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党建引领农户信用贷款
时间:2022-10-13 15:28:42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编者按

  2021年,农业农村部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创新支农服务,强化地方金融支农工作指导与支持。在积极总结地方和金融机构报送的金融支农惠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金融支农八大创新模式与十大典型案例,本刊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摘要

  近年来,农业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人民的银行责任定位,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供给,特别是围绕长期以来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顽疾,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升农户信用贷款规模,持续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能力水平。2019年以来,农业银行积极协同安徽省有关党政部门和金融同业,大力推动安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创新“党建引领信用村+信易贷”金融支农模式,实现农户信用贷款持续扩面增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

  创新背景

  过去一段时期,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分散的农户个人生产经营信息难以达到金融机构标准化信用信息评估运用要求,金融机构对在农村地区发放信用贷款存在一定顾虑。

  为了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由省委组织部牵头,调动基层党组织、农业、财政、金融、担保等多方力量,以党建为统领、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口、以多方联动协同为抓手,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2019年7月,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信用公约签约会,正式启动试点,地方金融监管局、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合肥中支、安徽银保监局、五家银行(农发行、农行、邮储、农信社、徽商银行)、省农担公司共同参与,首批在16个县中选定32个乡镇(每个县选2个乡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建设;2021年4月深化试点,将参与金融机构扩展至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国元农保、省担保集团,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扩展至11个县(市、区)全域和5个县的10个乡镇。

  主要做法

  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既是农行服务三农的职责使命,也是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农业银行从方案设计、组织推动到信息采集、信用评级、结果应用,率先介入,主动参与,带头创新,全力推动,创新“党建引领信用村+信易贷”金融支农模式,发放信用贷款,深化成果应用,走在试点推广的前列。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信用环境。在安徽省委组织部的统一组织下,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主体,主要负责三方面工作:一是采集信息,各选点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与农行等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定期更新,采集信息涵盖农户基本情况、政治面貌、资产和收入状况、借贷情况、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个人品行、奖惩情况等;二是评议信用,村党组织牵头建立乡风文明评议小组,对农户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个人品行等定性指标进行评议;三是化解风险,在贷款经营管理过程中协助引导、监督、教育农户用款还款和不良清收,既确保准入客户的质量,又推动了信用风险的有效化解。县级政府作为评级主体,组织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测评信用等级并张榜公示,将农户划分为6个等级(AAA级、AA级、A级、B级、C级、D级),其中A级以上为信用户;按照行政村申报、乡镇初审、县政府复审、公示评定的流程,根据农户建档率、信用户占比、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占比、农户贷款整体不良率等指标,将行政村评为AAA级、AA级、A级信用村。安徽省数字资源局作为线上运营主体,搭建统一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体系,实现信用数据实时更新、信用主体画像精准、构建应用场景,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相融合。截至2022年2月末,试点区域171万户建档主体中,评为A级以上信用户122.3万户,占比71.5%;在1941个行政村中,评为A级以上信用村1829个,占比94.2%。

  创新“信易贷”专属产品,做实信用贷款。在完成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的基础上,农业银行聚力解决“担保难、成本高、风险大”等关键难题,创新推出专属产品“信易贷”。 相较于传统贷款,“信易贷”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纯信用、无抵押。直接运用党建引领信用村信用户评级结果,面向A级(含)以上的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按照“集中授信、整村批发”模式,对信用村内的信用户,A、AA、AAA级信用户直接享有5万元、8万元和10万元批量基础授信额度。不同等级的信用户享有差异化的基础授信额度、利率定价,纯信用放款,让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二是多用途、广覆盖。实施“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期限匹配、周转使用”。贷款既可用于生产经营,也可用于生活消费。无论是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社员、返乡(外出)创业人员,还是小微企业主、乡镇个体工商户,只要被评为信用户,均可申贷。三是线上化、低成本。信用户通过安徽省政务服务云平台(皖事通APP)申贷,填写身份证号、申贷额度等信息,授权农业银行获取信用数据,渠道更加便捷;客户经理获取客户信用信息和资产收入支出明细信息,双人实地调查交叉验证数据,免推荐、评议,贷款流程更加简化。贷款发放后,农行系统自动向党建引领信用村平台反馈贷款状态、合同信息、风险分类等数据,便于政府及时掌握信易贷投放情况及信用户还贷情况,不仅有利于政府评价贷款覆盖面和服务效率,而且有利于政银合作开展贷后管理。

