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从“金融高管”到“养牛达人”
时间:2022-04-28 02:25:17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张林萍 字号:【

  起航

  1988年10月,张石出生于安徽泗县瓦坊乡小朱场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0年,他从上海托普信息技术学院毕业后,顺利地在上海找到了从事与股票、基金相关的销售工作。由于工作勤奋踏实,一年后他就从基层销售人员升职为部门经理,收入可观。两年后,张石手里有了一些积蓄。2012年,他听从朋友劝说,第一次投身创业,当时的张石意气风发,觉得没有什么是自己做不了的。踌躇满志的他却遇上股市大跌,赔光了所有积蓄。

  痛定思痛,张石决定从头再来。2014年初经朋友介绍,他入职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因有工作经验,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公司销售总监。后来,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业发展可谓蒸蒸日上。

  但张石却重新作出了选择,主要原因竟是因为父亲。张石说,父亲当年搞家禽养殖创业失败的经历,始终影响着他,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一颗创业的种子,立志长大后要奉献家乡、建设家乡,圆父亲未竟的创业梦。在外打拼的几年里,他从未忘记这个梦想。内心深处一直回荡一个声音:趁自己年轻,返乡创业,发展家乡!伴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声音愈发强烈。2015年春节期间,张石下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并向父亲坦陈了自己的想法。

  “刚开始父亲并不同意。因为20世纪90年代,父亲就是从养鸡行业起家的,在地方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曾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可惜后来却因经营不善而失败,负债累累。”张石说,后来他上大学的学费都是姐姐给的,所以父亲内心反对他走这条充满风险的创业路。经过多次沟通,父亲明白了张石的创业志向,最终才松了口。

  带着积累资金和管理经验,张石2016年初回到家乡。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没多久他几乎跑遍了泗县各个乡镇,走访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200多家,并多次到泗县政府涉农部门咨询,最终确定走畜牧养殖的路子。

  那年9月,张石在泗县草沟镇秦桥村创办了共福园公司。张石解释,“共福园”就是共福、共享、共富,以和为贵;创新、创业、创路,惠民为本。

  坚守

  万事开头难。

  2016年10月初,第一批55头牛被运到养殖场,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挑战。张石说牛的食草量惊人,因没有考虑周全,买牛时错过了收储季节,导致粗饲草储备严重不足,牛到家却没有草吃,这说出去简直是个笑话。于是,他没日没夜地驱车到处找草,加上很多亲戚朋友的帮忙,虽然好不容易解决了草的问题,但当时的价格是正常收储季节的两倍。这个教训让张石印象非常深刻。

  张石说,更惨的是2017年元旦,他从吉林省辽源市采购了60头小牛,因为缺乏经验,他没有考虑到元旦期间高速路况的问题,就带着小牛急匆匆地踏上返程路。结果运输车辆上路后,在辽宁境内遭遇了近40个小时的堵车,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选择绕路到大连,先通过渤海轮渡到山东,再转运到泗县牛场。1600多公里的路,整整走了近80小时,花了正常时间的近4倍。尽管最后小牛安全到达了牛场,但是由于路上耽搁时间太久,外加天气寒冷,很多牛脱水严重,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心急如焚的张石四处找兽医为牛看病,一个人在牛场从年里忙活到年外,还是没能把所有牛都保住,最终伤亡了10头小牛,直接损失10万余元。这对张石来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创业后才知道,要想干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并非易事。”张石说,自从共福园公司成立,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出现,粗饲草储备不足、小牛运输途中遭伤亡、养殖水平低下等各种困难,有些困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但有些困难险些动摇他的初心。倍感艰辛时,张石时常会想起在上海的日子。他说,那时候坐在办公室里,风不打头,雨不打脸,收入颇丰。对比当下的窘境,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这条创业路是否走错了?父亲当初反对自己创业是不是正确的?一遍遍地问自己。

  面对挫折,父亲并没有埋怨,更多的是鼓励。他告诉张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家人都会想办法帮你一起渡过难关。”父亲的鼓励是对张石莫大的支持。张石开始找原因、总结教训,同时也在安慰自己或许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点,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同。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知道情况后,也给予了张石很多帮助,就连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听说他的情况后,也主动帮他对接农业高校资源和一些专家教授,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为共福园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县团委了解张石的创业事迹后,也积极帮他引荐资源等。这一切,都让张石倍加感动,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说:“创业路上并不孤单,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帮助和期望。”

  创新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养牛事业逐渐稳定下来,但张石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比如本地养牛的科学化水平很低,大多数养牛人依然采取传统养殖方式。如何科学开展畜牧养殖、让牛场的利益最大化,成为张石亟须破解的课题。

  这道题怎么解?张石认为,首先要学习科学养殖知识,于是,张石买来一大堆专业书籍,忙完牛场里的事,就去“啃”书本,上网向全国各地的畜牧养殖高手、农业专家请教、交流。张石说再忙也不会放弃每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每次笔记都是记得满满的。只要听说哪里牛养得好,不管路途有多远,他都会去学习、请教。数月的时间,他求教的脚步几乎踏遍半个中国,一边学习一边改进饲喂方式。张石说,传统养殖多数是先粗料后精料,同时多数以拴养为主。首先,牛得不到充分的运动,确定不了牛摄入的营养是否均衡,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很大。其次,先粗料后精料,会让每一头牛吃的东西不一样,营养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长期下来,导致很多牛出现营养不良。科学养殖,首先采用全日粮TMR搅拌机将当顿所有饲料进行全部混合,干物质控制在50%左右,均匀搅拌后,确保每一头牛吃到的每一口的营养是均衡的。其次,公司会定期做营养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进行肉牛不同生长阶段饲料配方调整。通过不懈努力,张石成功将牛的平均月增重从不到70斤提升至90斤以上,同时带动了很多养牛户改变了饲喂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益。当地养牛户提起张石都会竖起大拇指。

