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农业农村部门职能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明显成效。
一、积极发挥信贷支农主渠道作用
一是深化政银战略合作。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与多家银行保险机构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信贷资源和金融政策支持,深化乡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合作。
二是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协作,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等引导手段,调动银行机构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性。截至2021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3.2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081.4亿元,同比增长9.4%。
三是畅通银企对接渠道。组织召开全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对接会,优选金融支农政策、特色信贷产品、重点农业项目进行推荐发布,提升银企对接质效。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接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已有超过100款金融产品上线,受理贷款申请1296笔,授信2.3亿元。
二、不断强化农业保险保障功能
一是提升保险保障水平。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明确打破统一费率、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省级补助标准、降低保险费率、降低保险起赔线等“一破两提两降”政策;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保额分别达到每亩950元、1150元、950元,玉米种植收入保险试点保额达到每亩1000元。2021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达到1165亿元,三大粮食作物覆盖率达到78%。今年小麦参保面积达到4400万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占82%。
二是丰富农业保险品种。落实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2021年开展地区扩展至93个县(市、区)及功能区,奖补险种增至60个。开展首创险种认定工作,明确首创险种承保机构可获3年创新保护期,有5个险种被评为首创险种。
三是探索开展保险业务创新。围绕工程质量、建后管护等方面,在德州市齐河县等51个县(市、区)探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试点,推动提高农田建设质量。四是推动“保险+期货”业务开展。在东营市东营区等9个县(市、区)开展棉花“保险+期货”试点;争取大商所资金支持3088万元,在济南市济阳区等5个县(区)开展玉米收入保险县域覆盖项目;争取郑商所资金支持800万元,在烟台栖霞市等7个县(市、区)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
三、加快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围绕现代农业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支持省农担开发“农耕贷”“生猪贷”“强村贷”等系列产品,对政策性业务给予2%财政贴息。
二是开展客户直通。建设客户直通平台,以数据化支撑打造“24小时不打烊”业务系统,实现与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双向融合。
三是支持搭建农村金融服务数据平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农担启动建设山东省农业农村金融数据服务平台,接入土地确权、农业保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等核心数据,汇集工商、税务、司法等政务数据,为金融服务农业农村提供支撑。截至2021年12月,山东省农担累计担保贷款856亿元,占全国1/8;在保金额586亿元,占全国1/5;累计代偿率为0.23%。今年3月,累计担保金额突破1000亿元。
下一步,山东省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贡献山东力量。
(供稿: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