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山兰稻 千年前的味道
时间:2022-02-25 01:15:34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廖孝文 字号:【

  山兰稻(山栏稻)是海南黎族先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筛选出来适宜干旱地带种植的旱稻品种。海南琼中山兰稻种植历史悠久。黎族和苗族群众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其中包括山兰稻种资源、农耕技术、农耕工具以及生产加工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诸如山兰酒、山兰歌、山兰节等。

  特别的稻作技术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的中部,属热带海洋季风区北缘,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很适宜山兰稻的生长。最早有关山兰稻的文字明确记载,始于明代正德年间海南琼山人唐胄主修的《琼台志》中。正德《琼台志》卷八《土产上》中就记载:“稻,粳糯二种。粳为饭米,品著者有九:曰百箭……曰山禾。择久荒山种之,有数种,香者味佳。黎峒则火伐老树挑种,谓之刀耕火种”,这里记载的稻的品种“山禾”就是黎族人种植的山兰稻。

  黎族人传统种植山兰稻的方式是“砍山兰”,也就是常说的刀耕火种。砍山兰的方式,大抵经过选地、破山、焚烧、围栏、点种、除草、守护、收获等几个过程。从播种、生长到收割整个过程不施肥、不喷药、不浇水,为天然原生态种植。每年春季开始,居住在深山里的海南黎苗族人,就会选择一片山坡地,开始砍深山、烧树林,以燃烧后的草木灰作为养分。然后用竹竿在地上扎洞,在每个洞中放入两三粒山兰稻的种子。而后,依靠海南热带丰富的天然雨水浇灌和特殊的地理气候滋润自然生长,从幼苗生长成稻谷期间一直散发着特有的稻香。山兰稻种利用焚烧的方法,将地面价值不高的杂草荒木烧为灰烬作为作物生长必需的肥料,这种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使地表接近10厘米的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种植,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因能烧死地表的害虫、病菌从而减少山兰稻遭受病虫害的危害,使之几乎无需中期管理,循环利用,既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哲理,又绿色天然。

  近年来,琼中县人民政府依托UNDP-GEF项目(海南琼中山兰稻农业生物多样性参与式原生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山坡地和旱地大力推广节水型和现代机械种植,结合当地生态保护,在山兰稻种植地里间种、套种木薯、番薯、玉米、香蕉、绿橙、高山蔬菜、南药等作物,并且将收获的山兰稻米用来加工山兰biang酒,形成了以山兰稻为主体的复合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实施推行“产业+旅游”扶贫工程,按照“农旅结合、以旅兴农”的工作思路,贯彻“一村一景一特色”发展目标,打造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精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山兰稻乡村音乐节,创建旅游“打卡胜地”,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打下了基础,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弥足珍贵的山兰稻种资源

  海南的稻种资源丰富,其中旱稻资源是主体,尤其以山兰稻种子资源居多。海南省山兰稻的陆稻遗传资源,历史上曾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山区和丘陵山地的保亭、琼中、东方、崖县(今三亚)、白沙、乐东、陵水、万宁等黎族聚居区。

  由于近几十年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山兰稻农业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域已萎缩至琼中、白沙县的中部山区,其余各县仅有零星分布。山兰稻作为海南地区特有的珍贵地方种质,具有独特的农艺特性和较强的抗旱生理特征,是黎族人民宝贵的遗传资源。山兰稻作为热带山地旱稻具有其特殊的种质特征,并具有突出的农艺和品质优点。除了抗旱性强外,还表现在大穗大粒和较高的糙米粗蛋白含量,有的种质还具有较好的蒸煮品质(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具芳香味、口感好)。但山兰稻株型不良,产量不高,在生产上应用的价值不大。而作为稻作抗旱、优质育种的原始亲本材料,则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在稻作杂交育种中,开发利用山兰稻的优良基因源是值得充分重视的。

  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

  勤劳的琼中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山兰稻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稻作文化,其内容包括农耕技术、农具、山兰歌及有关山兰稻的民间传说等。农耕技术内涵丰富,体现在选地、破山、焚烧、围栏、点种、除草、守护和收获的各个生产环节当中,在种植过程中还采用轮作或混种等耕作方式。砍山兰用的农具,包括铁钩刀、爬竿、点穴棒、手捻刀、叮咚板、山兰架等等,大多数是黎族人所特有的。山兰歌以及山兰稻的民间传说,是黎族人在长期的山兰稻作生产中创造和口耳相传的,是黎族人有关稻作实践和生活的集体记忆。

  山兰节是海南黎族人庆祝山兰稻丰收的传统节日。山兰节源于民间,主要是昌化江一带美孚方言黎族的节日。目前在海南省东方市的江边乡那文村、白查村、田头村、干沟村、俄查村、国界村和南龙村等七个黎族村落,每年都还保留着过山兰节的习俗。而琼中山兰节的一些内容则被放入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中。在这个庆祝丰收的节日里,村民们饭桌上的美食,大多都跟山兰稻有关,诸如要吃山兰饭、山兰饼,喝山兰biang酒等。每年的山兰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牛(忌杀鸡),舂糯米糍粑,人们互祝来年大丰收。青年男女身着盛装,携带糍粑,三五成群到村头荡秋千、玩耍,到处呈现出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这种欢庆丰收的节日要持续五天。

  山兰稻一直以来都是历代黎族人赖以生存的根基。山兰稻已经完全融入到了黎族人的生活、饮食、节庆、服饰、歌舞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在日常的生活饮食中,由山兰稻加工而成的食品成为黎族人最为津津乐道的美食。收获的山兰稻子经过加工后,不仅能酿酒,还可以做民族独有的竹筒山兰饭、山兰五色饭和其他各种又香又甜的食品。

  黎苗族“三月三”节是海南省黎苗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带上竹筒香饭,挑着山兰米酒,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开始祭拜始祖,然后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来欢庆佳节。黎族人在长期的砍山兰耕作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民歌。民歌表达了黎族人在砍山兰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时的喜悦之情,这也是黎族人在长期的砍山兰生产中的实践总结。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生活,创造了一批优秀的黎族舞蹈。其中《山兰熟了》在2007年获得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舂米谣》在2013年获得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三等奖。山兰biang酒制作技艺是黎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016年入选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的黎族乐器,无一不与生活息息相关。叮咚木也是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古时,黎族人民砍山种山兰,山猪经常在夜间出来糟蹋山兰稻,为了保护山兰稻,看山兰的人,就在山寮吊起两根木杆,打击后就响起叮咚声,以驱赶山猪,后来发展成为跳舞娱乐用的打击乐器。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