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菜市场建设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最传统、最广泛的“菜篮子”工程。随着市民消费习惯和社区团购、电商的影响,如今肉菜市场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面临的竞争也更大了。“过去出租率有90%以上,部分旺铺甚至需要竞价抢购,现在档口出租率只有70%,肉菜市场的蔬菜档都是免费送给菜贩来经营。”过去20年在广州升级改造了100多个肉菜市场的广州市左邻右里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宗辉说。
不过,也有不少肉菜市场经过重建或改建后焕然一新,迎来“第二春”。陈宗辉也对广州肉菜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在他看来,肉菜市场要进行转型升级,首先要在硬件上进行提升,让逛菜市场就像逛街一样舒适;其次必须推动智慧化肉菜市场建设,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买菜。
20年间经历两波升级
他见证广州肉菜市场繁荣变迁
上午9时,陈宗辉准时来到菜市场和商户们聊天,了解市场行情。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过去这20年,陈宗辉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升级改造肉菜市场。在进行肉菜市场建设之前,陈宗辉曾有过十多年的超市生鲜经营经验,从2003年开始,配合广州市菜市场升级改造的要求,在原广州市经贸委的支持下,他和团队开始在广州推广标准化肉菜市场建设。先后建设了大大小小约150家肉菜市场及农贸市场。“可以说,广州肉菜市场的升级、变迁,我是全程参与者。”陈宗辉自豪地说。
陈宗辉还是广州市连锁经营协会监事、广州市中介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他介绍,过去20年间,广州肉菜市场经历了两波建设热潮。第一次是从2003年9月起,广州市计划分3年完成全市289个室内肉菜市场的升级改造,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底完成全市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陈宗辉说,那时他给自己定下一个标准——走进菜市场,除了蔬菜叶子的味道和海鲜的腥味,不能有其他异味。经改造后的肉菜市场经营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市场内灯光明亮、通风排气好;排水排污系统设置三级过滤设施,符合环保要求;排水沟和摊档台面统一用不锈钢制造,场内墙身贴抛光砖,地面铺防滑砖,耐磨损、易清洗、不易积污垢。昔日“脏乱差”的菜市场,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并且,陈宗辉在广州首创要求烧腊档口强制装空调并安装新风系统。
陈宗辉表示,那是广州市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其中,广州市首创的活体家禽储存、加工、售卖区分隔的“两室一厅”做法在防治禽流感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还将“三类市场升级改造广州模式”作为民心工程的亮点向全国推广。
陈宗辉介绍,广州市肉菜市场第二波升级改造是从2017年开始的。2017年7月11日,原广州市商务委印发了《广州市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建设指引(试行)》,用于指导广州各区开展市场规范化升级改造工作,肉菜市场第二次升级改造拉开序幕;2018年初,广州市将“全面加强肉菜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范围。随后,广州打造出一批品质标杆肉菜市场。如今广州的肉菜市场格局,就是在这一次市场升级改造后形成的。
“老师傅”遇“新问题”
但仍是不少街坊“心头好”
生鲜超市、社区电商、网购……如今,在各种“互联网+”消费方式的冲击下,肉菜市场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
作为广州肉菜市场升级、改造的推手,过去20年间陈宗辉一直在跟肉菜市场打交道。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猎德肉菜市场竞标,猪肉档中位置最靓的1号档投出了18万元市场配套设施费的高价,而塘鱼档的“入场费”也达到21万元。
而如今,肉菜市场投资成本越来越大,收益却不成正比。“老师傅遇到了新问题。”陈宗辉说,以前肉菜市场改造成本大约1500元/平方米,现在改造成本上升到3000元〜5000元/平方米,改造一个2000平方米的肉菜市场,投资一般都在500万元以上。尽管单个档口的租金由过去的500元〜1000元涨到目前的2000元〜3000元,但还不足以弥补成本。
陈宗辉分析,因为当时出租率高,肉菜市场的利润率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现在利润率能有百分之十几就很不错了;而不论大小市场都需要配套保洁、检验、保安等人员,一个菜市场起码要配备10人以上的管理团队,这两年陈宗辉承建的肉菜市场中也有几个因为空置率高而亏本。“过去出租率有90%以上,部分旺铺甚至需要竞价抢购,现在档口出租率只有70%,像蔬菜档口都是免费送给蔬菜经营者用,主要是提升人气。”陈宗辉说。
最近两年,即便是租约到期的肉菜市场,陈宗辉所在公司也没涨过租金。“作为运营方,我们的经营压力其实很大,但肉菜市场是市民生活中的刚需。”陈宗辉介绍,2020年疫情期间,不少租户找到他要求免租,陈宗辉都对其进行了免租。
陈宗辉的合作伙伴、广州市林鲜生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海清也有同感。林海清在广州经营着几个肉菜市场,现在蔬菜档口也都已经实行免租。
