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蓝莓,被誉为“水果皇后”“美瞳之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蓝莓虽然个头小,但口感、原生态性强,富含花青素、鞣花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花青素含量是一般水果和蔬菜的4~8倍,具有增进视力、美容、改善睡眠、改善循环、防止脑神经老化、软化血管、增强机体免疫等功效。属高氨基酸、高锌、高钙、高铁、高铜、高维生素的果品,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5大健康食品之一。
吃蓝莓,要豪爽点,一把熟透的带着霜的蓝莓一次放入口中,酸甜可口的浆汁在口腔中四溢蔓延,才叫过瘾。那满口馥郁的清香,想必是这个时节里最惬意不过的味道了。
“优等生”蓝莓诞生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野生蓝莓有91种,贵州有记载的野生品种有23种,其中我国特有品种11个,这些大部分在贵州麻江县及周边被发现。
麻江是中国蓝莓主产区,是全国县级单位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目前,蓝莓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获有机认证面积1.46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3万吨,产值超过5亿元。数据显示,2021年麻江县蓝莓产量3.1万吨,产值约5.8亿元。蓝莓成为了麻江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麻江县先后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和“中国绿色生态蓝莓十强县”称号,堪称中国南方最大的有机蓝莓基地县。
麻江县地处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污染的水土等自然资源,特别适合蓝莓这种高端水果的种植。蓝莓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和pH值4.0~5.5的酸性土壤中才能保证正常生长。土壤要求疏松、湿润且不能积水,有机质含量丰富。麻江全年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冻害、热害发生少,雨量充沛,地貌、土壤、降水、温度等自然要素均能满足蓝莓生长发育的需求,是蓝莓优生区。
麻江紧邻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首府,周边高铁、高速路网交织,周边有多个省会大都市的一日生活圈,生鲜品外销运输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蓝莓产业主打绿色、生态标志,是贵州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对优化贵州贸易结构、提升产业产品形象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们来看看麻江蓝莓获得今日成就的成长历程吧。
1999年,麻江县人成功驯化了野生蓝莓并引进外来品种,率先开展蓝莓引种产业化发展之路,他们将荒山改造成梯田,将玉米改种成蓝莓,被纳入国家级蓝莓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麻江蓝莓产业一直领跑贵州乃至西南,第一个蓝莓引种苗圃、有机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均落户麻江。
直至今日,经过20年的发展,麻江蓝莓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区域统筹,集中连片生产、产业经营良好的格局,呈现出“麻江发展,贵州突破,全国影响”的势头,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蓝莓生产基地。
黔“莓”出山
蓝莓是一种异常娇嫩的果子,每一秒都在呼吸和衰老。麻江人不会让它们待在冷库里超过3天,对它们的采摘和运输也都小心翼翼。在它们到达客户手中之前,他们一刻也不会掉以轻心。蓝莓是逐粒依次成熟的,不像葡萄那样整穗整穗的成熟。采摘蓝莓也只好成熟一粒采摘一粒,还需特别小心,不能伤及穗上的其他果子,这绝对是精于刺绣心灵手巧的苗家姐妺们最拿手的活儿。
每年麻江都有大量蓝莓经过采摘、预冷、加工、分选等工序后,新鲜的蓝莓将以最快的速度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蓝莓上市后,每天平均能采摘100余吨。过多年发展,麻江县的蓝莓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链条,各地都有合作商。蓝莓采摘后两小时内必须放入冷库,在运输过程中全程采用低温冷链保鲜。尤其是鲜果蓝莓,每年只有30%左右直接销售,供不应求。
截至目前,麻江县共有27辆冷藏物流车,每辆车运力在3吨~7吨之间,2小时内可运抵贵阳永辉、合力等5家大型商超。随着蓝莓产业更具规模化,冷链运输能力也亟需提升。
麻江县已筹备建立麻江县蓝莓交易中心,建有4栋共16000平方米的蓝莓加工厂房,将仓储、研发、加工、检测、销售、物流集于一体,推动蓝莓产业由传统的“现货、现金、现场”升级为“线上交易、线下交割、实时结算”的交易方式。企业、农户都可将蓝莓储存到交易中心,再由物流车统一配送到省内外各销售点。
小蓝莓成就大产业
为打破鲜果销售季节限制,除鲜果销售外,全县70%的蓝莓用于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之前的产品只有原浆和蓝莓果汁,非常单一,在贵州科学院和南农大的教授和专家的指导下,新开发了蓝莓低温的浓缩原液和蓝莓酵素两款产品。
前不久,麻江县还与广东豪养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蓝莓深加工产品销售战略协议,意味着麻江县蓝莓深加工系列产品“出山”,迈上了新台阶。
蓝莓采摘后就被加工成蓝莓果干、蓝莓汁、蓝莓果粉、蓝莓果酱等系列产品,只有树立统一标准,才能更有利于蓝莓产业集聚发展。麻江通过打造“麻小莓”公用品牌,让蓝莓企业统一使用公共商标,进一步提升了蓝莓产品的知名度,让本土企业“抱团发展”。
