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以下简称《指引》),这是农业农村部连续第三年发布投资指引。《指引》再次明确,要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探索、优先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有稳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筛选并培育适合采取PPP模式的乡村振兴项目,依法合规、有序推进PPP。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可以将各种资源引入农村,将城市建设经验引入农村,支持农业发展。”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指引》的发布,是整合城乡资源的战略举措,将极大提高乡村振兴的速度,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PPP事业规范、高效发展取得新进展,吸纳大量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乡村振兴项目累计3125个,投资额4万亿元,有效弥补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发展短板。
构建乡村产业新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促进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地财政部门大力推动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振兴的PPP项目,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连片的碧根果树郁郁葱葱,种植面积超10万亩,碧根果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5%。该县之所以能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碧根果之乡”,要归功于PPP模式。
2017年,泗洪县多品种碧根果产业示范园PPP项目正式获批。该项目总投资额约5.4亿元,其中财政出资1289万元,占资本金的10%。项目采用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模式实施,内容包括建设培育温室、采穗圃、荫棚育苗基地、碧根果植物园、研发中心等。
泗洪县农业委员会作为该PPP项目实施机构,牵头强化产学研合作,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成立泗洪碧根果研究院、教学实践基地,为碧根果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开展碧根果套种高效经济作物模式培训等,提高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管理能力。
细作一粒果,深耕大产业。通过PPP项目带动,泗洪县万亩以上碧根果基地达到4个。其中,双沟镇大红山基地周边4000亩碧根果树已于2020年进入丰产期,该基地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碧根果丰产示范区,泗洪县也实现了通过科技引领、示范推广、培育帮扶、产销联合做强碧根果产业的目标。
地处我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省遵义市,则以PPP模式做强辣椒产业。2020年,遵义市播州区乡村振兴(一期)辣椒产业补短板建设PPP项目开始实施,旨在提升辣椒种植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高效助推辣椒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8亿元授信支持;总用地约1.3万亩,包括打造辣椒现代化生态种植区、辣椒加工园区等。
“我们积极发挥金融功能作用,坚持因地制宜选产业、精准把脉找短板,依托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助力做强乡村产业。”国开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行将持续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加大对PPP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
绘就乡村生态新画卷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村地区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村庄的难题。安徽省黄山市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把每天400余吨的生活垃圾全部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做到全程不落地、全封闭压缩转运。该项目累计发电约1.7亿千瓦时,116万农村群众因此受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针对污水处理,黄山市在2017年实施了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3.5亿元,新建69座污水处理厂等,覆盖2区4县38个乡镇和44个村。通过实施这一项目,该市在分散的山村做到了处理达标污水排入农灌渠循环利用,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这对持续改善新安江和千岛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还涌现出了很多以PPP模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实践。例如,甘肃省金昌市、天津市武清区、江苏省常熟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等纷纷利用PPP模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有效补足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施的艾李湖生态湿地及美丽乡村道路建设PPP项目,让农村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群众生活更舒适。
“PPP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财政部PPP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是最需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的领域之一,采用PPP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市场化、专业化等优势,有效引导要素流动,协同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作,大幅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让山水田园旧貌换新颜。
开辟富民利民新道路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农业农村领域的PPP项目,必须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中央财经大学PPP治理研究院院长曹富国认为,在推进PPP项目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收益更多留在乡村,带动农村同步发展、农民同步进步。
近年来,通过实施碧根果产业示范园PPP项目,泗洪县在全县推广新技术高效种植模式。1个万亩碧根果基地可带动200余户增收,每户年均增收1.8万元以上。此外,该项目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大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2016年以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通过实施大型灌区丙间片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有效破解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供水有效保障、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发展目标。该项目惠及4个乡镇1.33万户6.63万人,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受益最早的清和社区农民在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1.4万元。
此外,该项目还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亩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户均租地收入在2000元以上。
“和农户处理好土地关系,通过土地入股、带动就业、发展集体经济等方式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要素,让农民分享乡村振兴的红利,这也是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践行带农联农社会责任的体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夏英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金永祥表示,PPP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指引》为做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作出了部署,各地政府应加强农业部门和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升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能力,推动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财政部PPP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积极鼓励各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探索、培育适于采取PPP模式的乡村振兴项目,并协同相关部委以及金融机构,做好项目的融资融智支持,推动更多农业农村PPP项目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