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了一种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在全国一些地方开展了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而且为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温度。
温度来自于自觉涵养为民情怀。普惠金融“接地气”,以服务群众为己任,特别是有各种困难的人群,更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比如,农发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补短板的银行,长期致力于提高三农、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金融可得性和满意度,不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而且还锤炼了队伍的作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温度来自于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和边远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不充分问题,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正是普惠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独特意义所在,也是金融机构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比如,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很多地方创新推出扶贫小额信贷,额度虽然只有几万元,期限也只有几年,却成为千家万户脱贫解困的有力帮手,为解决我国绝对贫困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温度来自于主动提供贴心服务。开展普惠金融,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大量基础工作都是面对面的服务。群众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效率有最直接的感受,更期待人性化的服务。比如,有的地方为解决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乡村设立“金融服务站”,并对接和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立金融组织员、金融协理员、金融联络员队伍,和村组干部一起,承担大量金融宣传工作,把金融政策和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温度来自于合理降低融资成本。要把普惠金融实实在在的好处“惠”到实处,就要把国家在金融方面减费让利的政策执行好,并大力创新适合群众需求的金融产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尽量降低融资成本,把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送到群众手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同时,金融机构也以此为契机,促使自身业务进入低成本运营和低风险管理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普惠金融多方共赢、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普惠金融迎来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坚守金融服务人民的初心,普惠金融将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绝的金融活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