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鹊界贡米:梯田里长出的“新风景”
时间:2022-09-28 09:43:05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奉永成 侯皓文 字号:【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是由森林、民居、梯田、水系交错组成的南方山地农业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梯田面积约20万亩,核心区包括水车、奉家和文田三个乡镇,面积8万亩左右。紫鹊界梯田开垦耕种历史有1000多年。

  无论什么季节,紫鹊界梯田总有它美的一面。夏日的梯田,满目青翠,禾苗拔节生长,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7月12日,微信名为“花仙子”的游客,将拍下的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并留言:拔节生长的禾苗让一丘丘梯田有了生命力,梯田里长出了“新风景”。

  因生态环境好、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梯田里生长的紫鹊界贡米美名远扬,是珍馐美馔。

  眼下,梯田里的禾苗还未抽穗,订单已纷至沓来。还有一些食客,专门为寻味而顶着烈日居住在梯田边上,与农民一同劳作,感受梯田文化,见证紫鹊界贡米的生长过程。

  味道香甜,像嚼鱼子一样满口生香

  7月12日,笔者在紫鹊界景区遇到了广西民族大学刘莹影博士,她慕名前来调研紫鹊界民俗文化。

  同道中人,相约而行。听说笔者一行前来寻找美味,刘莹影笑称自己是资深吃货,申请加入我们的队伍。

  7月12日中午,大家来到紫鹊界紫云轩农庄,陪同笔者寻味的新化县蚩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碧波进门先不点菜,而是先“点饭”:“老板,煮两斤紫鹊界贡米。”

  “紫鹊界美食美景很多,紫鹊界贡米尤其美味,是梯田长出来的‘新风景’。”邹碧波说,紫鹊界梯田里长出来的贡米,提高了紫鹊界景区的“含金量”,游客来紫鹊界景区游玩,不仅可以看美景,还可以品贡米,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来紫鹊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

  紫鹊界贡米有很多个品种,但最为出名的是象牙白和紫香米。象牙白颜色如象牙一样洁白,口感香糯;紫香米远看呈深紫色,细看有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口感相对象牙白要糙一点,但富含微量元素。

  用紫鹊界贡米煮饭也有讲究。“用象牙白和紫香米混搭着煮,营养更丰富,口感更佳。”邹碧波说,喜欢香糯味道的就多加一点象牙白,喜欢吃硬和糙一点的就多加一点紫香米。

  闲聊中,米饭已煮熟。第一次见到五种颜色的米饭,刘莹影一扫淑女形象,迫不及待盛了一大碗。第一口米饭进口,只见她一边张嘴哈气,舌头快速转动,一口饭已吞下。

  “不错不错,这是我吃过最好的米饭。”刘莹影点赞不已:味道香甜,入口不黏,像嚼鱼子一样满口生香。

  “冷饭不回生,隔夜依然香。”邹碧波补充道,紫鹊界贡米富含铁、钙、锌等微量元素,氨基酸丰富,又被为“长寿米”。

  老种子焕发新生命,8万余亩梯田年产贡米4.5万吨

  紫鹊界梯田,面积最大的不过1亩,最小的只有斗笠大小,俗称“斗笠田”。

  站在紫鹊界景区制高点,向远处眺望,层层叠叠的梯田沿着群山起伏绵延。这里无任何山塘、水库,也无需人工引水灌溉,梯田依靠森林植被、土壤、田埂综合形成了天然的储水保水、自流灌溉系统,在山体插一根管子就有水,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2000多年的农耕历史。

  “紫鹊界有上十万丘梯田,都是当地农民祖祖辈辈用锄头开垦出来的。”邹碧波说,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梯田里种植水稻颇有讲究,为防止花粉传播,不能采取插花式种植,更不能打农药,也无法使用机械农具,至今仍沿用传统的人工插秧、人工收割等种植方式。

  紫鹊界贡米之所以出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子。今年74岁的罗叠人种了一辈子梯田,他告诉笔者,紫鹊界贡米一直由当地农民自己留种的方式,世代种植老种子。

  老种子以及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保证了米的品质,但产量低的弊端也很明显。如今,紫鹊界梯田亩产稻谷仍在400斤左右。

  因种植难度大、产量低,2008年前,紫鹊界贡米一直是当地农民自己种自己吃,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当年,在外从事计算机教学的邹碧波回到紫鹊界成立合作社,探索订单农业方式,带领当地村民闯市场,让“新风景”越长越好。

  老种子焕发新生命。紫鹊界贡米开始走出深山,端上城市居民的餐桌。

  2010年,紫鹊界贡米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0元到80元左右一斤的市场价格,也让当地农民鼓起了腰包。

  如今,紫鹊界8万余亩梯田,年产紫鹊界贡米4.5万吨,当地农民种植梯田,亩均年纯收入3000元左右。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