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普查和保护是种业振兴的首要行动、首要任务,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担当。过去一年,各级种业管理部门、普查机构、技术推广单位和有关专家,心系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的安排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开展“拉网式”大普查,启动青藏高原重点区域调查,努力发掘鉴定新资源,同步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打赢了第一场攻坚战,实现了首战告捷。
一是面上普查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共调查行政村62.3万个,占全国应查村总数的99.7%,填报普查数据56万条,初步摸清了我国畜禽品种分布状况,填补了青藏高原资源调查的空白,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应查尽查。
二是发掘鉴定新资源18个。其中,在青藏高原发掘鉴定13个,遴选发布十大新发现品种,概括起来就是“一只鸡、两头牛、七只羊”,深受社会好评。重新发现了上海水牛、中山麻鸭、临沧长毛山羊等第二次调查未发现的品种,北港猪等品种还在鉴定中,这也是本次普查的重大收获。
三是一批珍稀濒危资源得到抢救性保护。各地边普查边收集边保护,避免出现刚普查过就有品种消失的情况。国家家畜基因库抢救性收集保存了官庄花猪、阿勒泰白头牛等17个品种共5万份遗传材料,资源保存总量达到120万份,跃居世界首位。
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局部点状散发,多省多地多次封城闭户;非洲猪瘟防控不敢松劲,进场入户普查受限;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多地纷纷告急;山西、内蒙古、江西等基层推广体系改革持续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在调整变化等等。这些成绩,是在不确定性增加、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一是统筹谋划一盘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工作。这次全国大行动,层次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业农村部成立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普查总体方案和畜禽等3个专项方案,设立畜禽普查办公室,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各地闻令而动、精锐出击,河南、湖南等11个省的省级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制定出台省级方案,确保全国普查一盘棋,步调基本一致。
二是选优配强建队伍。资源普查是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没有行家里手不行,没有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更不行。各地依托种业管理部门和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借助优势专家团队和企事业单位,组建了一支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的专业普查队伍30.7万人。农业农村部成立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各地相应成立了省、市、县专家组2.9万人。建立分片包区指导机制,品种到人、区域到人、责任到人。
三是技术标准一张图。这次普查涉及畜种多,测定指标多,专业性强,必须统一技术路线,实行一张图作业。针对面上普查“有没有、有多少、在哪儿”,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进村入户调查表。针对不同畜种的测定要求,量身定制了33种畜禽、9种蜂、6种蚕的性能测定技术规范。新疆等省区打通语言障碍,把普查测定要求翻译成藏语、维语和哈萨克语,确保全国“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开展全员大培训,举办师资讲座、业务对接、组织实施等线下培训,创新方式方法,开发手机培训程序,通过视频直播、网络教学和空中课堂,线上线下累计培训300万人次。
四是统筹兼顾抓重点。青藏高原是这次普查的重点区域,也是普查的难点和亮点,最有可能发现新资源。去年4月27日,农业农村部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全面启动青藏高原重点区域调查,先后选派200多名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开展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6省区勇担重任,细化工作方案,全力以赴抓落实。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初步摸清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分布状况,发掘鉴定新资源13个,还有一批新资源正在鉴定中,填补了青藏高原区域调查的空白。
五是加强调度考核。面上普查是种业振兴“一年起好头”的硬指标,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这是既定目标任务。各地实行挂图作战,加强统计监测,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层层调度通报,层层压实责任。各地加大考核力度,四川、重庆等省市将资源普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吉林等省约谈进度慢的市县一把手,普查进度明显加快。
六是加强支撑条件保障。资源普查是一场硬仗,没有条件保障就打不好仗。组织研发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系统,为每个行政村开设“户头”,做到对号入座、精准填报。配套开发数字化畜禽品种名录,研发PC端和手机APP功能,实现普查数据即查即报、在线审核,提高了普查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湖南、江苏等省份积极与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沟通协调,拿出真金白银政策支持普查工作。
2021年,各地不畏艰辛,协同作战,苦干实干,较好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这离不开每个普查人的支持和付出。2022年,我们重整戎装再出发,重点工作有六项。
一是全面推进畜禽性能测定。这是今年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选好测定单位,把最有能力、最有品种代表性的单位选出来。建立专家技术负责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每个品种配备至少一名国家级专家和一名省级专家。统一标准方法,规范测定行为。压实测定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指导专家的技术把关责任,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如期完成测定任务。
二是高质量完成面上普查收尾工作。各地要对本省普查数据进行再审核再把关,因疫情等没有完成任务的个别县市,省里要挂牌督办,重点帮扶,确保今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加快普查数据终审确认,分品种梳理,分区域摸排,必要时进行现场核实。加快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
三是对普查未发现品种进行双重回溯核查。这项工作很重要,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到底还有没有。对本次普查初步判断未发现的品种和第二次调查未发现的品种,省里要在全省范围进行回溯核查,部里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回溯核查。
四是开展畜禽精准鉴定。这是本次普查的一大亮点。要与性能测定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体推进,尽快建立我国主要畜禽品种“分子身份证”,深度挖掘特异功能基因,这对资源普查、品种鉴别、保真种、真保种至关重要。
五是努力发掘一批新资源。这是本次普查的重点任务,也是普查成果的直接体现。要分类梳理面上普查发现的新资源和重新发现的“老品种”,组织专家认真筛选、认真甄别、认真鉴定。坚持科学,尊重规律,严格标准,宁缺毋滥,不能为了新而新。同时积极推动解决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的问题。
六是加大抢救性收集保护力度。这是当务之急,不能拖,不能等。要抓紧完善畜禽濒危等级评定标准,根据普查结果分品种评估濒危等级,明确抢救性收集保护对象。各地要加快制定抢救性保护方案,落实“一品一策”保种措施,明确保护主体,压实各方责任,确保濒危资源不灭失。
今年是三年普查行动的第二年,承先启后,非常关键,干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各地要推动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加强科技支撑服务,强化条件保障,树牢安全意识,加强体系队伍和作风建设,讲好资源普查故事,多措并举抓落实,努力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为2023年圆满收官赢得主动。
(作者系全国畜牧总站站长)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