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正劲,这座千亿产业“大厦”日趋高固,“十四五”开局良好。
人定胜天的“人”,是绘就食用菌产业宏图的主笔。
一项项“卡点”技术攻关突破、一系列主推技术配套集成、一批批示范企业增效明显……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这支食用菌“铁军”正砺锋出鞘、亮技于闽。
“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紧贴生产问题和需求,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关键技术与共性难题,组装配套一系列提质增效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努力为福建现代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首席专家黄志龙推广研究员说。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以行动践初心,以良技书华章,实现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跨越!
科研攻关,突破“卡点”技术
行路难,行路难,上下求索不畏难。2021年,体系团队针对秀珍菇、银耳等生产用种退化、产量质量不稳定、病虫为害和保鲜加工水平低等问题,开展银耳绿色栽培技术探索、秀珍菇退化机理研究等11项科研攻关,取得了一定突破。
炎炎夏日,岗位专家孙淑静教授赴古田了解野生银耳分离驯化及银耳新品种、新配方试验情况,与古田站站长张琪辉探讨维护银耳菌种稳定性研究方案,到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场指导银耳新配方、新品种生长管理。
“银耳传统栽培以棉籽壳为主料,达不到绿色食品要求,我们通过培养基质改良,突破棉籽壳这一原料障碍,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孙淑静教授抓准银耳的“卡脖子”问题,为古田银耳绿色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银耳新配方成功应用,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银耳也达到绿色食品要求,正在开展认证。
保鲜技术也是银耳产业一座难攀越的“大山”,如今却被深怀“愚公志”的技术人员逐渐推翻。
“我们瞄准生鲜银耳销售新业态的标准缺失,开展鲜银耳采后品质劣变规律与控制技术及冷链流通技术研究,形成了生鲜银耳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技术规范。”岗位专家赖谱富副研究员介绍,目前,该国家标准文本正在撰写,标准的应用可延缓货架期、提高鲜耳品质,为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针对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存在培养料透气性差、容易发热、氨气抑制菌丝生长等问题,岗位专家廖剑华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优化培养料配方、改进发酵工艺等技术攻关,克服上述问题并成功应用于生产。2021年,被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制定省地方标准。
此外,岗位专家吴小平教授及其团队还对秀珍菇退化菌种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DNA甲基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初步阐明了秀珍菇菌种退化机理,并获得其退化菌种复壮方法,为秀珍菇种源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撑。
集成配套,形成一批主推技术
“出菇了!菇蒂粗细适中,形状饱满,这朵秀珍菇品质非常好!”在罗源县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菇房内,首批液体菌种的秀珍菇实现工厂化生产,标志着秀珍菇液体菌种接种养菌项目正式投产,罗源县秀珍菇生产将迈上新台阶。
罗源秀珍菇从固体菌种向液体菌种转变并实现菌包专业化生产培养供应是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映衬了技术成果从科研攻关到服务落地的艰难过渡。
2020年以来,通过岗位专家领衔进行技术攻关与综合试验推广站技术熟化,初步组装配套秀珍菇、灵芝、银耳、海鲜菇和双孢蘑菇等5套提质增效技术和1套银耳等保鲜加工技术,并依托八个综合试验推广站,推广一批契合当地生产实际的主推技术。
“八仙过海,各展神通”。科技赋能,多点开花,“千菌齐放”的格局逐渐形成:
走进尤溪县洋中镇农民创业园内的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可以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的成效。该公司依托福建省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推广站,开展银耳液体菌种熟化试验,并成功应用于工厂化瓶式栽培,与固体菌种相比,出耳早1〜2天,耳片更伸展,蒂头更小,产品备受市场欢迎,而且人工成本降幅64.2%。
在武平县,一朵朵昂然挺立的紫灵芝昭示着技术的成熟完善,武平站站长钟礼义说:“体系专家团队针对武平紫芝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大量试验研究,在试验熟化的基础上,总结一套‘控氧保洁’小拱棚提质增效技术。”
海鲜菇出菇精细化调控、秀珍菇优良品种与种源维护、双孢蘑菇适宜菌渣培养料配方和出菇管理调控、食用菌脆片加工技术升级……2021年,漳州站步稳蹄疾、收获满满。
此外,南平站主推灵芝孢子粉不落地套袋收集为核心提质增效技术和海鲜菇菌包成熟度控制为核心的提质增效技术、龙岩站主推海鲜菇液体菌种和出菇精细化控制为核心的提质增效技术及灵芝林下仿野生富硒为核心的提质增效技术……2021年“惊喜”接续不断,为福建省食用菌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典型示范,强菌致富促发展
2021年,体系建立了秀珍菇、灵芝、银耳、海鲜菇和双孢蘑菇提质增效示范基地28个,带动537个合作社、栽培户应用提质增效技术,带动规模2.8亿袋,增收节支4235万元。
技术兴,产业旺。
2021年5月14日,顺昌站组织有关专家赴新阳光生态菌业有限公司,对海鲜菇提质增效示范基地进行测产,海鲜菇平均成品菇产量1.152斤/袋,比对照成品菇产量0.99斤/袋,增产0.162斤/袋,增产16.4%。“这项技术可为我公司一年增加180万元的收入,让我们挺过市场寒冬。”总经理罗义宏说。
树典型,促振兴。
漳州站推广秀珍菇移动方舱菇房,占地225平方米、8间菇房组成1个家庭菇场,采用“专业化菌包供应+智能化出菇管理”模式,实现了秀珍菇周年生产供应,不仅解决了土地硬化和环保问题,更为漳州食用菌生产发展铺就了一条绿色生态路。
“我构想‘移动方舱菇房’已有三年之久,如今终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小农户步入现代菌业发展轨道上来。”漳州站陈国平站长说。
强菌致富挺进“最后一公里”。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加强食用菌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让科技为福建千亿食用菌产业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血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