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行
时间:2022-05-10 01:26:20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艾 明 字号:【

  枇杷,看似一枚小鲜肉,其实是水果界的独行侠。

  早春时节,其他果品还在孕育成长,枇杷就已经率先入市,成为人类甜美的初恋风物。

  世态多炎凉,枇杷有独孤天下之品性。枇杷通常深秋养蕾,寒冬开花,阳春结果,初夏果熟,在果木中最具四时之气。枇杷的花为白色或淡黄色,有五块花瓣,以五至十朵成一束,可以作为蜜源作物。

  “芳津流齿颊,核细肌丰温。”枇杷是美丽的观赏植物,果实则皮薄肉厚,汁水丰盈,果味甘酸,是风行天下的物产。中国多地广泛栽培,日本及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可见其踪影。

  枇杷还可做果酱、罐头或酿酒,别有风味;川贝枇杷膏,有化痰止咳、和胃降气之效。

  中国哪里的枇杷最好?

  若想探寻天下最好吃的枇杷,从南往北,自东向西,我们可以邂逅一些风物名城。

  它们或远离浮华,深隐于世,宛若梦中桃源;或新旧杂揉,独具风情,文艺雅致……

  在这些城市,我们无论是休闲小住,还是长居养老,都可以品味不一样的烟火人生。

  蒙自,时光缓慢停留的地方

  蒙自,是一座具有上千年建制史的古县城。它距离越南仅155公里,清末被开为商埠,设立海关,英、法、德、意、美、日等多国在此设立领事馆。这里还诞生了云南第一家外国银行、第一条民营铁路、第一个电报局和邮政局,教堂、酒店和外资企业等也纷纷建立起来。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在蒙自设立分校,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著名教授都曾在蒙自任教。蒙自,现在是云南红河州的首府。在不少人心目中,它也是云南最适合定居养老的城市之一。它地处云贵高原,北回归线贯穿整个县域,海拔高、纬度低,常年阳光普照,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蒙自有三宝,石榴枇杷小红枣”。蒙自枇杷全国成熟上市最早,且果期极长,从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四月,足有半年之久。这都得益于蒙自特殊的地理条件。蒙自,位于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当地的肥沃红土富含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蒙自还是过桥米线之乡,其配料丰富讲究,就连碗都像脸盆一样大。米线是当地人过早的首选食物,因为早上的米线才最新鲜。

  夜市,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气的地方。在大树寨夜市街,不仅可以看见人间百态,还可以品尝千滋百味。譬如一道最普通不过的鸡爪,在蒙自人手里,就能腌制出多种风情:柠檬鸡脚、木姜子鸡脚、酸辣芹菜鸡脚……

  米易,太阳迷恋的地方

  米易,有着“内陆三亚”的美称。它位于四川西南的攀枝花,安宁河和雅砻江在此交汇。西侧和北侧的山岭阻隔了冷空气的侵袭,导致这里的气候温度比同纬度地区更高。

  这里四季并不分明,通常人们戏称它只有旱季和雨季。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每年都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老年人在此过冬,这座阳光灿烂的小城,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康养度假的目的地之一。

  充足的阳光和特殊的河谷地形,造就米易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孕育的水果超甜,枇杷、草莓、脐橙、樱桃、桑葚、木瓜、油桃、花桃、西瓜、芒果、石榴、红心果、芒果、火龙果……一年之中鲜果从无间断。

  近些年,米易枇杷在网络上热度越来越高,颇有走红天下的形势。米易的枇杷果大肉质细腻,味浓甜略带酸,品种基本都是大五星,因脐部呈大而深的五星状而得名。

  莆田,亦仙亦魔的地方

  莆田,位于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侧濒海,因地处浅海和沼泽地带,蒲草滋生,本不适宜人类生存。

  莆田先民筚路蓝缕,逆天改命,他们铲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筑城,广纳移民,“沉七洲,浮莆田”,从此开启一段段充满魔幻色彩的历史。

  莆田别名“莆仙”,因辖区有仙游而并称。也有人称莆田为福建的小魔都,概因莆田人种地、拜神、经商、科举等样样精通。莆田城区的主道文献路,就是为纪念科举时代莆田考中2400名进士、13名状元的辉煌战绩。

  莆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它融汇多元文化与宗教,还是南拳的主要发源地。南少林寺的武僧曾经是抵御倭寇的重兵。

  这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城市,从香火缭绕的寺观神庙,一个转身,即可到达充满烟火气息的街巷。

