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区荔枝产业园规划布局为“三区一园一带”,建设范围包括从化区太平镇、温泉镇、街口街和江埔街共4个镇街,核心种植面积达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荔枝面积10万亩。
据从化区荔枝产业园牵头主体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仲辉介绍,目前产业园建设已完成70%左右,预计今年内可全面建成。届时,荔枝产业园将助推从化区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以树入股 失管的荔枝树找到管理员
在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失管了十多年的30多棵荔枝树在去年年底找到了管理员,最开心的要数荔枝树的主人——标叔。
今年59岁的标叔是凤二村村民,他种了60多棵荔枝树,一半在村里,一半在山上。“在村里的好打理,山上的就不好打理。”标叔上了年纪,三个儿女都在村外工作。去年10月,广州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在凤二村率先实施农户以荔枝果树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荔枝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尝试。
标叔是第一批入股的果农,30多棵果树入股到该公司建立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时间为15年。公司雇人科学打理果树,收成之后,入股农户分得收成的25%,村委分得5%,公司分得70%。“以前我们老人做不了,后生不愿意做,荔枝长在山上,有就有,无就无;现在有人承包,有人管理当然好。”标叔说。
李仲辉表示,除了上述的以树入股,产业园还采用了多种形式惠农,首先是流转土地,给农户付租金;其次是入园打工,“种植荔枝需要的人少了,但分拣、包装等都需要人手,都可以请本地农户”;第三是成立了广州市从化区省级荔枝产业园联合体,“我们把种植大户组合在一起,共享信息和资源,荔枝哪儿好卖?有什么好的农药和肥料?这些信息都会共享。除此,我们还会大范围采购便宜的农资,以批发价卖给农户,还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
技术加持 坐在办公室就能照顾荔枝
江埔街的从化荔枝文化博览园是从化区荔枝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入园中,像是置身于公园,沿着荔枝木搭建而成的楼梯拾级而上,便可以看到荔枝林。
仔细一看,荔枝树上除了结满荔枝,还挂满了一条条长长的铁皮石斛。李仲辉介绍,在荔枝树上种铁皮石斛既不影响荔枝生长,又能多一项收益。第一年每亩地投入600元〜800元,收成时期,光是石斛,每亩地收成能达到1000元左右。
而漫步在荔枝林中间,还会发现部分荔枝树下冒出了不少荔枝菌。素有“岭南菌王”之称的荔枝菌价值高。李仲辉介绍,培植荔枝菌,需要设备、技术和人工,每亩地投入4万到8万元左右,收成之时收益可以达到每亩地20万元左右。
而满园荔枝,果农却寥寥无几。原来,在技术加持之下,整个300亩的荔博园,生产工人加上后勤人员才10个人。“以前是靠人,现在靠技术。”李仲辉介绍,荔博园里安装了摄像头,气象、温度、水土等资料都通过技术收集起来,温度不够?水分不够?远程就能遥控打开水闸,工作人员只要坐在办公室就能照顾荔枝。
电商带货 再也不用为销售发愁
几年前,从化区太平镇西湖村50多岁的李邝根学起了电商销售。“做了三十多年农民,现在才敢说自己是专业的新农人。”
李邝根15岁时就骑单车从从化到广州去卖荔枝,一天能卖100斤。“从化荔枝品质好,但是大年还是会有压力,量多价格低,为销售发愁。”如今,李邝根坐在自己家的合作社,收购村民的荔枝通过物流运送出去,多的一天能卖8万〜10万斤。除此,还有电商零售和微商零售的方式,李邝根自己拍摄短视频和图片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就发发朋友圈,很简单,很多回头客,今年大年都不用愁。”
这些改变与近几年从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息息相关。李邝根记得,前两年跟着从化区荔枝产业园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习,当时学习了电商零售的销售方式,他想着反正是给传统销售多开了一条路,就试着用了起来。没想到如今能发展得这么好,“通过电商零售我们的利润能高出30%。”
加入了农业产业园,李邝根接触到了很多新技术、新零售的培训。据悉,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集聚产业优秀专家团队,以“大专家+土专家”的方式承担人才的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将专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李仲辉介绍,“大专家有科学知识,而土专家有经验,又接地气,两者结合教学更适合农民。”
据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执行秘书刘锐波介绍,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从2017年成立至今,共举办了30多次课程,辐射了从化区20多条村,共培训农户达1200人次。
“一地生四金”让农民有多重收入
目前,从化区有6个产业园,分别以花卉、荔枝、蛋鸡、柑橘、生猪、蔬菜为主导产业。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伟琴指出这六大产业都是从化区的优势农业产业。她表示,从化作为广州的农业大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天然的优势,但也有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惠农助农上,从化区探索出“一地生四金”的模式,让农民获得多重收入。
她同时表示,目前区内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问题制约;二是财政资金不足;三是科技转化率较低。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总体思路是补短板、强弱项。”邓伟琴表示,会继续争取省、市支持,创新用活农业用地政策,适度增加建设用地;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强化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强化创新意识,扶持循环农业、定制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发展;坚持“科技驱动”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机械装备、信息化等建设,加速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目标,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三农”发展。
邓伟琴表示,区内强调与农户加强利益联结,坚持产业园建设“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原则,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紧密合作,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共同发展。通过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盘活闲置土地、配套技术培训等方式与农民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产、增效、增收,共享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成果。
其中荔枝产业园在凤二村率先实施的农户以荔枝果树土地经营权入股,探索出的“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股份分红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就让农民获得多重收入。
发挥辐射带动更大范围惠农助农
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看来,目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园区道路及服务销售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得都不错,加工也在起步,现代农业产业园最重要的是“现代”,而“现代”的要素之一就是科技含量,但目前很多产业园的科技投入仍不足;其次,他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建设只能小范围惠农,真正做到大范围惠农需要在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机制方面起作用。
陈厚彬认为,要建设真正助农惠农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首先要对产业进行分类,“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业园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类别的产业园应有不同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其次,应当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科技含量,“以荔枝产业园为例子,是否能够通过科技克服大小年;是否能通过科技让荔枝的品质达到一级果的标准等,产业园如果科技含量不足,产品没有科技赋能的附加值,根本称不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陈厚彬观察发现,虽然部分产业园是和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但合作只是停留在个别环节,没有从整体上寻求科技支撑。“比如很少产业园会在生产环节寻求科技支持,省内很多荔枝园依然是低产的,品质提升也是不够的,精深加工不足,没有真正从研发、生产到加工环节投入科技力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做到真正的惠农和助农,如何发挥辐射作用至为关键。陈厚彬建议每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个共享技术服务平台。以从化区荔枝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里的荔枝产业园联合体会收集农户需求,为农户集中统一购买小型农机具、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而陈厚彬认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体更应做一些传统农户没法做的共享服务,比如采购高效率的先进农机供农户共享使用,或探讨建立共享服务或技术托管机制,形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联结机制。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