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须重视粮食储备安全
时间:2022-12-06 16:14:00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张签名 字号:【

  据官方统计,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已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人均粮食产量达483.5公斤,即使不考虑进口和库存也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另据测算,当前中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50%,同样远超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在看到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愈来愈好的同时,也应看到事情的另一面。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上是一回事,至于端得牢不牢,能不能长此以往端着,就是另一回事了。这另一回事的关键就是饭碗里的粮食质量是否安全?这并非本人杞人忧天自说自话。前不久,《经济日报》的一篇文章提醒得很及时很到位。文章说,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牢固,绝不能因连年丰收就忽视和放松粮食生产和储备,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粮食安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换句话说,粮食安全包括从粮食产出到端上消费者餐桌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确保粮食储备的安全。

  说到粮食储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国家的粮食储备体系,主要分为两级: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前者可称之为国家队,后者可称之为地方队,二者相互补充,各有各的作用。中央储备粮主要负责整个国家在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下,从全局角度,战略性解决人们的粮食供给。地方储备粮,则是指省、市及以下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本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的粮食和食用油。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会轻易动用中央储备粮,所以,平时粮食市场的稳定包括这次疫情防控期间的粮食保供,主要还是依靠各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地方粮库。可别小看这地方队的作用,仅以广东省地方粮库为例,目前地方粮食储备就有1075万吨,1亿多广东人每天大概消费5万吨粮食,光是地方储备粮就够广东人民足撑200多天。

  如果说粮食生产的数量安全关乎到我们中国人粮食够不够吃的话,那么,粮食储备的质量安全,就不仅关乎到人们能不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而且与粮食的整体安全有着密切关系,道理很简单,再多的粮食,如果由于存放不当发霉变质,等于减收减产,存得再多又有何用?去年7月11日,一条短视频反映黑龙江某粮库销售的一次性储备玉米存在质量问题。视频中的玉米不仅杂物多,还有发霉现象。说实在的,若不是近年来经常出现储备粮质量问题,可能很多人已经忘了粮库的存在,毕竟大家觉得现在的粮食非常丰富,无论是在自由市场、超市还是网上,都可以及时购买到需要的粮食。

  毛主席的那句话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从粮食短缺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都有深切体会,人在饥肠辘辘、命悬一线的时候,再多的金钱在粮食面前都可被视为一堆废纸;当年最值钱的纸只有一种,那就是粮票,因为有了它就等于有了生存的希望。改革开放让这一切都化为过去时,同其他商品一样,粮食从短缺走向充足,贫困地区的人们都能放开肚皮吃粮了。而这也就是为何全国人民如此深切怀念袁隆平院士的原因之一。他作为“为众人抱薪者”,在曾经的那个年代,给广大国民带来的不仅是“吃饱”,还有“温暖”,人们无比怀念他,自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笔者也感到,我们越是怀念袁老,就应该越发感到内疚。这个内疚,就是今天我们有些人未能珍惜袁老的贡献。仔细想想,不光是没体验过那个吃不饱时代的年轻人,就连我们这些曾经饿过肚子的中老年人,这些年何尝没有过忘本的时候,忘的这个“本”,就是粮食短缺。君不见,如今,不管是在餐厅还是在家中,剩菜剩饭居然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在有些人眼里,请客吃饭若不剩下点儿,就意味着请客不实在、日子不富裕。

  去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简称反食品浪费法)。反食品浪费法提出,国家将“完善粮食和其他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导适度加工和综合利用,降低损耗。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改善食品储存、运输、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降低储存、运输中的损耗;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避免过度加工和过量使用原材料。”

  那么,如何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浪费,在粮食的仓储和运输环节,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落实国家反食品浪费法呢?

  综合各地的一些正在实施的做法和专家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落实立法细则。如今治理粮食和食品浪费有了国家大法,堪称“尚方宝剑”。国家有了从全产业链视角针对粮食浪费行为制定的专门法律,各地各级政府就可以对浪费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并据此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

  这些实施细则,应针对粮食流通领域的粮食浪费行为,规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加强对粮食仓储和流通企业的法律规制监管,如粮食中心库实施“智慧”监管,粮油港口枢纽实施“四散”技术,对货运司机明确责任制,使流通各环节防止抛撒。

  ——改善仓储设施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温度与储粮关系似乎不大,但其实不然。据专家介绍,粮库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要避光,而且要封闭。粮库的温度理想情况一般是在摄氏十七度以下。当然这个也是要看地区的,如果是在南方的话,那温度应该是相对更低一些。例如,对于温度较高的广东肇庆来说,粮库的适当低温,就成了其特色粮食产品优质丝苗米的最佳生存环境。这里的丝苗米素有“中国米中之王”之称,以其米粒洁白晶莹,油质丰富,成饭香气浓郁、柔软、可口而驰名岭南,饮誉海内外。为此,当地有些储粮大户得到政府扶持资金,建设了仓储冷库。稻谷烘干后直接打包放入冷库,再根据天气情况设置好库温进行保存。一般情况下,稻谷在仓库储存3个月后质量就会加速下降,而如今使用冷库保存,就能很好地保证稻谷质量。

  除此之外,增加粮仓本身的科技含量,也可以大大减少粮食在储存期间的浪费。如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食储备库,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粮仓:粮仓的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采用横向通风的新技术,并安装了基于云技术的粮情监测系统以及智能控温除虫系统,这四项新技术的运用可让粮食一个周期的损耗从原来的0.7%左右下降到0.2%左右,仅单仓就能节粮18吨。

  ——打造智慧粮仓。智慧粮仓的建设是保证粮食品质、防止毁坏的重要举措。 譬如国家粮食储备库大国粮仓的智慧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粮堆内部实时温度监控,了解病虫害,对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磷化氢等气体浓度实时监测等功能,同时也可以防止粮食遭遇火灾、水泡等高风险的毁损。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反对和减少粮食的浪费,如果只是从技术和制度上重视和加强,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可能持续长久地进行下去。思想先行,观念领路,必须从我国已是粮食大国、即使连续几年欠产也不会无粮可供的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这一点,对于我们粮食储备行业来说,恐怕比技术、设施的更新改造更加重要。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粮储人头脑中无形粮仓的树立,要比现实中有形粮仓的改造重要一百倍、一千倍。

  (作者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