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是大国农业竞争的前沿阵地,农业企业是全球农业创新链中的核心力量,是有效对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重要环节。放眼国内,我国农业企业实力有限,在全球农业科技创新链中处于弱势,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新一轮数字技术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我国农业企业“换道超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是农业农村新一轮投资的重要方向,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畅通农业产业循环的重要路径。
数字化变革为农企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
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增强农业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农业企业创新效率,有赖于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条件和创新投入,也有赖于有效运作、开放协同的创新链、产业链。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提速、新基建加速布局、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渗透,我国农业企业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
新技术为农业企业创新提供超车新赛道。当前我国在农业数字技术领域有一定竞争优势。以精准农业技术为例,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我国精准农业领域专利2011年赶超美日,成为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2017年专利数量达到933项,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新基建为农业企业创新提供协同新网络。加速布局新基建现已成为我国实现多重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借助5G、物联网、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千兆”宽带网络等,不少大型农业企业将政府、农业专家、中小企业和农民等各类主体的创新需求进一步整合,形成超大规模协同创新平台。各类创新主体借力新技术深度融入互联网领先企业及大型农业企业的供应链、创新链,实现设备、技术、应用的微创新,从而构建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实现不同创新主体的融通创新、共赢发展。
新平台为农业企业创新提供跨界新生态。数字技术为创新增加了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两个关键要素。通过建立数字化创新平台让外部伙伴参与创新的过程,用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都将成为重要的创新者。数字技术改变了资本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认知和行为,当前全球农业数字平台创业投资吸引力大幅增强,其最大优势在于高效匹配信息,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平台型企业跨界农业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利用自身的数字技术和资源建立数字赋能平台,例如京东智慧农业平台、百度云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平台等。
新链条为农业企业创新提供应用新场景。数字化转型时代,创新生态成为重要的创新组织。数字化转型推动各类创新主体从过去的正式合作形式向基于生态的方式转移,实现基于价值链的创造、获取和分享。这一特点与农业企业创新的需求相吻合。农业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差、利润较薄,客观上要求农业供应链上的企业通过“融通发展、上链整合”达到有效合作和相互协调。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大型企业打造新的应用场景,优化产业链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创新效率,推动各类农业创新主体共建数字农业生态圈,降低创新风险。
推进农企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着力点
面向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要围绕企业创新的薄弱环节“深挖洞、广积粮”。借势新基建,引导农业企业夯实网络基础、升级数字装备,加强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构建良好的数字生态和环境,从根本上纾解农业企业创新困境。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铸牢农业企业创新的网络基础。借势新基建推进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链。加快补齐和完善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等搭建农业数字化应用开发平台,加大技术应用层面的集成开发;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共享海量数据资源,为农业农村生产与服务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打造农业企业创新的数字生态。充分发挥政府创新引导作用,鼓励农业企业加强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农业产业链;利用国内领先农业数字化企业的优势,推动各创新主体在数字生态系统中“共生”,以“合作、孵化、飞地”等多种形式,整合不同区域农业企业的创新资源,促进数字化创新成果在农业领域快速转移和转化;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推动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匹配和共享,做好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间人。
三是优化农业企业创新的数字环境。出台支持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人才、补贴等有针对性的政策,提高政策瞄准性。鼓励大型农企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型农企集团创新、协同创新优势,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普惠化为方向形成产业服务集群,形成农业产业持续创新的发展态势。为农业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创新券,用于购买相应的数字化服务,加速农业中小微企业链接到数字化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模式创新,融入产业链创新生态。
(许竹青,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周海川,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