“麻小莓”是麻江蓝莓品质的保证,所有的蓝莓产品包装上都有“麻小莓”和“蓝笑”商标,这让消费者的认可度更高,更愿意购买。依托“麻小莓”公用品牌,本土企业实现了抱团发展,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市场更容易打开,企业发展更有底气。2021年,麻江蓝莓品牌“麻小莓”跻身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百强榜单,“蓝笑”的知名度也随之打开。
以蓝莓加工为基础,强力推进蓝莓产业“全链条”发展,坚持“生态+”,打好“标准体系、高端产品、产权保护”组合拳,麻江蓝莓精深加工产业链日趋完善。截至目前,依托蓝莓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麻江县建成了乌卡坪生态蓝莓园区等多个蓝莓种植园区,搭建了蓝莓交易中心、蓝莓创意工坊两个产业发展平台,配套建成3条速冻生产线及总库容达1.4万吨冷链设施,建成年可加工1.2万吨蓝莓精深加工生产线,蓝莓交易中心研发出20多个蓝莓旅游商品,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产业融合全链发展。目前,蓝莓全产业链已带动麻江县1.1万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康旅协同 “育”蓝莓经济
近年来,麻江县充分利用蓝莓种植优势,精心谋划产业布局,打造了一批具有产业基础、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特色旅游景点,以点带面、串珠成链,逐步形成蓝莓产业农旅融合发展。
说到麻江蓝莓,不能不提蓝梦谷。2013年,蓝梦谷开始兴建。园区位于麻江县东南部,在龙山、宣威两镇之间,距麻江县城27公里,总规划面积16.67平方公里,是麻江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园区有蓝莓技术科研、休闲垂钓、水上娱乐、山地露营、自由骑行等多项旅游活动,是一个集观光体验、知识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山地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园区。住宿方面,这里有临山、临河,而且智能化程度极高的“地球仓”,置身其中,仿佛是在太空度假一般,惬意无比。
依托蓝梦谷获批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结合麻江特色文化,打造一个以酒店为载体,集旅游、度假、康养、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等农旅深度融合的综合体项目。每年从4月份开始,酒店的49间房基本处于满房状态,大都都是来自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游客。下一步,麻江县将继续发展蓝梦谷、乌羊麻、药谷江村等农业观光体验和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依蓝莓而旅,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结合往年数据预算,今年麻江各蓝莓园预计吸引游客入园采果150万人次。按平均每人次采果2.5公斤、每公斤单价30元计算,全县仅游客采果收入将达上亿元。
每年6月10号左右,麻江县都会举办蓝莓音乐节,最多时景区日人流量能达1万人左右。蓝莓成熟时,贵阳、凯里、都匀等附近城市游客都会到景区采摘蓝莓,其余时间则通过举办马拉松比赛、户外水上运动等活动来吸引游客。去年,依托麻江县乡村旅游节暨蓝莓文化节和品菊季等活动举办,全县共接待游客30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84亿元。
“返租倒包” 富农增效
2021年以来,新场村以“村民增收、产业增效”为主攻方向,立足村情实际,聚焦贤昌镇“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利益链接”关键环节,积极探索“返租倒包”产业发展模式先行先试,将村合作社已做大、做成的产业“返租倒包”给农户,实现土地资源、产业资源掌握在农户自己手中,推动村级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贤昌在蓝莓产业发展中,通过实施“返租倒包”,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头,村合作社承包,职业农民管护的方式,实现蓝莓基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提升了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克服其内生动力不足、管护不到位等短板弱项。
贤昌镇通过不断强化“返租倒包”组织形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让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有力推动贤昌镇产业振兴,促进高效产业蓬勃发展。
“返租倒包”成效初显,激活贤昌镇蓝莓产业发展“一池春水”。贤昌在实施蓝莓“返租倒包”工作中,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发展蓝莓产业上获得了第一桶金,职业农民从产业上获得了薪金,脱贫户从产业中得到了分红,不断提振了各村实施产业振兴的士气,增强了各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厚植“生态优势”、做全“生态链条”、做强“生态经济”,麻江县聚焦“科学技术转化中心、蓝莓深加工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三中心,全力打造集农产品培育、特色食品加工、旅游服务等为一体化发展的生态产业链,全方位发展蓝莓绿色生态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产品精深加工业、旅游业等稳步健康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