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辣椒产业集群”交出高分卷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杨志建 字号:【

  辣椒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之一。

  近年来,贵州辣椒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辣椒产业朝着集群式发展稳步推进。着力做强“辣” 产业,做好“辣”文章,贵州持续推动朝天椒优势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将“小辣椒”打造成带动贵州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和保障。

  据了解,贵州全省有 285 万人参与辣椒产业发展,2020 年全省辣椒产业取得较大突破,种植面积达545 万亩,产量 724 万吨,种植产值242 亿元、加工产值突破 135 亿元,已带动 22 万户90 余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多措并举产出好辣椒

  坊间传闻“在贵州,有一万种辣椒吃法等你来。”这得益于贵州的辣椒品种品质优、品类多。

  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广良种工程,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不断提升和稳定贵椒品质,围绕重点产区开展大规模换种,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组织方式,主推“遵椒”“遵辣”“黔辣”“湘研”等特色优势品种。

  去年累计完成换种 60 万亩,基地良种覆盖率提高到 90% 以上,重点产区主推品种的占比达 80% 以上,进一步提升加工型辣椒种植比例。在黔北、黔中重点发展 300 万亩,比2019年增加 20% 以上,其中朝天椒种植 260 万亩,满足黔北、黔中、黔东南等加工集群原料需求,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新品种的引进鉴选工作,重点筛选一批适用于加工、鲜食的特色辣椒品种,加大种子技术储备。去年共引进辣椒新品种 700余个,评选出适优新品种 20 个,推广应用 100余万亩。

  为规范统一品种、提升种植水平、做好茬口衔接,2020年贵州重点关注集中育苗这个关键环节,在全省共建设集中育苗点达 1400 余个,推动集中育苗率从 2019 年的 20% 提高到 60% 以上,基地良种覆盖率提高到 90% 以上,提升集约化育苗率,确保产业发展有优质苗,为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技术指导服务全覆盖

  “产业集群”这条船驶得行不行,还需要“技术服务”来掌舵。

  贵州通过加大集群建设项目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联合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成立了种加销全产链的专家指导组,对集群建设一对一地开展“菜单式” 指导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稳步推进建设项目。开展产学研技术研发,支持科研院所建设贵州省辣椒种质资源库及提纯复壮本地优良品种和开展辣椒加工技术工艺难题攻关,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空中课堂、新时代大讲堂、现场培训……这些创新性的培训方式对贵州辣椒产业相关项目县和企业负责人帮助极大。通过辣椒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辣椒加工、企业融资、企业标准化建设、企业品牌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贵州辣椒产业发展得如鱼得水。同时,开通集群建设项目、贵州辣椒产业协会微信群,及时发布一些技术指导视频和技术指导方法,做到了科技人员到地、工作措施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实现辣椒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

  产业链条延伸又提效

  做好产业延链文章,贵州辣椒产业集群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以二产为突破口,稳定一产,带动三产,实现“提质增效”。

  贵州通过支持省内 3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0 家国有企业、8 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州级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能转型升级、新工艺和新食品研发,完善了仓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修订辣椒加工系列标准10余项,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打造适应高端市场的高质量辣椒产品。

  辣椒产业发展还要龙头带。贵州也不断培育壮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以老干妈为龙头引领,贵三红、明洋、茯莹、苗姑娘、乡下妹等紧随的雁阵辣椒加工集群,形成了贵州北部辣椒调味品加工产业中心、黔中辣椒食品加工产业中心和黔东南酸汤系列辣椒加工产业中心三大加工中心“雏形”,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推进加工转型升级。

  此外,贵州积极建设国家遵义辣椒市场建设,升级改造中国辣椒城,发布和运行中国干辣椒系列(遵义朝天椒、三樱椒、印度椒)价格指数,发挥产业发展“风向标”、价格波动“晴雨表”、风险防范“避雷针”的作用。建设辣椒期货交割库,以标准化、规范化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数据服务平台、产品检验中心建设和交易中心升级改造。创建“贵州朝天椒”“湄江明珠”“大方皱椒”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国家和省级媒体全方位宣传,提升辣椒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未来,贵州将继续推进辣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提升加工水平、加大市场开拓、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三位一体发展,实现贵州从“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的跨越。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