  强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丰富推进手段。一是深化组织保障。确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四个统一”(统一部署、统一产品、统一营销、统一管理),制订工作流程,编印《工作手册》;提高信易贷产品计价,涉及交通、误餐费用给予专项补贴;下放产品定价权、上调风险容忍度、出台尽职免责规定;信贷规模不设上限,审查审批即到即办,为基层行推广信易贷产品提供全面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二是强化人力保障。发挥全省农行1000支服务乡村振兴流动党员先锋队的关键作用,配置行政村专属客户经理,在县、乡镇和行政村召开203场专题推进会或现场调度会,宣传和推广“党建引领信用村+信易贷”模式。三是创新应用落地。构建信用+智慧金融产品应用场景,叠加“掌银示范村”创建,信用户通过线上服务,享受专属积分,实现其产品优先入驻扶贫商城。构建信用+优惠活动场景,迁建“惠农通”服务点到村口超市,不定期开展针对信用户的专项优惠活动。通过构建应用场景,让村民尝到甜头,互相比贡献、改作风,争做信用户。

  支农成效

  农户信用贷款持续扩面增量。截至2022年2月末,农行信易贷实现对安徽省1829个已评信用村全覆盖,对3.8万个信用户授信38.2亿元、发放信用贷款33.5亿元,占所有金融机构贷款总额27.5%,居同业第一位。信用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2%,推动降低试点区域农户融资成本148BP,为各类信用主体节约利息支出4398万元。同时,农业银行通过流动党员先锋队,在非试点区域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和发放惠农e贷。已对65.2万个农户建立了信息档案,贷款户数和余额分别达到27.3万户、336.02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5.6万户、114.7亿元;信用方式农户贷款余额307.1亿元,较年初增加111.4亿元,占比91.4%,较年初提升3.1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不良率0.66%,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信用村信用户经营实力不断增强。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过程中,信用户通过贷款支持,购置农机农资、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收入。信用村经营业态不断丰富,乡村治理水平稳步提高。部分信用村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城县戴尧村、当涂县七房村等村委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信用环境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重要作用,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各方活力,调动各方资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安徽省委组织部牵头开展的党建引领信用村极富现实意义、极具推广价值。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建议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政务数据整合及标准化建设,优化奖惩机制和风险补偿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做好农户金融服务。

  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1年安徽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将继续选点扩面。下一步,农业银行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参与新创建党建引领信用村的数据采集和信用村、信用户评级。农业银行已经成立近1000支流动党员先锋队,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对尚未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的县,参与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户评级。二是创新推出党建引领信用村信用e贷产品。向组织部门派驻党建引领信用村金融专干,满足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中的金融人才需求。升级信易贷为信用e贷,实现农户贷款的纯线上化,信用户通过皖事通APP、农行手机银行、微信渠道申请,实现“秒批秒贷”。三是加大信用户批量授信和贷款投放。按照每年“一乡镇新增1000万元、一行政村新增100万元”的目标新增信用e贷。四是在信用村打造“贷款+”智慧金融产品应用场景。在信用村迁建惠农通服务点,开展智慧金融产品专题服务活动,提高信用村金融数字化水平。五是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专题培训。开展农行与乡镇村委党组织共建,对乡镇党委书记、村委分批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

  农业银行将坚持把推动信用村创建与乡村治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协同联动,持续探索金融参与乡村治理有效路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质效。

  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