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有着1400年以上历史的岭南古城,史称“茶城”。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恭城柿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500年以上。恭城人民自古以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制作柿子饼,果糖渗于表面结晶成“柿霜”,银白如月,故称“月柿”。1996年,恭城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月柿之乡”荣誉称号。
天然成就
广西恭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水量1508.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08.2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无霜期319天,被誉为“南岭生态明珠”。秉承自然的天赋,成就了恭城月柿的品质传奇。经过数百年的自然进化和劳动人民的栽培,形成了恭城月柿这一独特的柿树品种。恭城月柿色泽橙红光亮,果型略方,个大皮薄,核少,肉厚脆滑,汁多糖足,是广西传统的出口创汇名优产品。
去皮后制成优质柿饼,柿饼呈扁圆形,色泽鲜艳,口感细腻,甜如蜜水。月柿制成柿饼后,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A 35个国际单位,维生素C 6.91毫克,钙1358.6毫克,锌4.34毫克,磷432.15毫克, 营养价值高,被誉为“养心明目的水果之王”。
美味乡愁
柿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柿柿如意”“心想柿成”的多种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柿”与“事”“世”“仕”等字谐音,古人便将“事事如意”“世世平安”等具有美好祝福的愿望融入其中,使其具有吉祥的寓意。
恭城瑶乡,万亩柿林点缀在丘陵、山地上,远眺近览,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俨然一幅幅色彩浓烈的油画,别有韵味。2003年以来,恭城开始利用这一田园美景举办“恭城月柿节”,2019年“恭城月柿节”接待外地游客超过50万人次,形成了一条以恭城月柿产业为核心,集柿子生产、销售、旅游、休闲农庄、物流、加工于一体的柿子产业链条。在这里,人们观柿林如海,闻果实飘香,品丰收之乐,览民俗风情,过农家生活,情趣盎然,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恭城月柿承载着恭城人的情感与信心,已经成为了恭城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文化符号。在恭城当地,无论是国家喜事,还是小家喜庆,人们都会以恭城月柿表情达意。恭城月柿是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庆祝、国家强盛的家国喜柿;洞房花烛、“好柿成双”、生活美满的花田喜柿;阖家欢聚、团圆美满的团圆喜柿;五福八喜、生活得意、心想柿成的人逢喜柿;世世代代吉祥幸福的幸福好柿;寓意喜庆吉祥、“事事如意”“事事安康”的吉庆喜柿。恭城月柿与当地人的饮食文化、传统文化相互贯通,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甜蜜柿业
人们在赋予月柿丰富内涵的同时,恭城月柿产业也日渐兴旺。近年来,恭城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月柿为主产业重点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恭城月柿产业转型,恭城月柿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为加快推进恭城月柿结构优化,全县成立了恭城瑶族自治县柿子产业协会、电商协会,将全县种植基地、加工企业、销售主体联结起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头、柿民参与的全产业链格局,极大优化了恭城月柿的产业布局。2020年全县恭城月柿种植面积19万亩,挂果面积18万亩。初、精、深加工产品涉及脆柿、红柿、柿饼、柿子醋、柿子酒、柿子汁等,产品远销国内外。2019年,现代柿子产业园区总产值55.07亿元。
在加强与华中农大合作,成立恭城月柿特色作物试验站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农业技术干部、成立协会,不断提高恭城月柿的科技含量。2019年完成新品种引进50多个,建立中国柿子博览园1个,引进全自动刨柿机技术,合力研发恭城月柿发明专利达22项,并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广。恭城启动柿子“一县一品一码” ,让每个柿子可追溯、可查证,实现从果园到餐桌上的安全,严控产品质量。
依托恭城月柿产业,大力发展“种植+加工+生态观光”的产业模式,利用位于莲花镇红岩景区和县城周边的有利地理优势,与恭城月柿节、恭城油茶文化节进行融合,开发柿园休闲观光、柿子采摘旅游,带动农民增收。2018—2019年,1.1万多户3.4万贫困村群众发展种植业4万多亩,3790户12716人如期脱贫。
在长期实践中,恭城人逐渐探索出集“育种—田间管理—成品测试—深加工”四位一体的生态农品标准化流程。恭城月柿种植先后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形成由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监管体系。2015年“恭城月柿”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同年获得“广西著名商标”称号,2017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恭城月柿,咬上一口,浓甜流蜜,软韧糯香,甜蜜的轻柔在口腔里回荡,无限的喜悦在脑海中徜徉。那是国家富强的盛世,那是家人团聚的欢愉,那是新婚之喜的甜蜜,那是文化节日的吉庆,那是生活无处不在的小确幸……有喜事的地方,就有恭城月柿。恭城月柿,家国喜柿。
(作者单位:邓丽洪,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信息站)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