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已暖,麦浪阵阵。“五一”假期,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冀东国家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内,已经64岁的翟子春穿梭田间,指导年轻技术员们对小麦各项数据进行观测记录。
该试验站是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试验站在冀东地区的子站之一,承担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河北省相关大专院校、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企业联合体的小麦、玉米品种实验任务。
“目前这里有18组小麦实验项目,200多个品种、品系参试,中国农科院安排的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品种比较实验在开展。”农业专家、该试验站主持人翟子春说,眼下是小麦实验调查和田间管理的关键季节,要对所有数据调查记录。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年轻技术员们,来自唐山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属于这里的常客。笔者了解到,这个占地100亩的试验站常吸引河北各地育种专家、青年技术人员来考察学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翟子春在这儿。
翟子春1980年进入原丰南县农业局工作,从此就奔波在田间地头。他参与和主持的多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还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唐山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提高作物产量,翟子春和团队前后历时五年完成“旱地小麦玉米蓄水节水栽培体系研究”课题,该项技术在我国低平原旱地麦区总计推广22.72万亩、总增产粮食3923万公斤,让一些曾经的粮食低产区成为主产区。
在唐山,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60万亩以上。“翟老始终立足农户实际需求,开展冬小麦种质资源搜集创新,选育抗寒优质高产的冬小麦新品种。很多成果不仅得到业界专家认可,也得到广大农户认可。”唐山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吴志会介绍。
2018年退休后,放不下心中所爱,翟子春又承担起冀东国家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和唐山市小麦首席专家工作站的建站任务。在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之外,他还自费拿出70万元来参与试验站工作。
在翟子春的办公室,厚厚的实验档案排了一摞又一摞。一年下来,他要亲自参与调查和整理上万个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报告,为新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吴志会说:“小麦育种涉及知识面非常宽,退休后翟老的热心奔波,帮了我们大忙,可以说是我们后辈的智库,我们有事都向他请教。”
常来试验站的年轻人里,唐山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茂兴算是最勤奋的一位。“试验站的农机具有几十种,其中有一台近170万元的进口收割机,翟老不轻易让人碰,但他放心让我用。去年一夏天练习,现在我可以熟练操作并进行数据采集转换。”他说。
走出田间,远望麦浪。翟子春说:“选种子需要每年坚持,筛选出最好的,带年轻人也是一样。用心培育出最优的,这样农业才有希望,农民种地才有希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