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立足生猪全产业链发展 端稳中原“肉盘子”
时间:2022-12-29 15:50:59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李雅洁 字号:【

  河南是我国的农牧业大省。生猪产业一直是河南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整。

  截至2022年9月,河南省生猪出栏4266万头、存栏4072万头、猪肉产量33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7%、3.5%和3.9%;能繁母猪存栏392万头;外调量折合生猪2020万头,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坚决扛起生猪生产大省的责任,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和行业转型升级,依托生猪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行业领先优势,全面打造集农业种植、饲料生产、种猪育种、生猪屠宰、生猪食品加工、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农牧智能装备、养猪产业大数据云中心等为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全力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扶持

  加强生猪稳产保供 筑牢供给安全体系

  坚持高位推动,落实责任担当。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强化政策落实落地,加强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保护,持续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认真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同时,将生猪稳产保供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及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米袋子”“菜篮子”等三项考核范围,切实增强地方党委政府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坚持政策激励,实现绿色生产。近年来,河南省安排2.6亿元对504个规模猪场和种猪场贷款进行贴息;安排2.2亿元财政资金对107个规模猪场升级改造进行补贴;安排3000万元对种猪引进进行补贴;安排7500万元对洗消中心建设进行补贴;安排1.4亿元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进行补贴;安排1.7亿元实施省级非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10个和3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创新试点项目。全力推进畜禽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积极推广节水、节粮、节能、节地等清洁养殖工艺,严格规范饲料添加剂、兽用抗菌药等投入品生产和使用。积极争取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政策,引导生猪养殖企业与优质高端农产品生产企业对接,畅通粪污处理终端产品商品化利用渠道,不断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目前,河南省规模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99.8%,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2%以上,已逐步实现生猪清洁养殖,绿色生产。

  三产融合

  立足全产业链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链中,上游有种猪繁育,中游为生猪养殖,下游为屠宰加工及物流,最后到达消费者终端市场。河南省坚持做好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完善“饲料生产、种猪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机制,不断提升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精准化、链条化发展水平。

  全面提升供种质量和能力。河南省积极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支持建立高效智能化种猪性能测定体系,构建“联合育种+大企业育种”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生猪种业振兴。如今,河南省已有225个种猪场、80家种公猪站,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6家(全国89家)、国家级生猪遗传改良种公猪站1家(全国4家)。全省生猪年供种能力260余万头,生产用种猪种源充足,生猪核心种源自给率已达到95%以上。种猪存栏量、种猪出栏量和猪冻精产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成为全国十分重要的制种供种基地。

  不断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201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68%提高到72%。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3.3%;截至2022年11月,生猪规模出栏比重提高至77%,年出栏500头生猪养殖场达2万余家,其中万头以上696家。

  持续推动由“运猪”向“运肉”转变。河南省积极引导生猪主销省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河南省投资建设屠宰加工基地;鼓励建设冷藏储运设施,建立完善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提高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不断强化产销衔接,并做好储备猪肉的投放工作,加强对相关企业和交易市场的监督检查。

  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河南省生猪产业的良种繁育体系日益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调猪”向“调肉”加速转变。河南省种猪出栏、年生产精液均位居全国第一,平均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PSY)达到18头以上;全省生猪养殖规模以下养殖场户从2016年104万个下降到2021年33.5万个;新建改扩建百万级生猪屠宰场8个,新增和盘活屠宰产能2100万头。

  科技赋能

  推进智能化养猪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步向前迈进的过程中,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生猪产业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河南省坚持将生猪产业的发展不断向高科技、高质量转变,将大数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向生猪龙头企业推介应用;向中小规模猪场推介智慧猪场适时动态管理系统;积极推广饲料高温灭菌、管链密闭运输、智能控制供量等现代化饲喂方式。同时,探索“楼房养猪”模式,推动生猪养殖由平面向立体转变。智能化养猪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得以运用。

  在牧原智能装备产业园内,有一部分猪舍就称作“楼房猪舍”。6层建筑的“小高层”,每层功能各不相同:5〜6楼用于种猪养殖,4楼是“保育室”,70日龄内的小猪在此成长。猪再大些后,被送至1〜3楼。根据猪生长的不同阶段,配备不同的智慧装置。在每个猪舍的栏位,还设有通风口,不同栏位空气不交叉,可以避免大面积感染。同时,猪呼出去的气,通过顶部回风窗口负压通风抽离,经过灭菌除臭排除,进一步保障空气的安全清洁。

  除此之外,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从屠宰到上市也在逐步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总投资5亿元的双汇漯河屠宰厂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后,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一头生猪从屠宰、排酸到分割上市,全程只需13个小时,肉制品生产线日产能达200吨,生产效率是原来的2倍。从生猪收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全产业链数据都是自动采集、自动上传、自动计算,产、供、销、运数据可以实现在线追溯和即时汇总分析,让生产流程更节能、高效、安全、环保。

  通过不断推进智能化创新,河南省生猪产业加快向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优质化转型升级。2021年,河南龙头企业生猪养殖成本阶段性最低能降到10.2元/公斤、料肉比最高2.4︰1,新型猪舍的运用能降低1/3电力消耗量、1/2碳排放量、PSY可达到28头。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