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着力打通项目资金监管 “最后一公里”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最后一公里”是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项目资金“最后一公里”监管,积极完善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措施,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推行“简化透明”的小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简化优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降低项目“最后一公里”制度性建设成本。

  一是简化优化审批手续。按“规划代立项”原则,将列入规划的农村小型建设项目,视同已批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进入设计阶段。对在原址上修复、修缮、养护、加固的工程,报县级部门备案后直接实施。

  二是简化发包流程。项目预算经审核后,勘察、设计、施工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由项目业主集体决策,通过竞争比选或直接委托方式确定。

  三是鼓励村民参与建设。明确一些技术简单、农民参与度高的农村小型建设工程,可组织当地村民投工投劳,材料、用工采购由项目业主组织实施。同时,推行项目公示公开制度,组织老党员、老村干部、乡贤等参与监督。

  探索“共建共享”的乡村建设项目管理机制

  针对乡村建设项目投资额小、内容多的特点,近年来,福建省指导各地积极探索新时期乡村建设项目“最后一公里”管理机制,形成了以屏南县“工料法”为主要代表的乡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一是采取“工料”分离机制。“工”指的是人工费,由聘请工匠费用和村级管理人员误工补贴构成;“料”指的是村级组织自行采购的合法原材料,含税价款。

  二是简化项目流程。尽量减少设计、预算、财审、招投标等环节,由村级组织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直接进入施工环节。

  三是降低建设成本。实行“工料法”,农民参与度高,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农民的事情让农民自己办”,节省了大量措施费、规费、税金等。通过投工投劳,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来源。2017年5月至今,屏南县通过“工料法”累计完成投资7545.89万元,节省资金2100余万元,参与项目建设人均年增收3万元。同时,福建省安溪、建宁等地也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乡村建设项目管理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

  建立“纵向到底”的惠农资金在线监管系统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与省财政厅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建设了省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升级为省乡村振兴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做到纵向全覆盖,解决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科学设计“最后一公里”模块。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对基层资金补助对象进行比对识别,建立“最后一公里”信息反馈核验和自动提示预警体系,对项目管理、资金拨付等实现全程在线监管。

  二是资金在线发放。开发了在线支付功能,解决基层财务人员“线下跑银行”“线上填报表”的问题,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资金到位时效。

  三是公开透明运行。将款项、金额和领取人“晒”在网上,同时与“12345”便民服务平台以及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网站一键对接,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受理和反馈。目前,该系统全流程监管资金37项,资金总量超268亿元。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