  枇杷、龙眼、荔枝、蜜柚,是莆田的四大名果。莆田地理条件优越,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枇杷生长。莆田枇杷普遍饱满个大、颜色鲜艳、耐贮运。

  塘栖,运河经过的地方

  早在北宋以前,塘栖还只是大杭州北边的一个小渔村,三三两两的渔民散居在水岸边。

  直到元朝,拓宽了官塘运河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至明代,一座广济桥,将塘栖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清朝地方志中有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

  数代风华聚塘栖,这里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呈现出一派引领江南名镇的繁华风貌,河上风帆梭织,官道车马辘辘,两岸商家鳞集,市肆荟萃。

  历经岁月沧桑,如今的塘栖,尽管曾经的“三十六爿桥”和“七十二条半弄”早已消逝无存,但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仍旧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

  从隋朝开始,余杭一带的枇杷就名扬天下,唐朝还被列为贡品。软条白沙,是塘栖枇杷中最负盛名的品种,当地人称为“软刁”,果实呈长圆形,果肉洁白如玉,绵软鲜甜,被誉为“枇杷中的极品”。“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

  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塘栖都会举办枇杷节。当地专门开通水上公共观光巴士采摘游航线,供人们游览京杭大运河两岸田园风光,追寻古镇文脉遗迹。

  歙县,孕育徽州的地方

  一座徽州城,千年烟火气。

  歙县,自秦设县制,宋朝为徽州府,“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

  徽州,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每当中原大地上出现暴政、战乱、屠杀、天灾、瘟疫,人们都纷纷举家避难,衣冠南渡。群山屏列的徽州,是战争难以触及的隐世孤岛,接纳了部分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的移民。他们在这些散落在长江右岸丘陵中的小小盆地,筚路蓝缕,建造起新的家园。

  徽州,一个名扬天下的地理文化单元,就开始在这一砖一瓦中孕育。徽商、徽剧、徽菜、徽雕、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

  而如今,传承了近800年地理意义上的徽州已不复存在,人们称呼它时要加上“古”的前缀,取而代之的是安徽省黄山市。从此,黄山“异峰突起”,徽州渐行渐远……

  如今,歙县还星罗棋布着许多古村落。载之于史册的三潭枇杷,就产于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自然村。这一带群山环抱着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山峦环抱,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的气候,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潭枇杷果形圆润,色泽艳丽;皮薄肉厚,柔嫩多汁,细腻化渣,甜酸适度,清香爽口。品种以“大红袍”“白花”为主。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徽州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渐行渐远,好在枇杷依旧甘甜,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众生。

  苏州,大隐于市的地方

  “苏州好,沙上枇杷黄。笼罩青丝堆蜜蜡,皮含紫核结丁香。甘液胜琼浆。”喜爱枇杷的人都知道,苏州白沙枇杷自古以来便有盛名。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更是推崇洞庭枇杷为天下之最。

  苏州吴中区东山镇,早在唐代晚期就栽种枇杷。清嘉靖年间,东山枇杷盛产于白沙一带,故称白沙枇杷。清乾隆《苏州府志》记载:东山枇杷“有金罐、银罐白沙之称,肉厚味甘,皆佳品也。”

  苏州,是中国人理想中诗意生活的代言。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历史上状元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东部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清晨,苏州人要吃一碗头汤面,享受至清至爽的滋味。午后,择一方茶室,泡一杯碧螺春,听评弹、昆曲,体验风雅的滋味。

  春去冬来,夏至秋分,苏州葑门横街上常年呈现出四季流动的盛宴:春天的樱桃、杨梅、螺丝与鳜鱼,夏天的菱角、秋天的鸡头米、冬天的塘藕……苏州人的口味,随着季节变换,不时不食,是他们的生活美学。

  东山,也称东洞庭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万顷湖光连天,渔帆鸥影点点,与洞庭西山、光福邓尉等72峰交汇,聚成广袤绮丽的太湖风景区。

  洞庭东山民敦物阜,丰富的资源蕴含了众多的名优花果特产,诸如名茶碧螺春、白沙枇杷、乌紫杨梅、大佛手白果、水晶石榴、水蜜桃、牛心柿、青梅、柑橘、白核枣、李等等,素有“洞庭十八熟”之谚。

  此外,还有闻名于世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以及太湖大闸蟹、太湖水晶虾、青虾等等。

  穿过古城的青石小巷,走过风雨斑驳的石拱桥,耳边依稀听到糯糯的吴侬软语,岁月就这么静静流淌......你心底不禁会寻思,天下还能找到比苏州更适合大隐于市的地方吗?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