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是中国白茶发源地和核心产区,也是唯一由国家部委授予的“中国白茶之乡”,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誉。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福鼎太姥山。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处中国白茶黄金带之首。
茶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任学科带头人张堂恒在《中国制茶工艺》中指出,乾隆六十年福鼎茶农采摘普通茶树品种的芽毫制造银针,白毫银针由福鼎茶农首创。
天生丽质
福鼎作为白茶的原产地,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福鼎市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依山傍海,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气候舒适宜人,利于白茶树的生长发育。福鼎境内普遍分布着最适合茶树生长的优质土壤,诸如红壤、黄壤、紫色土、潮土等,这些松软且肥沃的土壤,富含各种茶树生长不可或缺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福鼎拥有中国名茶树种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和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这两种茶树芽头满披茸毛、内涵丰富。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福鼎人民用采摘后的嫩芽和鲜叶,制作出名优红茶、绿茶、黄茶、花茶和白茶。而这两种茶树的芽叶是茶界公认制作白茶的最佳原料,因此,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也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引种的国家级茶树良种。
大道至简
福鼎白茶加工过程主要有萎凋和干燥两大工序,不炒不揉、轻微发酵,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芽叶上的白色茸毛显现,内在灵动、美轮美奂,白茶也因此而得名。有茶叶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茶叶制作方式,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福鼎白茶运用传统独特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和活性,造就了福鼎白茶“毫香蜜韵、历久弥香、自然健康”的特质。新茶有甜爽之美,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特性。老茶有甘醇之韵,更有显著的糖脂代谢调节作用。
福鼎白茶制作程序由萎凋开始,首先采摘白毫多的肥壮芽叶, 薄摊于水筛或萎凋筛上,置于室外进行日光萎凋,根据太阳光的光照程度进行调节,不炒不揉,让茶叶自然萎凋。当萎凋约35〜45小时,青气消失,七八成干时进行并筛,让茶叶自然干透,最后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春季遇连续阴雨, 则须采用加温萎凋,历时12〜16小时;天气晴好则可采用复式萎凋,即进行2〜4次为时共1〜2小时的日照处理。
工艺虽然简单, 但对鲜叶来源、阳光强弱和晾晒时间要求严格, 须是晴好天气采摘的原料,芽叶的白毫保留完整,摊放不可重叠, 避免变黑;阳光要充足,不可翻动,防止伤叶红变。萎凋过程是茶叶内含物发生活跃变化的过程,是形成白茶色、香、味的关键,且长时间的萎凋,叶脉出现红筋,使白茶又有“红装素裹”之美誉。新工艺白茶与传统白茶制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萎凋适度后增加轻揉捻工序。白茶制作工艺的总体要求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保持品种特性。
承载梦想
近年来,围绕“生态清新,福鼎白茶”创新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福鼎市持续实施质量立茶、科技兴茶、品牌强茶、文化传茶。全面推进基地化生态茶园、信息化溯源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升级。全面禁止使用除草剂、推行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
2020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0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24万吨,其中白茶产量2.53万吨。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119.53亿元。有507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取得SC认证,316家茶叶企业获得福鼎白茶证明商标使用授权。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茶业龙头企业167家,共有11家福鼎茶企上榜2020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在全国各地创办营销网点1万多个,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全市近2/3人口约38万人涉茶,其中茶农约30万,茶叶人均收入1.2万元,占农民人均收入60%以上。2021年福鼎白茶品牌价值以52.15亿元连续12年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0年11月进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同时获评全国产业扶贫示范县和“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等荣誉。今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
目前,福鼎白茶已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一,福鼎茶产业也真正成为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柱产业,生动诠释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现代农业产业“福鼎模式”。为继续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我们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中国白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为走出一条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福建省福鼎市茶叶局供稿)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