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破解“用地难、融资难、人才缺”要素瓶颈,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努力构建土地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人才积极参与的要素集聚保障格局,三项举措有力推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农业“标准地”改革,破解“用地难”
农业配套建设用地难是制约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瓶颈。湖州市立足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紧盯“供地难、用地贵、拿地慢”等问题,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业“标准地”改革;2021年改革迭代升级2.0,市区县构建形成“1+N”政策体系、操作体系、监管体系、保障体系,进一步通过设立准入标准、确立出让价格、简化审批手续,破解用地难题。目前共有196个农业主体申请农业“标准地”获批135个,落实建设用地599.6亩,已完成供地54个,带动农户2万余户,吸纳劳动力8000余人,近三年带动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466个。
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破解“融资难”
当前,涉农贷款余额每年趋于稳步增长,小额普惠金融大面积覆盖,但农业主体由于有效抵押物相对缺少、农业资产资源抵押后处置变现较难等原因造成“融资难”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会长期存在。为进一步唤醒农村“沉睡”资产,拓宽农村融资抵押质押物范围,破解“三农”领域“融资难”问题,2021年7月,湖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金融办、市人民银行、市银保监局、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等部门出台《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以农村产权登记颁证为切入点,确定了13家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合作银行,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为全市农业“标准地”和农业生产设施项目提供授信1.89亿元,已投放贷款5908万元,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融资难”问题。
构建青年进村创业机制,破解“人才缺”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开展“千个团队、万名创客”培育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人才培育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点。成立湖州市乡村创客发展联合会,以联合会为主平台,聚焦返乡新农人、本土农二代、涉农高校生等重点群体,成立乡村创客孵化基地,联合市人才发展集团共建乡村创客人才之家,推动“青年组团、进村抱团”创业,形成“一村一创客团队”的农村人才集聚格局。强化政策引导,对新认定的市级示范性乡村创客团队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乡村创客给予项目、资金、金融和用地保障等扶持,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全市新培育乡村振兴“五类英才”5703名,其中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后备人才)15名、乡村创客1018名。德清县木芽乡村青年创客团队、智慧生物农业团队获得全国农村创新创业赛二、三等奖。该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经验在全省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德清县入选首批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
(浙江湖州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