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有“北国春城”之称的长春让人感到清凉舒爽。9月6日,在长春农博园内,花朵艳丽、硕果飘香。第二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长春农博会”)在此开幕,展会持续至9月15日,会期10天。
据介绍,本届长春农博会由农业农村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发展智慧农业、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交易功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共设有品牌展销与设施装备、产业示范与科普教育、经贸论坛与赛事活动三大板块41项内容,全面展示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成果。
“品牌”农博 打响“吉”字号农产品
品牌展销与经贸交流,历来是长春农博会上的“重头戏”。本届展会汇集了来自国内外各地的名优农产品、地标性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现场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长春农业博览园1号厅的“吉林农业品牌馆”内,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遴选的省内100家名优涉农企业携90余品种、650余款产品汇聚于此,对吉林玉米、吉林大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吉字号”品牌集中进行展示、宣传和推介,吸引众多客商市民前来对接洽谈、游览购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农产品展销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市场摆摊叫卖,展台前不仅大屏幕播放着产品宣传片,而且还设有一个手机支架,工作人员对着手机屏幕进行现场直播。鲜食玉米、梅河口大米……一件件加工后的农产品包装精致、品牌亮眼,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据悉,“吉林农业品牌馆”现场共设置了7个点位直播室,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对现场盛况进行在线直播,带动全国观众进行“云巡馆”“云采购”,增强互动感和现场代入感。
作为本届长春农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主办的“全国百户企业进吉林”活动在开幕当天下午成功举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两个场地开展了直播推介、“吉农码”发布启动、现场推介及项目签约等内容。113家吉林省农业企业,展示推介了“吉字号”品牌和吉林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37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前来对接洽谈。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场与长春、吉林、辽源、通化、白城、梅河口等市州签订了框架协议。据介绍,本次活动对接意向签约总金额达12.6亿元,为构建产销共同体、创建现代流通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创意”农博 线上展示线下体验
来逛农博会的市民,有的看热闹,有的来购物,各种心愿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创意农业景观作为农博会上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喜欢拍照的男女老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长春农博会专门设置了“建党百年”主题展厅。展厅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星火燎原”“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伟大变革”“农业发展”等板块内容,利用艺术种植、花草扦插、苯板雕刻、粮食绘画等创意农业手法,制作了38组富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气息的景观小品,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和精彩瞬间。
在“逐梦吉林”主题展厅,“吉林红色革命史”“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振兴”等36组景观小品,充分展现了建党百年来,吉林省各行各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及傲人业绩。
渔业展馆中,拥有大大眼睛、萌萌表情的西太平洋斑海豹,是新引进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春农博会为它们专门做了饲养环境评估报告,并申办了水生野生动物繁育、饲养、经营许可证;家庭园艺展示区,家庭小型水培装置、蔬菜小型基质或土壤槽式栽培,还有一些利用废旧的家具器具等作为承载装置栽花种草种菜,让喜欢农事的游客大开眼界……
“增加更多线上展示内容”是本届农博会的另一大亮点。
据介绍,长春农博会积极收集整合全省农产品资源信息,丰富在线商家,组织产品上线,同时创建“国际进口商品”和“农博20届名优商品”两个云上贸易专区,开通在线金融支付系统,形成交易闭环。并增设线上咨询服务板块,创建“农技咨询”专区,搭建在线农技交流服务平台,邀请省内知名农业技术专家在线提供农业技术服务。
此外,为强化线上观展体验功能,展会设置了VR云逛农博、云上购物、云上咨询、云上购票等一站式服务,不仅可以线上了解展会的各种精彩内容,同时智能导览功能结合专业的语音和文字注解能激发观众线下游园兴趣,真正实现线上“云”展示、线下“实”体验的全方位、立体式观展。
“科技”农博 展示农业新成果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温室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在高新设施农业和大田技术模式等展示区,一项项现代农业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碧绿的生菜颜色鲜嫩,身材匀称,排列整齐;巨型冬瓜,悬在搭建的棚架上,雄健多姿;鲜艳的彩椒个头硕大,卖相极佳,引来游人围观和拍照……这些长在长春农博园中的果蔬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生长在土壤里,而是靠喝营养液长大,它们都是无土栽培植物。
“营养液根据14种元素配比而成,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液配比也不一样。”在作物根茎不见土的“菜地”前,技术人员介绍,无土栽培技术分两类,营养液的喝法也不相同。水栽培,是让植物根系直接长在营养液里;基质栽培,则让植物根系长在各种固态基质中,由外界供给营养液。
与传统的有土栽培相比,无土栽培生产的蔬菜瓜果有哪些优点?技术人员总结为绿色、好吃、生长快。他解释到,因为没有虫害,绿叶菜生长中不使用农药,可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无土栽培技术能用人工手段营造出符合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蔬菜营养更丰富,口味更足;生长快,以生菜为例,传统土壤栽培,35天左右采一茬,而无土栽培,20到25天即可采一茬,提高了采收频次。另外,无土栽培可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能大大节省人工。
展馆内,一块显示“物联网终端”字样的电子屏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屏幕上显示着“环温”“环湿”“光照”等数据。技术人员介绍,这里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并且可以参照电脑预先设定的符合植物生长的最佳温度,操控天窗、遮阳、风机等设备,将室内温度调整到最佳状态。
展馆外,在玉米高产示范园里,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相比,这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一根根滴灌带埋在作物根系,水溶肥顺着滴灌带流到田间。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这项技术,农民灌溉省时省力,减少化肥投入,还能增产,大大提高种粮效益。
吉林省德惠市农民张友发看到这些后深有感触。他这些年通过采取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每公顷土地节本增效近2000元。“科学种田,不仅产好粮,更能保护好土地,实现持续增收。”张友发说。
据悉,如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在东北地区普及,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各地积极开展应用,保护性耕作已覆盖东北地区5000万亩耕地。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金博士种业在长春农博会展出了最新研发的玉米品种——金博士3107。河南金博士种业东北地区负责人李宏印介绍,近年来农户的播种面积越来越大,传统产品需要迭代升级,播种面积变大后,玉米种植中,倒伏成了困扰农户的问题。
“通过对近百余品种的测试,金博士3107在抗倒伏这项数据上位列前五,再结合抗病性、产量等指标,该产品成为了东北地区的‘网红玉米’。” 李宏印说,很多农户在2021年试种后都预定了下一年的种子。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记者看到,从智能的水稻育苗机到高效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从免耕播种机到无人植保机,展示区里农机装备不仅数量多,而且样式更新、功能也更强。
在一家玉米播种机生产企业展台前,一台大型免耕播种机吸引不少农民驻足。工作人员李博文介绍,这台播种机耕作时能实时统计播种面积,种子出现漏播时还能报警提醒,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吉林省农安县农民李军这次特意来农博会看农机。“听说现在农机可以无人作业,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来参观了解一下。”李军告诉记者,自己种了20多年地,见证了从“小四轮”到大型农机具耕作方式的转变。
“头几届农博会农机种类少,也不智能,不像现在,都是高科技。”李军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家庭农场实现了耕作全程机械化。
据了解,近2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吉林省粮食年产量从不足500亿斤,到连续8年超700亿斤,大型、智能化农业机械普及应用功不可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