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在古代就是一个草食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在天山发现的岩画就反映出远古时期当地人类的牧畜生活。吐鲁番出土的唐末《牛医方》,证明唐朝时期中兽医学就传入新疆。明朝时天山以南农业已相当发达,牲畜种类以牛、羊、马为多,尤其是养马业最为发达。天山以北则是牧牛马以度岁月的游牧区。清王朝建立后,加强了对新疆畜牧业资源的开发,开始在新疆兴办官牧场,对当时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政治局势的稳定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新疆省政府增设农矿厅,下设畜牧科。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当年12月新疆省人民政府设立畜牧厅。1953年、1954年、1956年,自治区先后召开三次牧区会议,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到会并作报告。当时的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稳定牧区社会、保护与发展畜牧业,引导广大牧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畜牧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动荡的十年间,自治区畜牧兽医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受到很大破坏,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6年、1996年、2002年自治区先后召开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为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畜牧业实现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疆瓜果飘香,“粮棉油糖、猪马牛羊”样样有、样样特、样样优!天山南北好牧场,为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增加牛羊肉等优质畜产品供给提供了宽广空间。发挥新疆作为传统主要牧区优势,推动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是我们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
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习近平同志曾经在《摆脱贫困》一书中的文章《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指出:“粮食生产的发展将带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有赖于粮食的供给。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者,总要在基本口粮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同时,粮食又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淡水渔业需要足够的粮食作饵料,畜牧业发展也必须有足够的粮食作饲料。还有,农村食品工业、饲料工业以及轻工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粮食作原料。所以,粮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还曾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对食物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树立大农业观念,大食物观念,解决粮食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有效应对转型升级中的消费需求变化,另一方面必须保障城乡居民食物的多元化供给,保数量、保质量、保安全,同时也要保护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我以为“猪粮安天下”对于新疆而言,就是牛羊肉安天下。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既离不开种植业,也离不开养殖业,写好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这篇文章,关键要因地制宜。
2020年上半年,自治区旅游人口达到8000万人次以上,我们时常听到游客讲到,新疆的牛羊肉非常好吃!这说明,城乡居民的“羊肉串”消费,天南海北的“涮锅”消费,牛羊肉已经从过去的季节性消费为主变为一年四季天天吃,老人小孩都喜欢的主要肉食。牛羊肉各民族群众都喜欢,疆内疆外的老百姓也都喜爱消费我们的牛羊肉产品。疆内各民族群众对牛羊肉的消费,无疑是畜产品供应的主要品种。
农业稳,为发展牛羊草食畜牧业奠定了基础。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6亿元,畜牧业产值1038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056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54%、49%。自治区以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为发展要求,突出抓好纺织服装、林果、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2020年总产达到1583万吨,比“十二五”末增长4%,人均占有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实现了区内平衡、略有结余。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9%、87%,全区机收率达到75%,单产和商品调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棉粕约350万吨。目前全区外调肉牛40万头左右,无疑是重要的生产供应基地。
预期稳,为发展牛羊草食畜牧业带来了机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肉蛋奶的消费将进一步增加。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牛羊肉的消费会增长更快。在人口基数巨大并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未来十年玉米、猪肉、奶类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将在2%以上,肉类(猪牛羊禽)、禽蛋、奶制品、水产品消费总量分别预计增长24.7%、10.4%、32.6%、10%。过去,新疆畜牧业一直在围绕数量增加方面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现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坚定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颁布实施《关于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牛羊草食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之路将加快推进。
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这些年,家禽、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与之相比,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仍较低。我在一些地方调研看到,肉牛肉羊养殖户设施条件简陋,粪便随意堆放,饲养方式粗放,人工授精等一些高水平养殖方式无从谈起。饲养方式落后,会导致疫病风险增大、环境污染重和养殖效益低。改变“房前屋后养牛羊、千家万户小规模”的方式,应注重“统筹”和“稳步”,即统筹做好农牧结合工作,稳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牧区应坚持稳定发展,生态优先。从国家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的经验看,禁牧、休牧、轮牧、以草定畜、草畜配套这样一些生产方式,推动了牧区畜牧业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追求牛羊数量,逐步转变为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品种改良等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假如天然草原中可利用草地资源进一步得到保护加强,按照1.5亩饲养一个羊单位计算,如能建成2亿亩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约可增加1.33亿个羊单位,可以增加约200万吨肉。
农区应坚持调整结构,规模养殖。农区玉米、小麦、棉花等秸秆资源丰富,粮油副产品也非常充足,本土特有的一些品种改良工作都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牛羊养殖技术也比较普及,加快发展牛羊草食畜牧业有条件、有基础。关键是,应引导农牧民调整养殖结构,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充分合理开发农作物秸秆资源,建设优质高产人工饲草料基地,着力推进发展舍饲圈养,打造一批牛羊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基地。如果将次宜棉区亩产220公斤以下的低产棉田和一些“果棉套种田”退出,改种小麦、玉米或饲草料,配套滴灌等节水技术,推广普及先进饲喂技术,制约草食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能够逐步突破。饲草种植要有效益,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遵循为养而种、草畜配套,与畜牧业同步发展。二是要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合理选种、科学种植,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推进饲草种植规模化、机械化。
