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枸杞: 道地中药材 粒粒皆珍贵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杨建文 何莉 字号:【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

  枸杞是宁夏“五宝”中的首宝,是宁夏对外开放的一张红色名片,有着深厚的枸杞栽培历史和文化底蕴,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文字记载史、2000年药用史和600余年的人工种植史。1995年,宁夏中卫市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15年,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6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环境独特 历史悠久

  中宁境内四面环山,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得益于黄河与清水河水交汇灌溉,土壤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腐殖质多,熟化度高,这一独特的“塞上江南”地理环境和小区域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宁夏枸杞独特的品质。宁夏枸杞,特别是中宁枸杞,以色泽鲜艳、皮薄肉厚、口感纯正、甘甜爽口闻名,深受消费者欢迎。

  种植历史悠久,枸杞文化千年传承。中宁枸杞种植系统抒写了一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壮丽史诗和辉煌篇章,探索出了一整套技术完备的栽培管理系统和生物共生系统。

  秦汉之际,野生枸杞开始被中宁先民试着移植,开始小量走进农家的庄前屋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郭橐驼的《种树书》均系统记载了中宁枸杞的栽培方法。中宁县宁安渡为黄河要津,与“丝绸之路”相连接。这里的枸杞,由南来北去的商贾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建于晋代的中宁大佛寺出土的塑像就有波斯人、阿拉伯人做枸杞生意的场景,是最早的丝路枸杞贸易佐证。

  北宋期间,枸杞贸易已成规模。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喜食枸杞粥并留下“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著名诗句。

  明朝弘治时代,中宁枸杞被朝廷列为贡果,通过黄河河运,大批外销。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阐述过枸杞,他对枸杞的药理和医疗作用及性能做了精辟概括“春采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从此奠定中宁枸杞药食同源的特殊地位。清代时期,江淮、湘赣、四川大批商贩赁一条扁担将中宁枸杞远销西南和江浙,南北之缘,一杞相牵。

  留住枸杞的根和魂

  中宁枸杞的发展,经父授子传,世代接替,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土专家”“田秀才”。中宁枸杞传承人遍布城乡村落,分六大派别,共有传承代表27名。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传承守护,才留下了中宁枸杞的根和魂。这里的人们称枸杞为“枸杞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骄傲的称自己是“杞乡人”,因为他们受益于枸杞,因枸杞改变了生活,走上了致富之路。

  枸杞包含着杞乡人的心跳和情感,枸杞图腾铭刻在他们的心里。已故枸杞非遗文化传承人张佐汉就是热爱枸杞事业的杞乡人代表。他几十年来潜心培育种植枸杞,自然选育出遗传性能优异的枸杞品种“大麻叶”,并最早发明熬制了枸杞膏,方便携带和储藏。如今张佐汉的儿孙们传承了他的精神,成为枸杞种植管理的专家,并把枸杞生意做到了海外。

  在宁夏,民间俗称枸杞为“茨”,枸杞园为“茨园”,种植枸杞的农民为“茨农”。每年五月初五,中宁枸杞传统种植核心区的茨农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拜枸杞仪式,祈望风调雨顺,枸杞丰收。茨农们一直传承着枸杞婚礼民俗仪式,祈望日子红红火火、爱情甜甜蜜蜜、福寿吉祥、白头偕老。每逢节日,中宁人总要品着枸杞耙耙茶、吃着枸杞宴,思绪顺着茶中涟漪轻轻散开、细细品出独属于中宁枸杞的一份古韵情怀。

  由于中宁县面积狭小,又缺少水资源,种植面积受到极大限制,境内种植基本达到极限。近年来,数以万计的中宁茨农带着成熟的枸杞种植、加工、管理技术到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发展,派生出了甘肃产地中宁枸杞、青海产地中宁枸杞、新疆产地中宁枸杞、内蒙古产地中宁枸杞和宁夏境内各县区产地中宁枸杞。中宁枸杞如同星火燎原,产生了巨大的裂变效应。据估算,目前世界枸杞市场70%以上的干果都与中宁枸杞同族同宗。

  传统与现代种植高度融合

  经历一千多年的栽培,上百个品种的演变选育,中宁人民不仅开创了传统枸杞种植与现代枸杞种植高度融合的栽培模式,而且创造性地继承了枸杞粑粑茶、枸杞糕、枸杞宴等传统养生保健制作方法,成功研制生产了上百种现代养生保健产品,开辟了枸杞养生与国内外对接的先河,更是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枸杞交易中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

  随着科技进步,枸杞选育水平也有了新的手段和途径,2005年,15粒“中宁枸杞”随“神舟六号”飞船,飞向了宇宙进行太空育种实验,自此拉开了新时代枸杞育种的序幕。新品种不断推出,枸杞品种被培育出果用、茶用、菜用三大系列。果用品种有“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9号”“小尖椒”等。

  茶用品种为枸杞芽茶,菜用品种为枸杞芽菜。枸杞种植模式和修剪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便于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效率。经数代枸杞科技工作者的精心培育,中宁枸杞在栽培、加工、营销、管理水平及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处全国领先地位。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农业农村局)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