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河豚:极致美味出“富谷”
时间:2022-07-21 14:53:56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朔溪 邵山 字号:【

  在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海王九岛码头,渔船随波摇曳。从离岛数公里的空中俯瞰海上,富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深水网箱整齐排列。“网箱中养殖红鳍东方鲀等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它们的排泄物落入海中,成为海螺、螃蟹等海洋生物的饵料,实现了生态环保的循环发展。”大连富谷集团总经理吕伟介绍。近年来,大连坚持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全力打造海上“蓝色粮仓”……

  以上是今年05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点赞大连现代海洋渔业建设。文中提到的红鳍东方鲀即俗称的河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称作“鱼中之王”。

  吃河豚不用再“拼死”

  河豚属于白肉鱼,蛋白质丰富,脂肪极少,鱼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被美食家赞为“君临天下的味觉之王”。自古就有很多“拼死吃河豚”的奇闻轶事,如今人们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品尝这一美味了。尽管如此,目前在全国河豚养殖企业中,仅12家单位的16个养殖河豚鱼源基地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国内第一批通过审核认证的河豚加工企业更是仅有五家,富谷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中明文规定:养殖的河豚应当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销售,也就是说,生鲜河豚不能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必须经由加工企业进行加工。

  大连富谷集团于1981年6月成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水产品种苗繁育、养殖、加工、科研、销售、产业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企业。下设大连富谷食品有限公司、大连富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集团陆海总经营面积3000余公顷。2008年集团的养殖基地被原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健康养殖示范场”,2010年3月被认定为“国家龙头企业”,同年荣获农业农村部“国家龙头企业行业十强”称号;“富谷”商标9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9月12日,经中国渔业协会审核,富谷集团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养殖“河豚鱼源基地”。2017年1月24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正式认定“富谷”成为养殖河豚加工企业。2017年11月,公司王家岛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7年12月,大连富谷现代渔业生态园区被评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9年12月被辽宁省休闲渔业协会认定为“全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多年努力只为这条“全产业链”

  为了保证科技领先优势,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合作,投资近6亿元启动建设了大连富谷现代渔业生态园区项目,园区总占地面积18.4552公顷。目前园区拥有优质海珍品种苗培育区13,469.50平方米、陆基健康养殖区40253.85平方米,完成全控制,标准化,模块化的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10万水体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循环水技术,从而能够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环保、可持续、高效发展。

  园区内海洋食品精深加工11585.17平方米也已投入使用,设计初级农产品加工能力20000吨,深加工品能力2000吨,精加工品能力1000吨,储藏能力30000吨。

  富谷集团从事河豚养殖业已经20多年,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位置。2016年9月,国内河豚市场有条件放开,给河豚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位于庄河市的大连富谷现代渔业园区,笔者了解到,这是一个河豚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结合多种海珍品海洋牧场生态放养,国内外市场联动的综合性生态循环产业项目。渔业生态园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核心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低能耗、低碳、环保,技术和设备水平都达到目前国际一流水平。

  与此同时,富谷集团还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部门合作,共同开发黄条鰤、石斑鱼、海参、南美白对虾等海珍品产业,利用精深加工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除了深加工的鱼丸、水饺、罐头、即食河豚制品以外,公司已经和厦门大学医学院合作生产出了河豚生物制品面膜和美容针剂。另外,根据河豚基因和人类的基因有99%相符的科学依据,正在和厦门大学合作开发用河豚提取物,经过生物技术加工,生产用于治疗烧、烫伤人工植皮的高端产品,该产品已经进入实验阶段。

  在做好一二产业的基础上,他们还把休闲观光体验渔业作为新的产业增长极,把现代渔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紧密结合起来。集观鱼、垂钓、赶海、餐饮、购物为一体,丰富本地冬季的旅游项目,建设购物、餐饮一条街,搭建庄河土特产的销售平台,在销售河豚的同时,把庄河的土特产推介出去,为庄河的土特产走出庄河创造条件,通过打造河豚全产业链,为庄河父老乡亲们造福添彩。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