实践表明,如果能够做到统一配料、统一喂养、统一防疫、粪便集中处理、养殖环境好,就能够实现牛羊育肥快,出栏周期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关键要培育经营主体。要注重培育家庭牧场,饲养大户遍布全疆,牧区农区都有,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家庭牧场建设棚圈、饲草料基地、储草棚等配套基础设施,使其成为生态家庭牧场。要注重培育牧业合作社,我在北疆一些地方看到,一户人家占地一亩,院子中间是天然储草场,东房住人,西屋养殖,一些利用自家宗亲关系建立起来的养殖合作社,对于本乡本村其他散养户而言,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面对大市场,虽然这些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合作社还不具有应对能力,但毕竟他们迈出了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步,其意义将是深远的。要注重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现在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自己发展牛羊产业,还帮助农牧民建立“托畜所”,奶牛可以托管,牲畜可以入股,牛羊能够进场(企),年底分红,企业和农牧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日益完善。同时,地方政府要增强为企服务、助企服务意识,加强农牧民培养教育,引导青年人和高校毕业生进入这个产业。要注重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违禁添加等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会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是对优质新疆牛羊肉良好市场声誉的严重损害,随着牛羊肉消费市场扩大,要求我们应加快健全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质量可追溯体系。
加快建设饲草料产业体系
从全区看,饲草料是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一些地方的养殖成本中,饲草料占到60%以上,如果没有运费补贴、种植补贴,不考虑水利设施投入、土地流转费用等因素,仅是勉强能够支持发展,但要做大做强是难上加难。我们必须采取开发利用天然牧草、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合理利用秸秆等本地饲草料资源的方式,综合施策,加快形成饲草产业体系。天然牧草应注重保护,北疆一些地方将天然牧草收割打捆,晒干储存,比较好地解决了冬季牛羊饲草料供应。各地应坚持实行以草定畜,严格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提高牧草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持续做好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退耕还草应粮草兼顾,关键是农牧结合。要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全区小麦、棉花、林果种植面积与发展饲草产业之间的用地、用水方面的关系,畅通草畜配套、种养循环、粮饲兼顾发展渠道。还要加快开发区内秸秆资源。以后保障饲草料供应,应依靠本土棉秸秆等优质农副资源,加快推广颗粒饲料配方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本土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等开发与利用水平,多渠道丰富饲用蛋白资源。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同志经常讲:“饲草不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去买,可以进口。”实践中,牛羊的育肥周期关键资源是“饲草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商品草”“进口草”等。单纯依靠饲草贸易是不能保证牛羊肉市场有效供给和安全供给的,因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养殖业的各个链条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推高运输和人力资源成本,进而进一步推高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收益。试想,假如周边国家、周边省区的牛羊肉价格明显低于我区市场牛羊肉销售价格,谁还会去买草?为什么不去市场上直接购买牛羊肉呢?此外,人工种草这几年在疆内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利用盐碱地改良技术,种植构树在一些地方初步取得成功。燕麦草、披碱草、羊草等一些优质饲草在多地都种植成功。人工饲草所含能量和蛋白与饲料粮相当,优质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2%,超过玉米,种植饲草成本低、效益好,关键在于解决好种子、用水和牧草生产机械化问题。我们国家商品草面积所支撑的饲养量约3000万个羊单位左右,发展潜力很大。各地应健全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在推广优良牧草品种,选择适宜配套机具等方面帮助完善生产链条,稳步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
解决好基础母畜、金融保障两个问题
牛的繁育是3年两犊,羊是3年4羔,一头牛从出生到育肥出栏需要18个月,一只羊从羔羊到育肥出栏至少需要7个月。基础母羊存栏规模在50只以内,年收益一般在5万元左右,低于外出打工收入。我在疆内多地询问,一个成年务工劳力,日工资水平均在150元〜300元之间,且用于种植业或养殖业的土地流转费用年年增加,多数人感到养殖基础母畜不赚钱。对于这一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应调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积极性,发挥好“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作用。一方面要搞好良种繁育,大力推广优良种牛和种羊,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加快品种改良,提高基础母畜养殖水平。另一方面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起对牛羊调出多的县、乡予以政策鼓励和资金奖励的工作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发展基础母畜的积极性,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农民假设养殖50只基础母羊,一次性投入需要10万元(棚圈费和秸秆粉碎机2万多元,母羊购置费7万多元),每年购买饲草料需要流动资金7万元。应当放宽贷款条件,允许农户将房屋、棚圈和基础母羊作为贷款抵押,允许企业将租用土地和兴建设施作为贷款抵押。用财政撬动金融保险,可以解决草食畜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虽然我们财政资金总量和规模有限,但可以通过担保和贴息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或是金融企业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
从全国情况分析,新疆人均占有羊肉22.69千克,较全国高19.21千克,受疆内居民肉食消费习惯影响,区内羊肉供给持续偏紧,年需从疆外调入约300万只商品肉羊。区内人均占有牛肉17.44千克,较全国4.76千克高12.68千克。对新疆而言,牛羊肉关乎城乡居民生活,关乎社会和谐与边疆稳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新疆自身情况分析,我们畜禽种质资源丰富,有畜禽和蜂品种47个,其中羊品种有20个,有8个畜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全区天然草原7.2亿亩,年产饲草加上秸秆可达6000万吨左右。新疆褐牛、和田羊以及天润、西域春等乳品品牌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畜牧业地方标准体系健全。从发展短板分析,基层畜牧业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普遍缺编少人,动物疫病防控、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牧区仍存在“靠天养畜、重牧轻农”思想,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养殖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饲草料瓶颈制约这样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
推动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是一件民生大事。我们应该加快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地、落实、落细,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畜牧业发展合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较好成绩。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