨起来。邵学成介绍,今年全镇4家龙船厂,共接到60多条大龙舟的生产订单。

  竞赛驱动龙舟迭代

  6月10日举办的2023粤港澳龙舟邀请赛暨东莞龙舟锦标赛上,中堂龙舟队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绝地反击、一举夺魁,这让全镇的龙舟爱好者兴奋自豪。而令霍文忠骄傲的,还有赛场上夺得第一、三、四名的龙舟队,其“战舰”皆出自霍沃标龙舟厂。

  从传统习俗向体育竞技转型,是赛龙舟的一个趋势。1984年,东莞龙舟队赴香港参加第七届国际龙舟邀请赛勇夺冠军。此后,东莞多支龙舟队伍包揽国内外大型赛事的奖项。

  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对龙舟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这让龙舟厂的经营者锚定转型方向。

  霍文忠介绍,传统龙舟用喜潮、耐用的松木制成,闲时放置在河涌,等到龙舟赛时取出来参赛,一艘松木龙舟可用十余年。但是,松木笨重,且船身较厚,无法满足龙舟高速行驶的需求。那时候,外地制作竞速龙舟的厂家,开始进入东莞市场,对传统的龙舟造型带来冲击。

  “需求转变,我们得跟着市场走。”霍文忠回忆,父亲霍沃标于2005年前后调整龙舟的用料、性能,并更新制船的流程设备。如今的龙舟,改用轻便的杉木为原料,在长度仍保持在31米左右、容纳60人的同等前提下,总体重量比传统松木龙舟轻1.5〜2倍,讲求“轻小薄窄”,便于在水上高速行驶。

  杉木轻盈,但易损耗,制成龙舟后,使用寿命大约两三年,淘汰更新的速度更快。此外,龙舟竞技赛日益增加,赛况愈加激烈,催生更多订单。中堂镇一名龙舟爱好者透露,全镇20个行政村(社区),平均每村(社区)约有3〜4艘龙舟,加上来自不同地区的订单,有相对庞大的需求。

  靠着口碑,霍沃标龙舟厂向省外市场拓展客户。霍文忠说,2011年,自家的龙舟在福州的龙舟锦标赛上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此后便开始承接省外的订单。如今,厂里制作的龙舟,销往福建、广西、湖南等地。

  “没有这么多竞赛前,龙舟需求量不大,大约五六条一年。现在正常情况下,一年卖二三十条龙舟。比赛提供了机会,让我们看清市场需求。”霍文忠说。

  龙舟景日乡厨爆单

  “龙舟景”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活动。“景”即龙舟聚集之日,各村镇通过龙舟串门,联络感情。按照传统风俗,中堂龙舟景期间,辖内20个村(社区)中,先后有9个“景日”。

  6月19日是农历五月初二,正值“斗朗景”,这是斗朗村的盛事。阵阵鼓声中,龙舟入水游弋,队员奋力划桨。之后,便是吃“龙船饭”的时刻。

  今年,霍沃标父子在工棚里开了20席“龙船饭”,宴请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白切鸡、油焖大虾、豉汁蒸白鳝……地道菜肴撑起主人家宴客的牌面。

  龙船饭也是节日里的一门生意。斗朗村村民霍伟谦经营流动宴席十多年,今年负责霍沃标龙船厂的宴席。他说,传统的龙船饭比较简单,把生米、豆角、瘦肉、冬菇、鸡蛋炒熟,装在竹箩里,用来慰劳龙舟队队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改善,龙舟饭增加到九菜一汤,也就是珠三角常说的“九大簋”。

  疫情之前,一到“龙舟景”,霍伟谦和团队十分忙碌。每个“景日”,每村大约开席一两百桌,每桌价格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收到订单后,他聘请十多名村民掌勺、摆席。有时订单爆满,还得临时扩充团队。

  疫情三年,“龙舟景”暂停举办,宴席生意“遇冷”。今年龙舟赛事恢复,但要求上门做龙船饭的订单数也不多。“订单数量恢复没那么快,明年龙船饭的生意会继续增加。”霍伟谦展望。

  邵学成介绍,除了龙舟饭,龙舟制造也带动了制作龙船桨、龙舟服、石龙新昌鼓等厂家。“龙舟服对轻薄和吸汗要求比较高,中堂镇有2间工厂生产龙舟队成员穿的专业服装。”他补充说。

  打造龙舟文创产品

  农历五月二十之后,龙船厂逐渐进入淡季。龙舟厂赚的是节庆经济的红利,具有季节性。为了让经营不中断,经营者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生意经”。

  67岁的中堂镇东向村村民冯沛朝,出生于当地的造船世家。其父是已故的龙舟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冯怀女。冯沛朝经营龙舟厂将近40年,凭借龙舟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他说,今年做了10条龙舟,以9.8万元/条的价格卖出。“现在做这行的人不多,只能找到5个师傅开工,接不了太多单子。”

  近些年,冯沛朝的工厂逐步走上小型工艺品制作的轨道。2015年,59岁的他开始雕刻观赏用的小龙舟和小龙头,逐步掌握并精通雕刻技术。如今,他生产的龙舟观赏模型售价约3000元/条,年均售出60多条;小龙头约2000元/个,年均售出20多个。产品卖到广州、香港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过去三年龙舟赛停办,靠着卖工艺品,工厂活了下来。”冯沛朝补充,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制作龙舟模型和小龙头很耗神,愿意从事的年轻人少,目前工厂由他和儿子打理。

  “龙舟不仅具有比赛竞技的意义,更有文化价值。”邵学成解释,在中国龙是一种美好的图腾。消费者购买龙舟工艺品,用于摆设、赠人等用途,希望传递事事如意、龙马精神、龙腾万里的吉祥寓意,催生了龙舟相关手工品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中堂镇一年售出龙舟模型400条,观赏性的小龙头600多个。“这是对四家龙舟厂的统计数据,没有计入其他工匠自制售出的。”他补充。

  除了手工艺品,中堂镇顺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导向,于2019年开始打造相关文创产品。

  “计划把龙舟打造为一个爆款文化IP。”邵学成介绍,中堂镇政府与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合作,开发龙舟摆件、龙舟定制杯子、折叠伞、抱枕、钥匙扣等40多款龙舟周边的文创产品。此外,还推动龙舟文化进校园,依托龙舟拼图、龙头彩绘等手工课程,让孩子了解龙舟制作工序。

  “打造龙舟文创产品,我们目前还处在政府牵头引导阶段。未来需要有企业参与,特别是热爱传统文化、并且有想法的年轻力量加入。”邵学成说。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