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品牌打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点培育300个精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1000个核心企业品牌,300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强调要加强品牌文化赋能。
该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农业品牌与文化融合,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推进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农业品牌,提升农业品牌文化内涵。鼓励农业品牌与艺术创意结合,开展农业品牌文创活动,活跃农业品牌创意创新氛围。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灵魂和精华,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品种、品质、标准和价值使命的体现。从表面上看,品牌只是标识与文字的组合,实质上品牌背后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不仅是消费农产品,更是消费品质、文化和情怀。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痛点显而易见:不缺好的农产品,但缺好的品牌,而且许多农产品同质化严重。殊不知,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我国各地特色农产品的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传承着传统技艺、传说典故、民风民俗等知识,这些都是农业的文化基因,也是农业品牌创意的“富矿”。当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以文化赋能品牌突出差异化,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建设品牌时,文化渗透和充盈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品牌也是一个文化精致而充分的展示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催化乃至激活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而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的重要驱动力。实施方案就提到,鼓励依托开采节、文化节等活动推介农业品牌;创新品牌营销业态,鼓励设立品牌消费体验馆、新品发布中心、创意设计坊、电商直播基地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一站式营销场景;鼓励结合地方实际,举办特色美食荟、网购促销、农品文创等特色活动等。
提升农业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突出差异化,实现农产品的溢价,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同时还能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命感与尊严感。
未来农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之间的竞争。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农产品要想卖得多、卖得好、卖上价,还要卖得久,就一定要充分挖掘文化,让文化成为农业品牌发展的关键“引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