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牵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支农投入机制。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同比增长69.5%。

  加强系统谋划,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将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重要抓手,从省级层面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推进以项目集聚资源、要素,构建省统筹、市县落实的重大项目建设格局。

  一是精心谋划设计重大项目包。广东省将2020年作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年”,谋划提出粮食生猪产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包。

  二是统筹疫情防控和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部门沟通协调,在物流方面,积极联合公安、交通部门对防疫期间运送重大项目建设物资的车辆予以优先快速通行保障。在用工方面,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在用地方面,创新出台农业农村项目用地政策文件,落实了每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50亩以上建设用地指标等措施。

  三是实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2020年6月3日,组织全省763个农业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568亿元。

  加大统筹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

  积极拓宽农业农村投融资渠道,推动财政、金融、社会等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合力支持“三农”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办大事力度。2020年,统筹安排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共20亿元,支持12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8.03亿元支持早稻扩种,超额完成部下达扩种50万亩的任务。继续安排了省财政资金25亿元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48亿元用于开展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共向省级申报涉农项目13512个,拟申请使用省级涉农资金768亿元。

  二是扩大政府债用于农业农村项目规模。动员各市围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智慧农业、沿海渔港、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等重点领域,谋划设计专项债项目,做实项目库储备。省级财政资金对发债项目或地区予以适当倾斜。2020年全省农业农村领域立项实施的专项债项目59个,实际使用专项债额度36.5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项目20个,使用债券额度8.31亿元。重点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和流通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省农业农村领域共储备专项债项目240个,总投资1383.65亿元,申请专项债额度496.95亿元。

  三是发挥农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广东省在2017年设立了全国首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省财政分年度注资100亿元,引导带动金融、工商等社会资本投入,基金总规模将达到300亿元。目前基金已经累计撬动社会资金13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一批生猪、种业、农产品加工等经营性股权投资项目。

  四是发挥金融机构协同支农作用。省农业农村厅推动27家银行、基金等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首家金融支农联盟,打造农业特色贷、农业险和农业担保、农业投资等金融精准支农产品、组合套餐。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1.48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198.99亿元,较年初增长25.27%。

  五是发挥农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制定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省级补贴险种增加到28个,省内种植的所有岭南水果、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茶叶都纳入保险补贴范围,并大幅度提高了补贴标准。2020年1—10月,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1.43亿元,同比增长26.95%,为农业生产提供了926.75亿元风险保障,同比增长36.35%。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投资效益

  一是强化绩效管理。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中,广东省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价和过程管理,建立完善起了一套立项前绩效申报、实施过程中期评估、项目完成后验收评价的分级分期监督管理制度,有效保障项目推进。

  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将农业农村项目投资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采取通报表扬先进、督导约谈后进、资金用地倾斜等措施,奖优罚劣,督促市县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