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安:与茶共舞的新农人
时间:2022-07-21 14:45:06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刘深魁 刘宇捷 郭凤灵 胡冬 字号:【

  连日来,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紫阳村,台青杨咏安的制茶车间里香气扑鼻,炒茶声与工人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春茶丰收的序曲。

  “这份荣誉对我是很大的认可,说明台胞扎根大陆、投身农业大有前景。接下去我会加倍努力,坚持做好茶叶、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对于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杨咏安喜上眉梢。

  成功接棒

  “今年春茶产量超过10吨,收成比去年足足多了三四成,又是一个丰收年!”杨咏安刚一开口,就忙着跟笔者分享喜讯。

  作为漳平九德茶业有限公司“掌门人”“90后”的杨咏安已经算是一位“老茶人”。从学茶、种茶,到品茶、制茶,他与茶结缘的故事,跟这片热土密不可分。

  来自台湾台中的杨咏安,出生在一个茶叶世家。闻着茶香长大的他,自小就有“台湾茶源自大陆”的认知。杨咏安尚在幼年时,他的父亲杨瑞腾成为最早一批到漳平种茶的台湾茶农,一手创办了九德农场,推广种植台湾高山茶,事业发展得有声有色。2008年,乘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18岁的杨咏安决心“登陆”,到茶叶发源地“闯荡一番”。

  天福茶学院(现漳州科技学院),是杨咏安求学的第一站。为了系统学习茶文化,他报考了市场营销专业,还跨学科学习茶叶加工技术、茶文化等课程,识茶、制茶、评茶本领与日俱增。毕业后,他又进入福建农林大学,进修茶产业经营管理相关知识,为接棒农场作准备。2014年,杨咏安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农场2.0时代”自此开启。

  “父辈认为只要把茶种好就行,我们现在不仅要种好茶,还要会包装、懂营销,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杨咏安坦言,与老一代台商相比,“台二代”的思维更活跃,创新力也更强,“但父辈敢拼会赢的精神不能丢”。

  保持一腔热情的杨咏安,很快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如今,九德农场拥有茶园面积超千亩,生产的台湾高山茶、东方美人茶等备受消费者欢迎,屡屡在两岸各类茶比赛中获奖。

  享受红利

  “跟着惠台利民政策走,错不了!”事业的红火,让杨咏安感念政府的“护航”。

  作为漳平台创园“台二代”接棒创业的第一人,杨咏安在惠台利民政策落地过程中常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政策红利,让他频频尝到甜头。

  刚开始接手农场,有个难题困扰着杨咏安。原来,自父亲退休后,农场产权一直无法过户,导致杨咏安的很多计划不能落地,农场发展受阻。“父亲一直想将林权过户给我,但因为台胞身份,就是没法办理过户手续。”杨咏安介绍说,农场项目一旦涉及林权方面,签约必须父亲到场,费时费力非常不便;由于没有过户,他去银行无法办理贷款等。

  这一“绊脚石”,可愁坏了杨咏安。2018年,好消息传来:大陆“31条”、福建“66条”相继出台,“台二代”关心的林权过户问题迎来了解决契机。当年底,杨咏安顺利拿到了5本、合计面积1000多亩的林权不动产登记证书,这也是大陆首位台胞获得林权不动产证。

  有了“红本本”,杨咏安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次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杨咏安急需向银行贷一笔款。很快,在当地部门对接下,杨咏安凭林权证顺利贷到200万元。“土地是农业的根,林权问题解决了,融资难题迎刃而解,发展更有后劲了。”

  杨咏安尝到的政策红利远不止于此。2018年开始,福建省级财政每年安排数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台创园内台农贷款贴息补助,受惠项目涵盖茶叶、水果、花卉等。

  杨咏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他向银行贷款200万元,用于购买农资材料和茶山日常管理,贷款期限一年,原本光利息就要付9万元。根据贷款贴息政策,他向台创园提交贴息资金申请,最终拿到8万元左右的补贴款,贴息比例高达85%,相当于一年下来仅支付1万元利息。去年,他又向银行贷了300万元,并领到12万元的补贴款,企业资金压力大大减轻。“多亏这些好政策,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憧憬未来

  身着采茶服,腰系小竹篓,跟着茶农学采茶,手工DIY一份高山茶,再给父母冲泡一壶好茶……一群群“小茶人”钻进茶园体验农耕的画面,时常在九德农场上演。

  “2019年,我们开始做研学,主要针对12岁以下的小朋友,项目主要包括采茶、制茶、认识动植物、茶文化课堂等,希望透过自然农耕教育,更好地推广和传播茶文化,加强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为此,杨咏安和妻子亲手打造了一间充满禅意的茶室,经常举办“我是小小茶艺师”等研学营,颇受欢迎。

  “研学热”让杨咏安尝到新甜头,也让他看到了三产融合的商机。截至目前,九德农场累计推出数百场主题研学活动,接待小学生2万余人次。“一次研学营四五百人,省内外报名的都有,不少福州、厦门等城市家庭的孩子还多次参加。下一步,我们打算提升研学基地景观,进一步丰富采茶、制茶观摩与体验感。”

  近年来,漳平兴起赏樱热,当地十里樱花漫山开的盛景吸引了无数游客,既带来人气,也带来经济效益,更带动成千上万农户增收。“农林22条”明确支持台胞台企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看到了商机的杨咏安开始广植樱树。他将150亩荒山翻垦为樱花园,专门面向景区、乡村及观光业者供苗。“去年卖了2000多棵樱花树苗,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客户遍布全省各地。”杨咏安说。

  樱花树下,茶园深处,杨咏安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位敢闯敢干的“90后”台青今年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龙岩新农人协会副会长,“做个新农人,扎根乡土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