陈宗辉和林海清感受到的挑战,在广州市肉菜市场行业协会副会长林映坤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林映坤介绍,截至目前,广州市各类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共约有820个。而根据2006年底的数据,当时广州共有肉菜市场、农贸市场980个,也就是说过去15年来平均每年约有10个肉菜市场退出竞争。
林映坤坦言,肉菜市场是公共配套设施,很多市民到小区超市买菜是因为周围没有肉菜市场,但对年龄稍大的长者来说,肉菜市场依旧是他们的“心头好”。
和传统菜市场相比,开在小区的生鲜超市离家更近,但在林映坤看来,这些社区生鲜超市无法代替肉菜市场。因为广州街坊对食材新鲜度要求高,并且对于很多老人和家庭主妇来说,每天到肉菜市场买菜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买菜的街坊聊天,甚至是与熟悉的商贩讨价还价,这是属于肉菜市场独有的人情味。
陈宗辉也认为,传统的肉菜市场在今天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首先,肉菜市场品种多,食材新鲜度高,街坊们选择余地大,比如说买猪肉,市场里起码有10个以上的猪肉档口供选择,而且老板还可以免费帮忙去骨头、杀鱼;其次,肉菜市场是市民尤其是老人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场所,承担着独特的功能。“很多老人习惯了逛菜市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情感寄托。”此外,肉菜市场也是市民“菜篮子”的重要保障。
陈宗辉介绍,广州的肉菜市场一部分是由国有企业经营,一部分是开发商在经营,还有一小部分由街道或村自营。肉菜市场为何竞争力不如过往?陈宗辉分析,第一个原因是受到社区团购和电商卖菜的冲击;第二是因为档口租金低、回报慢,开发商或菜市场权属方将肉菜市场改作其他商业用途;第三是规划调整。陈宗辉说,有些肉菜市场所在地块因为规划调整有了其他用途,或者附近建了规格更高的肉菜市场,一些小肉菜市场就停用了。
3.0升级改造后
部分菜市场摇身变成“网红” 既有烟火气也有文化味
在部分肉菜市场因上述原因退出市场外,也有一部分肉菜市场停用一段时间后又原址重建或异地改建,并焕发“第二春”。
2020年10月,越秀区农林市场完成撤档工作,到10月31日完成主体拆迁。农林市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广州市第一个室内肉菜市场。当时菜市场的拆迁一度让周围的街坊很不习惯,因为买菜没有以前方便了,不少街坊以为这个菜市场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实际上,因为农林综合市场是占用了农林下横路的违法建设,按照8号总河长令的规定须予以拆除,这次拆除后需要在该区域建设雨污分流设施。所谓“雨污分流”就是通过建设独立的雨水和污水管网来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提升雨水利用效率。
经过1年多的整饬,近日,修葺一新的农林市场以“农林新街市”的方式重新出现在社区居民们面前。笔者近日在即将营业的农林新街市看到,整个肉菜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与一般的商场相比环境也丝毫不差。经过雨污分流改造后,该肉菜市场在地面上再也看不到排水暗渠,也闻不到臭味。农林新街市招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其中猪肉档租金最高,为5500元/月,三按一租,外加2万元进场费,也就是说4.2万元即可进场卖猪肉,而塘鱼档口的价格为5000元/月。“这几天已经有很多之前在农林市场经营的商户过来看场。他们之前一直在这里卖肉、鱼,对这个区域的街坊也有感情。”招商办工作人员介绍,尽管租价比装修前上浮了一些,但重修后的肉菜市场的确变得“高大上”,这里不仅安装了新风系统,可以确保菜市场没有异味,各项施工也完全按照升级后的肉菜市场建设标准来执行。
不只是农林新街市,在广州像这样重新焕发新活力的肉菜市场还有很多。看到这样的场景,陈宗辉对广州肉菜市场的前景又充满了信心。他表示,这几年广州的肉菜市场通过升级改造,不仅颜值高,还加入了电子支付、智慧化管理等元素。“广州的肉菜市场已经进入3.0时代。”陈宗辉说。
2019年3月,珠江新城猎德新街市升级改造后正式开业。经过改造后的猎德新街市焕然一新,这里不像传统的肉菜市场,反倒像是干净整洁的百货商场。走进改造后的新市场,灯光明亮、货品齐整,中央空调、无障碍通道、公平秤、违规失信档位公示牌等设施齐备;而这里所有的蔬菜品种都有商品流通追溯二维码,当天市场所有的产品来源都会在电子显示牌上公示。经过改造后,猎德新街市的摊位从以前的80多个增加到152个,还引入超市、药房、花店等新业态。
猎德新街市场长苏伟超介绍,改造特意针对街坊们反映的如通道过窄、档口台面过高等问题进行改进。在管理上,街市聘请了保洁公司在营业时间内轮班进行保洁,确保环境卫生,这里也设有母婴室,带着孩子的街坊也可以逛菜市场。笔者在现场看到,母婴室布置温馨,内设洗手台、沙发、护理台等设施。
而经过改造后的东山肉菜市场不仅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菜市场的入口处是仿骑楼的长廊,独具岭南特色的花式地砖,并搭配了颇有时尚气息的彩色玻璃天花,此外还有拱形的红砖结构档口、复古招牌等,浓浓的岭南风扑面而来。
说起广州的这些“网红”肉菜市场,陈宗辉娓娓道来。他说,广州是率先在全国进行肉菜市场升级改造的一线城市,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具有特色的经验:三元里瑶台的兴隆肉菜市场是全省首个设立母婴室的肉菜市场。作为老城区中面积较大的肉菜市场,该市场改造后又专门设置了母婴室和儿童游乐场;东山肉菜市场是广州较早进行艺术设计的肉菜市场。改造后的东山肉菜市场增加了能折射阳光的透光顶棚,不少档口还被设置了红砖造型,仿骑楼长廊也颇有几分岭南风味。
在林映坤看来,作为广州“菜篮子”工程的最重要载体,肉菜市场建设事关广州市民能否吃上菜、吃好菜,是一项“民心工程”。而除了硬件的提升和改造外,广州肉菜市场也正在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让买菜就像逛街一样成为一种享受,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消费,让逛菜市场不再是“老年人专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