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绿色的。
走近些,披针形的叶片下,一排排作物整整齐齐。用手轻轻拨开泥土,“小生命”渐渐露出真容,先是些许的淡红,再是一片嫩黄。少许发力一提,终于“呱呱问世”,形似手掌,姜香扑鼻……
“这是小黄姜,个头虽小,辣劲却很地道。”“90后”新农人韦铭笑着介绍,相较大姜,小黄姜的姜味浓、去腥力强,尽管价格稍贵,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别看他现在头头是道、自信满满,一年前,同样的山,同样的姜地,却是不一样的心情:“当时我把全部家当都投入了小黄姜种植,差点赔得血本无归,幸亏遇到了开拼多多店的‘徐庄主’,把我地里的姜全包了。”
韦铭的微信个性签名,是这样一句话: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正是他回乡创业两年来最真实的写照。
“暴风劲雨”
2020年春节,韦铭回到家乡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
这是位于中越交界处的一个边境县城。对于县城里的年轻人来说,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人生梦想。2015年,抱着“闯一闯”的念头,韦铭来到上海的一家电子厂打工,靠着一手“打螺丝”的好活成了流水线上重要的一环,月工资也从最初的4000元涨到了5000元。然而,大城市从不缺优秀人才,农家孩子要如何在此立足,韦铭陷入了迷茫。
“兄弟,这两年小黄姜的行情很好,一亩地能有3000多元的收成,一起种吗?”2019年末,老家的朋友给韦铭打来电话,说起马关这几年发展小黄姜种植,行情不错。思虑再三,韦铭决定入伙。
“种小黄姜,种深种浅、培土与否,都大有讲究,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姜块的大小和品质。”韦铭说。在朋友手把手帮助下,头一年,他种了10亩,喜获丰收。按市场价6元/公斤售卖,共计收入18万元。
种姜比打工赚得多,这无疑给了韦铭一剂“强心针”。第二年,他打算“干把大的”,将10亩地扩种为50亩,投入全部家当种植小黄姜,还借了4万元购买肥料。没承想,当年种植小黄姜的人过多,产量远远大于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价格也一路暴跌至1.34元/公斤。
眼瞅着天气越来越冷,望着田里滞销的小黄姜,韦铭的心中满是绝望:“一旦打霜,小黄姜的品质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到时候,1分钱都收不回来。”
彼时,拼多多“徐庄主”旗舰店云南供应链负责人王振军的心里同样焦急。2021年9月,“徐庄主”旗舰店负责人赵康在陪家人买菜时,发现菜场里的小黄姜售价不菲,从事电商的他立刻想到小黄姜的使用频次高,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好产品。赵康联系在云南跑供应链的王振军,一番调研后,当年10月,云南小黄姜在“徐庄主”旗舰店上架,凭借产地直发的价格优势,一下成为当季爆款。
为了开拓稳定、优质的货源,王振军四处奔波。听说马关县小黄姜规模化种植起步不久,市场潜力较大,经人介绍,他联系上了韦铭,准备到他的姜地里看一看。
那是11月底。韦铭在姜地里焦灼地等待着,远远看到一个瘦高精干的身影走过来,他的心跳也越来越快,“收成如何全靠王老板了”。一番交谈后,王振军从地里拔出两蔸姜,看了看品相,随后拍拍韦铭肩膀:“你有多少,我全都要,2.3元/公斤。”
“那可是50亩、100多吨的小黄姜!他简直是我的‘救星’。”韦铭仍忘不了当时的心情,后来他才知道,马关人种姜只在当地卖,而王振军所在的“徐庄主”旗舰店是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好几亿人,当然不愁卖了,幸亏有电商让我保住了本”。
“姜靠谱,人也靠谱”
2021年底,滞销小黄姜基本销售一空,王振军决定带韦铭“开开眼,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电商”。他们来到了“徐庄主”在文山州文山市马塘镇的仓储发货基地,堆积如山的包裹、流水线的高效工作让韦铭震撼不已。
“我们要在马关建一个仓储发货基地,缺一个负责人。想不想学?”王振军问。
韦铭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过去,电商只是“梦里的工作”,心中向往,却不知从何下手。如今,“梦想照进现实”。
打单、打包、收购、发货……王振军成了韦铭口中的“王老师”“王哥”,而韦铭也在王振军的倾囊相授下飞速成长,从一名小黄姜种植户,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新农人”。
“找韦铭当负责人不是一时兴起。对于全国性电商而言,由于市场价格存在波动,有一个靠谱的货源是重中之重。”王振军说。在他看来,靠谱,不仅是指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货源价格,还意味着必须对消费者负责,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韦铭对我们收购他的小黄姜很感激,而且他在外面工作过见识也不错,是个靠谱的小伙子,所以我们愿意与他合作。”王振军讲了合作中的一个小插曲,有一回,“徐庄主”旗舰店小黄姜销量激增,供不应求。韦铭得知后,连夜筹集了几吨高品质的货,按常规价格供货,解了燃眉之急。“说实话,市场那么好,他完全可以提价卖给我们,我们在从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他却没有。在利益诱惑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这个定力的。”王振军说。
刘金会是韦铭负责的马关县仓储基地的一名女工。过去,家里经济主要靠丈夫务工,她偶尔打打零工,“种苞谷、搬砖,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现在,仓储发货基地就建在她的家门口,走路5分钟就能抵达。
“这里风吹不着,雨打不到,还有加班费,10天一结,雷打不动,靠谱得很。一个月下来,足足有几千元钱!”刘金会笑着说,“我们这有十来个工人,多以女性为主,主要负责挑拣、分装。现在,我就想多攒点钱,退休后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也可以感受一下我们祖国的美。”
“带动更多人通过电商致富”
今年,韦铭有一个新的小目标:经营好自己的网店。
在王振军的引领下,如今,韦铭已经沉淀了不少经验,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底气十足的他将小黄姜扩种至80亩,即便如此,他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在“求购小黄姜”。
“电商让我看到了市场的广阔,也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韦铭说,在王振军的帮助下,今年9月,他入驻拼多多开设网店售卖小黄姜和百香果,“眼下正是小黄姜销售旺季,仅11月就卖出了近5万单。”
这无限的可能,韦铭也想与马关县农户一同分享。马关县“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明显,土壤肥沃松软,出产的小米辣、香蕉、姬松茸等作物品质上佳,却苦于地理位置偏远,好货“养在深闺人未识”。“县电商协会的人最近也让我去分享经验,相信我们马关的好农货,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通过电商走得更远、卖得更火。”韦铭说,下一步他打算继续边做边学,在做大做强自己店铺的同时,带动更多人通过电商致富。
“有王哥这么好的老师手把手教,我有信心。”韦铭说,回乡两年多的时间,自己完成了从“打工仔”到种姜人再到“新农人”的转变,在创业路上打下了小小一片“姜山”。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家乡的年轻人像自己一样,在家门口找到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