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部、科尔沁沙地西缘,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该旗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乡镇街道,总人口48.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 7.3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全旗现有耕地515万亩、林地569万亩、草牧场356万亩,正常年景粮食总产35亿斤以上,年度家畜存栏260万头(只)左右,是全国整体推进有机农业第一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500家产粮大县之一和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
2022年5月18日,由翁牛特旗委、旗人民政府主办的“红山稻”品牌推介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举行,翁牛特稻米正式启用“红山稻”区域公用品牌。
作为传统农牧区,内蒙古自治区鲜产稻谷。翁牛特旗是如何将稻谷产业做大做强的呢?
历史悠久,当地有传统
翁牛特旗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代。明代时,今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沿岸到处都是广阔的湿地牧场,沼泽、水面随处可见。在朵颜卫统治时期,由于朵颜卫与关里联系紧密,有人从燕山以南向翁牛特引种水稻,连续引种几年,水稻只抽穗不灌浆,不能正常成熟,以失败告终。直到翁牛特左翼旗第四任扎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额勒德布鄂齐尔(1687—1730年袭封扎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时期,翁牛特草原上试种水稻成功。
据白音他拉苏木鲜兴村人讲,1696年,三个金姓的朝鲜族人在翁牛特旗东部西拉沐沦河南岸的花都什村,再次种植水稻成功。当时的翁牛特左翼旗第四任扎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品尝后满口留香,连声叫好,并赐名该地为“王爷的稻子把”。这一专用地名,一直被沿用到上世纪7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王爷的稻子把”被叫作“鲜兴村”,鲜兴村现隶属于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苏木。因翁牛特扎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额勒德布鄂齐尔在蒙古草原上种植水稻成功,康熙特诏:“翁牛特香米可贡内廷食用”。此后,除了清皇宫食用翁牛特“贡米”外,就是在康熙北巡,或驻跸避暑山庄,或围场狩猎时,食米也必用“翁牛特香米”。翁牛特草原上特产的“翁牛特香米”遂成为清代宫廷贡米。
环境适宜,发展有依托
“红山稻”的优良品质离不开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
一是地理。“红山稻”主产地翁牛特旗地处大兴安岭西南段与七老图山脉汇接地带东麓、科尔沁沙地西缘,北面是西拉木伦河,南面是老哈河。地貌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部中山台地、中部低山丘陵、东部平原三个类型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从2020米逐渐下降到286.6米。“红山稻”产区为东部平原地区,海拔300〜500米,属于草甸土和草甸栗钙土,质地为中壤和轻壤,土质肥沃,适宜水稻生长。
二是水文。翁牛特旗有西辽河两大支流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大型水利工程有红山水库和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幸福河灌渠和玉田皋万亩灌渠。
三是气候。翁牛特旗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炎热,秋季气温骤降,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6.98℃左右。年日照数为2850〜3000小时。农作物生长的4—9月份,日照时数为1550〜1650小时。
昼夜温差较大、光能资源丰富形成了“白天高温烈日,光合产物多;夜间低温,呼吸消耗少”的特点,产出的稻谷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造就了当地稻米通体圆润、色泽晶莹、香糯软滑、营养全面的独特品质。2019年,“翁牛特大米”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因为与红山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因此得名“红山稻”。
措施得当,产业发展快
约从1925年起,热河政府在翁牛特东部的大兴等地大面积垦荒种稻。新中国成立后,全旗水稻种植面积为9000亩,总产315吨,每亩单产仅35公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翁牛特的水稻生产,扶持当地牧民兴修水利,统筹规划,使翁牛特湿地草原的水稻生产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年来,翁牛特旗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面完善水稻产业链条,打造以“绿色、有机、健康、原生态”为核心价值的“红山稻”品牌,提升全旗稻米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助力绿色兴农、质量强农、品牌富农。
目前,全旗现有市级以上水稻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注册水稻产品商标11个,其中著名商标1个(环康),知名商标1个(龙乡玉品),普通商标8个(聚欣、盘谷四方、弘腾、佳航、玉府和田、转山渠、翁旗沙米、龙乡大地),年均销售水稻产品约1.81万吨。
作为自治区第三大水稻生产旗(县)、赤峰水稻生产核心区域,该旗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25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3%,年产稻谷12万吨以上。随着科学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翁旗的水稻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翁牛特旗农牧业主导产业之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