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向日葵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22-02-16 15:48:12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协会 字号:【

  近20年来,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先减后增,技术进步带动单产和总产增加,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葵花籽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与国际市场贸易活跃度显著提高。当前产业发展还存在种子市场乱杂、生产效率偏低、精深加工发展相对落后以及供需结构错位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生产、市场以及贸易等多重风险。促进产业发展还需在优化区域布局、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及构建长效扶贫增收机制等方面发力。

  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

  面积波动下降,产量总体增加。我国向日葵种植规模在经历了缩减、恢复、再萎缩的阶段后,2000—2006年,向日葵种植规模从1229.03千公顷波动下降至781.28千公顷,至2016年恢复增长至1278.93千公顷,近年间再度萎缩,至2018年降为921.35千公顷。在技术进步带动下,向日葵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带动总产波动增加。2000—2018年,向日葵单产增长了70.3%,达到180.47千克/亩。向日葵总产增加了27.6%,达到249.42万吨。目前,内蒙古、新疆是向日葵两大主产区,产量占比分别为59.16%和16.43%。

  葵花籽消费显著增加,以食用消费为主。2013/2014—2019/2020年度,我国葵花籽消费总量从191.1万吨增至307万吨。其中,食用消费从156.3万吨增加至216.0万吨,压榨消费从34.8万吨增至91.0万吨。从消费结构来看,食用消费占比波动下降,2013年以来从81.8%降至70.4%;油用消费占比则相应明显增加。葵花籽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主产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总体来看,大型葵花籽加工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加工产品附加值总体不高,深加工类型的企业仍属少数。

  葵花籽贸易量持续增长,贸易顺差特征明显。2001—2018年,葵花籽贸易总量从4.32万吨增至60.25万吨,年均增长16.8%。其中,进口从0.39万吨增至13.9万吨,年均增长23.4%;出口从3.93万吨增至46.35万吨,年均增长15.6%。葵花籽是我国油料中少有的贸易顺差产品。2001—2018年,葵花籽净出口量从3.56万吨增至32.45万吨,净出口额从0.12亿美元增至5.2亿美元,由于全球葵花籽产出主要以油用葵花籽为主,我国食用葵花籽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葵花籽出口辐射较广,主要出口国包括土耳其、埃及、伊朗、伊拉克、缅甸等国家,出口占比分别为23.90%、17.75%、15.41%和10.63%。进口方面,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第一大葵花籽进口来源国,自哈进口葵花籽占比高达97.58%。

  国产油葵收购价格先降后升。2014—2017年,国产油葵价格持续降低,从4597元/吨降至3869元/吨,降幅高达15.84%。价格下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全球范围内向日葵播种面积大幅增加,油用葵花籽产量不断增长,供给处于宽松格局;二是中国进口葵花籽油和油用葵花籽不断增加,受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影响,国产油葵价格也大幅下降。2018年以来,国产油葵收购价格稳步提升,从4351元/吨上升至2019年的4756元/吨,同比提高9.33%。

  向日葵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生产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资源约束条件下,向日葵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但目前我国向日葵单产仅为2707千克/公顷,居世界第11位。未来随着我国向日葵育种研发和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向日葵单产有望继续提高,产能相应能持续提升。

  消费总量继续增加,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健康消费意识提升,消费者对多元化优质化食品和油脂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向日葵作为食用葵花籽休闲产品和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来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

  产需缺口继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日趋密切。我国葵花籽原料和油脂进口规模逐年增加,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以及俄罗斯将是我国葵花籽和油脂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将更趋活跃。

  向日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种子市场多乱杂问题突出。根据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调研,150个示范县域内种植向日葵品种数量最高达31个,单一品种使用占比超过60%的县仅有16个,占监测县(42个)比重为38.1%,品种一致性高达100%的仅有4个县。

  生产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主产区不同经营主体田间管理措施差异较大,产出的葵花籽品质差异也较大。与大田作物相比,向日葵机械化水平总体偏低,导致生产对人工依赖极高,生产效率总体偏低。

  精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葵花籽及油脂加工企业多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主产省份以及东部地区。大部分企业加工技术和设备有待改进,普遍存在产品单一、包装档次不高,缺乏高技术产品,产业链较短等问题。

  产业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突出体现食用葵花籽出口不断增加,但油用葵花籽及油脂缺口较大。2003—2018年,我国食用葵花籽出口总量7万吨增至46.3万吨,但葵花籽油进口量增长近20倍,从3.6万吨增长至70.3万吨。未来国内缺口将会继续增大,对国际市场依赖度也将继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产业面临的贸易风险。

  向日葵产业发展建议

  合理引导优势产区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和促进内蒙古、新疆等优势区向日葵产业发展壮大。内蒙古和新疆是我国向日葵最大的两个主产区,两省在土地资源利用、光热条件、种植模式以及机械化利用方面均具有突出优势,未来应作为我国向日葵重点发展地区,在财政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发展壮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补齐向日葵生产短板,提升综合生产效率。一是重视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病虫害防治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加快高产优质专用向日葵新品种、适宜机收品种的选育、登记和推广应用,加强新品种引进、选育的工作力度,促进向日葵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单产水平的持续提高。二是加强向日葵种子市场经营规范管理,逐步改善种子多乱杂等现象。三是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全面提高葵花籽原料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水平质量。

  加强新产品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提升产业综合产值。一是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葵花籽食品和油脂新产品的开发,引进加工新工艺、新设备,加强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开发,积极拓展产品市场。二是加强向日葵生产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特别是葵花籽粕、葵花盘等高蛋白含量副产品的开发和再利用,深入挖掘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技术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构建资源贫瘠地区向日葵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向日葵抗旱性强、耐盐碱性强和广适性的特点决定了主产区多集中在贫困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向日葵产业并构建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尤为重要。一是在资源贫瘠适宜种植向日葵的地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二是建立向日葵生产风险保障机制。探索信贷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服务,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以及重大病虫害补偿等政策,减少因病虫渍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系数,提高优势地区农户生产积极性,保障产量的稳定增长。提升农田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报告撰写人:陈海军,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协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