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姑娘的客家情缘与创业梦想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广东梅州梅江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 刘星 曾祥华 字号:【

  令人羡慕的爱情,莫过于“一城两人三餐四季”。一个人,往往也是与一座城结缘最开始的情节。

  随着大陆近年来出台的惠台政策越来越多,生产生活条件愈来愈便捷,信息化程度渐渐与国际接轨,吸引了一批批追求创新、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定居发展。梅州作为重要的“台胞之乡”,共话的客家乡音,不到1.5小时的飞机航程,更是吸引着他们奔赴梅州这片热土追梦、筑梦、圆梦。谢绮婷便是这众多台湾青年的一员,也是众多 “因为一个人,便爱上一座城”的年轻人之一。

  谢绮婷,85后,生长于台湾桃园。她母亲于20世纪80年代从梅州嫁到了台湾,2013年25岁的她又因为爱情,嫁回了梅州,与客家优秀青年陈海珠结为连理。自此,台湾姑娘便在梅州安家。

  梅州是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城,种茶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谋生之道。机缘巧合,他们夫妇俩在创业路上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他们携手创办了一家茶叶公司——梅州市源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产品开发以及茶文化传承等业务,茶园位于海拔最高1200米的梅江银窿山上,自有种植面积约500亩,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茶园面积有3000多亩。

  艰苦创业,成就事业根基

  创业之初,对所从事的行业无从下手,生产上缺乏茶叶种植加工技术,缺乏茶叶加工厂房设备,商标品牌没有打造起来,茶叶营销更是毫无经验。整整一年过去了,每一项工作都似乎毫无进展,谢绮婷夫妻俩依旧茫然无助,在碰壁的同时也在认真反思,对茶的热爱是否要用事业去坚守,当初的梦想是否还有必要坚持。

  某次外出在梅县机场大厅候机时,他俩偶然看到了梅江台创园的宣传视频,不停滚播关于优惠政策、发展前进等信息,让囚困许久的发展思路豁然开朗,就好像在四处碰壁之时,面前突然出现了引路人。他们毅然入驻梅江台创园,成为园区众多的台资企业之一。

  “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谢绮婷夫妻俩深知知识、技术、实践的重要,他们夫妇俩积极参加梅江台创园邀请两岸农业专家开展的各类技术培训和各级各部门举办的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技术、农业农村电商精英等培训班。由于他们积极好学,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专业技术,从同行那里悟到了经营经验。“磨刀不误砍柴工”,自身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夫妻俩坚定了做好茶产业的信心和目标,他们希望让一片叶子成就两个人的创业梦想和意义非凡的一生。

  都说好茶可以品,而优美的茶艺和动听的音乐更为品茶增添了不少色彩。作为现代年轻人眼里的“文艺女青年”谢绮婷,弹得一手好古筝,对茶艺情有独钟。她并非一开始就喜欢茶艺表演,而是偶然参加了一次梅江台创园举办的台湾茶艺培训,从那以后她就被茶艺之美所吸引。此后,通过各方学习和刻苦练习,她的茶艺水平不断提高,还组建了一个茶艺队,在业余时间相互切磋学习和表演,这让台湾姑娘在梅州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时常自嘲自己说她的主业是销售茶叶,副业是表演茶艺。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他们公司不仅带了自家生产的梅州好茶参展,谢绮婷代表梅州在茶博会现场向国内外友人展示精湛的茶艺,在其他活动时还登台弹奏古筝,行云流水般悦耳动听的琴声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扬帆起航,培育企业品牌

  通过前期的不断磨合和探索,谢绮婷夫妻俩决定在事业上,要责任明确、各司其职。陈海珠是公司法人,负责品牌创建、产品营销、技术开发等;谢绮婷是经理,负责茶艺、产品销售、公司财务等。小两口分工合作,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日趋完善,他们聘请了具备丰富经验的种植、加工、营销等人员组成的业务团队,通过不断拓展业务,创建自有品牌,产品越做越精,企业越做越强。

