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政银协携手共谱麻竹笋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2-06-23 15:24:35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杨志轩 罗雪辉 字号:【

  2022年2月15日,广东省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英德市农商银行三方签订了《麻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英德农商银行将以创新拳头产品“麻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支持满足广大企业、农户在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至此英德吹响了新一轮麻竹笋产业发展的号角。

  目标:百亿产值

  今年年初,清远市提出集中精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产值产业。围绕这一目标,英德市明确提出,力争两年内把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重要支柱产业”,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英德是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区,目前全市麻竹笋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100万吨,平均亩产1.5吨,从业人员达7.29万人,全市笋农加工和收购集中加工点约500个、专业合作社约76个、规模加工厂约71个,其中有11家企业(巧口、源丰、鸿德、雄盛和连樟家等)获得SC认证。麻竹笋产业年经济总值约32亿元,其中生笋年收入(农民直接经济收益)约21亿元,管理好的麻竹笋,每亩纯收4000元以上。

  英德市西牛镇是麻竹笋的主产区和生产加工基地,拥有麻竹笋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30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全镇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口约2.5万人,拥有规模加工企业共7家,竹笋专业合作社共54个,家庭农场及加工点200多个,该镇笋农户均年收入15万元。

  创建:农业产业强镇

  2021年4月28日,西牛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在创建时期,农业农村部及财政部提出:农业产业强镇要立足乡镇,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一个农业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

  西牛镇党委和政府根据创建要求致力于做大做强麻竹笋产业。通过引导成立麻竹笋产业协会,组建科技服务队,制定地方标准,推行麻竹笋产品加工标准化,创建无公害麻竹笋生产示范基地等系列措施,西牛麻竹笋产业形成品牌、基地、加工、销售四大发展优势。西牛镇先后引进和培育了巧口笋厂、鸿德食品公司、源丰农副产品厂、一丰笋厂、家怡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吸引包括台湾等地区的加工生产企业落户西牛镇,现建成投产的笋产品加工厂有10多间,在全国各地分别建立了近百个销售网点,麻竹笋产业已成为西牛镇的经济支柱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行业。

  西牛镇在2022年工作计划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助推产业腾飞,谋划麻竹笋产业发展。详细计划包括:一、完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工作,建设积极配合麻竹笋省级农业产业园创建申报,用好专项资金,谋划产业布局,高规格、高标准谋划麻竹笋产业发展,建设集交易市场、交通物流、产品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麻竹笋产业园,擦亮西牛麻竹笋品牌。二、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利用好产业强镇和乡村振兴有限资金,扶持困难的家庭去种植麻竹笋,通过补贴货款利息、种苗、肥料等,扶持农户顺利种植,既扩大种植面积又增加收入。三、全力以赴引进企业,在加工方面提质,同时结合科技帮扶,增加产品品种,不断延伸产品产业链。四、举办笋竹文化节活动,讲好麻竹笋故事,对种植、加工、推广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举办千人笋宴和笋竹美食高峰论坛,大力宣传和推广笋竹的美味及食用功效。

  谱写:麻竹笋文化新篇章

  在近日召开的麻竹笋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表示,英德市将加强麻竹笋产业发展研究,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基础”的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张扬彬举例称,麻竹笋可以与清远鸡、河鲜、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打造“笋+鱼”“笋+鸡”等餐饮、旅游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助力乡村振兴。英德农商银行20亿元的授信就是对推动麻竹笋产业发展的研究探索。

  “以前想走深加工的路线,但一直缺少资金购买加工设备,只敢想不敢行动,现在有了金融贷款政策,我第一时间申请。”麻竹笋种植大户龚文钟说,有资金的支持,英德麻竹笋能更快地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英德麻竹笋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