  随着养牛数量的增加,张石发现牛吃得多,排泄量也十分惊人,按照标准化建设的牛粪场根本不够用,想要往外处理,又发现当地除了午收和秋收季节老百姓需要牛粪外,其他时间白送都没人要。如何解决牛粪资源化利用成了难题。

  2017年4月,他从网上了解到牛粪可养殖蚯蚓、种植双孢菇等。深入了解后,张石发现这两个方法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到哪里去学技术呢?说来也巧,张石从媒体上看到一例成功用牛粪养殖蚯蚓的创业故事,于是他又踏上取经学习的旅程。同年6月,张石开始着手蚯蚓养殖。其间,他发现蚯蚓的用处太多了,特别是蚯蚓处理完牛粪后产出的蚯蚓粪,竟然还是个抢手的“天然有机肥”。受这个启发,他认为搞好养殖业应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关键。于是他重新设计自己企业的发展路线——从单纯的肉牛养殖改为走绿色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为了响应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号召,他说,公司于2021年初投资建设年产两万吨生物有机肥厂,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循环养殖模式解决了牛粪处理问题,公司发展渐入佳境。尽管如此,张石深知,肉牛养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牛本身。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效益,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购买好的牛。事实上,从创业到现在,他从未停止过寻找最佳牛源的脚步。张石曾驱车深入锡林郭勒草原、兴安盟、呼伦贝尔和云南等多地寻找好牛。在云南,他租用当地老百姓的摩托车,花了21天跑了昆明、大理、丽江等多个县区了解牛源情况,每天早上进山找牛,晚上回来做笔记;在内蒙古张石更是几个月长途奔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开着车子走着走着,发现地图显示山的另一侧就是蒙古国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9月,张石在内蒙古通辽市天山一带遇见正在放牧的蒙古族人,他们的牛看起来个头大、精神好。他赶紧停下车,上前攀谈。经过详细了解,张石惊喜地发现,眼前的这些放山牛就是他一直想找的“宝贝牛”——这种牛不仅骨架大、好喂养、增重快、抗病能力强,而且直接从牧人手里批发购买的话,每头成本价格比市场价低300元左右。

  张石喜出望外,很快就进行了第一批采购。经过精心饲喂,这批牛上市后果然不负众望,平均每头比平常的牛多卖出200〜300元。一年下来为张石增加了几十万元的盈利,共福园公司的收益曲线迎来重大转折。此后,张石与内蒙古牧人达成了长期合作,还在牛源地招聘了一名管理人员,专门为他新采购的牛提供疫苗接种、运前休憩等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牛在运输过程中的伤亡。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在买牛的环节就花掉了一般养牛人数倍的精力和费用,但一切都是值得的。直至现在,这种源自通辽的放山牛仍然是共福园公司的主力品种。

  为了把牛卖上好价格,张石驱车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与牛肉批发商和肉牛屠宰场进行洽谈。因为牛源好、饲养科学,张石和乡亲们的牛受到了很多屠宰场老板的青睐,牛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宽,销售价格也位居全国前列。

  担当

  创业一路走来,从一窍不通到行家里手,从处处碰壁到风生水起,这其中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别人无从知道,只有张石自己最懂。“别管路有多难多遥远,要干就给干好,付出就有收获,这就是我最大的创业体会。”张石说,“经过多年拼搏,换来了我们预期的成果,这份成果惠及了我身边的老乡们,这种巨大的成就感,就是我创业最大的快乐。”

  张石自信地说,共福园公司采取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和“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带动了就业促脱贫。2016年至今,公司共带动泗县当地贫困户63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切实帮助贫困户增收,高效促进贫困户脱贫奔上小康路。

  由于业绩突出,张石荣获多项荣誉——安徽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五届宿州市青年五四奖章、宿州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农业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等。公司先后被评为(入选)宿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团中央“精准扶贫·助力农产品上行”项目、安徽省优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安徽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目前,共福园公司肉牛存栏1200头,年出栏1600余头,年繁母牛150头,蚯蚓养殖50亩,土地流转320亩,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公司主攻肉牛,已经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肉牛每日屠宰,当天直达餐桌。同时,共福园拥有线上旗舰店,线下实体店——以牛肉为主题的餐饮店已经正式运营。张石说,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保障了牛肉从源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真正做到品质安全可追溯。未来三年,公司计划持续投资5000万元,肉牛年出栏2000头,蚯蚓养殖200亩,果树种植200亩,在全县开设生鲜牛肉店4家,旨在带动更多的人养殖、种植、就业、共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企业带头人的作用。

  放眼未来,张石说:“我的愿望是打造全国一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将自己的家乡泗县打造成为一个年出栏10万头的商品牛基地县,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地方肉牛养殖迈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