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前,咸丰县内坪坝营景区、唐崖土司遗址景区、唐崖河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
“旅行社单次组织县外游客30人以上来咸丰游览2个及以上景区,且住宿1晚的,按20元/人给予旅行社现金奖励!”
近期,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推出八条措施,支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1000万元真金白银闪亮呈送。
咸丰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国家森林公园坪坝营原生态休闲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唐崖河风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
唐崖土司城址自2015年7月4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一直按照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是了解土司文化、感受土苗风情和土司遗风的必选景区。
坪坝营原生态休闲旅游区原始气息浓郁,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有中西部连接带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区,素有天然氧吧、鄂西林海之美誉。夏季平均气温20度左右,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被有关专家誉为国内最好的“天然养生”地之一。
唐崖河风景区生态宜居,茶海羌寨麻柳溪,具有美妙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羌族风情,被誉为“中国中部最后的香格里拉”。唐崖河地心漂流,独具“地上4千米激情闯滩,地下2千米梦幻穿洞”神奇魅力,堪称“中国地心第一漂”;“世界最大的七层洞穴大厦”黄金洞,层次感、观赏性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兼备,吸引远近游客闻名而来。
咸丰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大抓旅游”“抓大旅游”,主动对接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鄂旅投集团加大在咸丰投资力度,先后布局坪坝营森林公园、黄金洞景区、唐崖土司城遗址三大景区,助力咸丰全域旅游和县域经济发展。鄂旅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吴静在与咸丰县委书记郭玲座谈交流时表示,将结合咸丰“十四五”规划,重点将坪坝营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发展县域经济,“旅游+”是一种新的突围方式。咸丰县坚持全产业融合,重点抓好农旅、文旅、交旅、商旅及养旅融合,推进旅游业态全域联动。“一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业围绕旅游搞服务”,就像顺口溜一样挂在咸丰各级干部的口头和心上。
该县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出了“龙头景区带动型”“特色产业依托型”“美丽乡村融合型”等模式,将全域旅游与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旅游产业正成为咸丰发展的优势产业、引擎产业和富民产业。
“吃、住、行、游、购、娱、康”,咸丰特地把“康”纳入旅游要素之一。早在三年前,咸丰县中医医院被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咸丰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富硒产业特色优势,大力彰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特色,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生态、休闲、保健、康复、养生旅游福地。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目标,充分发挥咸丰特有的生态禀赋,以鸡腿白术国家地标产品为依托和突破口,培育道地富硒药材品牌,促进富硒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土、苗民族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利用当地土苗药膳的传承开发,研制出营养保健价值十分明显的“秘制牛排”“富硒乌鸡”“土司八大碗”等土家富硒养生菜品、小吃及药膳。
自旅游业疫后重启以来,咸丰县通过出台奖励政策、组织干部出游、举办宣传推介活动等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疫后重振。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6亿元,旅游行业加快复苏。旅客不仅在咸丰吃住游玩,现场享受咸丰富硒食品美味,还通过多种方式采购咸丰茶叶、红衣米花生、生态大米、小土豆等农副产品,直接为当地百姓增加现金收入。
“十四五”时期,咸丰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康养福地·大美咸丰”形象定位,按照“一心三园四镇五廊”(“一心”是指高铁新城旅游集散中心,“三园”指唐崖土司文化产业园、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黄金洞洞穴地质公园。“四镇”指唐崖土司世遗小镇、曲江古镇、坪坝营森林小镇、忠堡红色小镇。“五廊”是指百里茶旅长廊、干栏建筑长廊、百里水上画廊、运动康养长廊、红色旅游长廊)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计划到2025年,成功创建坪坝营景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唐崖土司遗址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忠堡大捷遗址景区为国家3A级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坪坝营)户外运动示范基地,基本建成文化强县、体育强县、旅游强县,成为全国知名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目前,咸丰正着手准备湖北首届大众山水运动季——2021骑遍湖北自行车赛(咸丰站)和“千万粉丝看咸丰”暨文旅新媒体营销论坛活动,并在全县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与县外工会组织主动对接疗休养活动,助推全域旅游。
一部以重振促涅槃的“硒”游记,已在荆南大地拉开帷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