  谢绮婷夫妻俩致力于生产好茶,却不止步于生产好茶,深信“茶叶加工制作,有改进就会有提升”。公司经常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农业专家到茶园指导,同时通过梅江台创园积极邀请台湾茶叶专家到园区指导台湾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不断改进公司茶园栽培技术,创新茶叶加工工艺,经过多次的工艺改良,终于生产出口感和香气都具有明显特色的“柏宫源”绿茶、红茶。他们在工艺改良过程中,又不断思考和总结,探索出“一种茶叶揉捻的茶叶加工装置、一种茶叶发酵装置 、全自动茶叶干燥机、茶叶杀青装置 、柏宫源包装盒设计”的技术成果,并成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金观音茶栽培及加工系统V1.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此外,还积极探索创新梅州地区客家茶绿色栽培与加工关键技术,2019年,《金观音茶在梅州地区的引种栽培与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同时,积极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方案,病虫害防控、防草布+色卡黏虫生态绿色防控技术,茶园首批获得“广东生态茶园”认定。

  2018年,梅州市源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梅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看着公司一步步走上正轨,他俩越发觉得“单打独斗”的力量是不足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站稳足跟。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对农户茶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制作,保证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稳住了“柏宫源”的口碑,而周边农户因此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同时,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热情参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与梅江区桃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签订每年固定分红合同,或以订单农业方式,收购贫困户茶青,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

  为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他们制定了“柏宫源”绿茶栽培与制作技术规程企业标准,标准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梅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GB/T1.1的规范要求,标准获评审通过。企业标准的评审通过,为企业规范管理、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提供了技术保障,谢绮婷夫妻俩对公司走“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依托梅州市梅江区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梅州市源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新发展,建立了2000多平方米标准厂房,新增加了现代制茶设备,新购买检验设施设备,取得了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的SC认证,企业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他们携带公司产品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各类展会,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果。2018年,公司生产的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柏宫源”绿茶先后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十大好春茶”(绿茶类)。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柏宫源”绿茶从参展的1.6万多种农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参展农产品“金奖”。2019年,“柏宫源”绿茶荣获“粤茶杯”广东省第十三届茶叶质量推选活动绿茶类银奖。

  在这日新月异的历史洪流中,不进步即退步。年轻的谢绮婷夫妻俩深谙这个道理。谢绮婷的茶艺表演和古筝演奏越来越出色的同时,陈海珠作为公司负责人也不甘落后,他一手抓公司生产经营,一手抓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人员等培训,先后取得了三级制茶工、国家二级评茶师等技术职称,获得了梅江区优秀青年代表、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十大丰收笑脸、农业农村部全国百名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憧憬未来,努力筑梦前行

  以取得的成绩为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征程,谢绮婷夫妻俩又有新思路、新谋划、新愿景。对于未来,夫妻俩统一认识,必须要强化品牌宣传、强化质量管理、强化基地建设、强化产品营销,围绕“新式茶饮研究,茶美学传播,茶文创孵化”三大主题,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做大、做强、做精茶产业。

  开发新产品是谢绮婷夫妻俩的重点工作之一。年轻的小两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他们敏捷发现茶饮品是越来越受年轻人喜好。公司果断抓住机遇,经过精心研发,袋泡“冷泡茶”成功出品。“冷泡茶”既满足了年轻人简约泡茶的习惯,又符合年轻人“轻茶”的口味。满足了年轻人的喜好,他们又把目光转向了习惯喝“客家炒绿”的老一辈。他们策划生产一款怀旧茶,主要是将客家高火炒绿茶制成“暖肚茶”,具有一定保健功效和比较高的收藏价值。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好的茶叶一定要有好的包装。谢绮婷夫妻俩对公司的系列茶产品的包装进行大胆创新,在茶叶包装上融入创意、融入文化、融入故事,使商品变特产、使商品变手信,这让他们公司产品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现在他们已与梅州市创意金山公司达成合作,把公司系列茶产品包装设计成彩书礼盒,把“柏宫源”系列茶产品品牌与文化故事融合,将产品品牌打造成市场中的一枝独秀。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发农产品电商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新模式,充分利用“短视频+主播带货”网络直播,将“柏宫源”系列茶产品带到大湾区,推向全国市场。

  与此同时,谢绮婷夫妻俩将抓住梅江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茶园风光旅游,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风光、茶田风光、生态茶景观等资源,将茶园打造成“不仅有茶看,还有茶喝,更有茶文化”的农旅茶园,全方位提升公司的发展定位。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