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麦种植1/3分布在中东部农区,2/3分布在西部农牧结合区,是国内酒类行业、食品行业和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以及农牧区畜禽水产养殖主要饲草料。近年来,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明显下降,栽培区域分布较广、产业集中度较高、品种多,以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种植收益曾连续亏损。消费以啤用和饲用为主,消费量持续波动变化,啤用量稳中有降。流通半径小,流通模式多样;价格先跌后涨。进口量大幅增长且持续处在高位;出口量一直很低,呈现明显净进口。预计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的种植面积有望小幅恢复,价格将稳中有升;进口将下降,但仍将保持高位。
大麦产业发展现状
大麦具有饲用、酿酒、食用、医药等用途。据调研,2014—2019年全国大麦种植面积从1209万亩降为957万亩,降20.8%;产量从400万吨降为292万吨,减27.1%;单产在每亩332千克左右,稳中有增。其中,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从620万亩、221万吨降为425万亩、127万吨,分别减31.5%、42.5%;饲料大麦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从589万亩、179万吨降为532万亩、165万吨,分别减9.6%、8.2%。
大麦产区划分为2个大区:一是春大麦区,包括东北平原、晋冀北部、内蒙古高原、西北和新疆干旱荒漠春大麦区,均为啤酒大麦产区。二是冬大麦区,包括黄淮地区、秦巴山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西南高原和华南冬大麦区;除黄淮冬大麦区以啤酒大麦为主外,均以饲料大麦为主。据调研,2019年,大麦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主产省份是云南、湖北、内蒙古、江苏、四川和甘肃,种植面积合计占全国的88.6%;大麦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主产省份是云南、湖北、江苏、甘肃、内蒙古、四川、河南和新疆,产量合计占全国的95.5%。
自给率不断下降。据FAO数据,2018/2019年度我国大麦进口量占世界的22.8%,是第二大进口国。随着国内产量持续下降,大麦自给率明显下降,从2014年的42.5%降为2019年的33.0%。
消费方式以啤用和饲用为主。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2019年度大麦啤用量、饲用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51.3%、44.9%。从啤用看,先将大麦制成麦芽,再用麦芽酿造啤酒。从饲用看,以农户直接饲喂牲畜、水禽等为主;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发展,也有部分大麦加工成特种专用复合配方饲料。
流通半径小且以区域内流通为主。啤酒大麦以自产自销为主,内蒙古啤酒大麦省外主要流通至邻近的河北和山西,江苏啤酒大麦来自省内及湖北和上海。饲料大麦主要满足当地需求,湖北、安徽、云南、四川等省饲料大麦基本当地自销。
流通模式多样。啤酒大麦主要流通模式是“农户+农垦企业+麦芽企业+啤酒企业”“农户+合作社+麦芽企业+啤酒企业”和“农户+经销商+麦芽企业+啤酒企业”。饲料大麦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流向市场的流通模式是“农户+经销商+市场”。
进口快速增长、出口很少。从进口看,1995—2013年大麦进口量保持在200万吨左右,2014年起大幅增长且大多高于500万吨,2019年为593万吨。从出口看,1995年起(除2007年外)大麦出口量均低于2万吨,2015—2019年在100〜292吨之间。
进出口市场集中度均较高。从进口看,2014年和2016—2019年澳大利亚是最大进口来源国,2015年为法国;2019年主要进口来源国及占比为:澳大利亚39.1%、加拿大24.6%、法国20.0%、乌克兰14.7%。从出口看,2014—2019年,美国和马来西亚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香港、泰国、加拿大等也是出口目的地。
大麦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价格将稳中有升,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增。江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份所产大麦主要是啤酒大麦,进口大麦也以啤酒大麦为主,国内价格易受国际价格影响。2020/2021年度,全球大麦产量预计为1.54亿吨,比上年度降1.2%,消费量预计为1.53亿吨,增0.6%,供需形势偏紧将引起国际价格上涨;受其影响,预计国内啤酒大麦价格将稳中有升,同时刺激国内种植面积的增加。
其他产区大麦主要作为饲料,价格取决于当地市场供需情况,受国际价格影响较小。随着生猪产能恢复,饲料消费总体趋旺,再加上玉米价格走强带动,预计国内饲料大麦的价格将稳中有涨,种植面积也将稳中有增。
贫困地区大麦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通过技术示范带动、订单生产等模式,大麦产业对贫困地区农户脱贫增收发挥了良好作用。
“科研机构+农户”。根据品种和技术实际需求,当地科研机构大力开展粮草双高大麦新品种及大麦—苜蓿混种、大麦—向日葵复种等示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例如,在云南省大理州贫困山区,大理州农科院示范种植粮草双高大麦品种7.8万亩,亩均粮草增产60千克、增收120元,共增收936万元。
“科研机构+示范基地+贫困村、户”。科研机构与贫困村、户对接,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技术试验示范和良种生产繁育,开展精准帮扶。例如,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院在确山县店崔楼村示范高产大麦100亩,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并免费提供种子等农资;全部订单收购,大麦较小麦商品价加10%收购,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订单生产模式。引导大型种业企业或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农场)、农户联合开展大麦订单生产,促进新品种推广、销售和加工转化。例如,在湖北省襄阳市,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等企业与襄阳金太阳土地种植合作社对接,进行新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1000亩,每亩增产25千克,每亩增产与节本增效超过70元。
大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规模化程度低。大麦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难以进行标准化生产和过程控制,造成品质不稳定、流通成本增加和价格波动大,与国外大麦竞争时处于劣势。大麦没有主粮的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支持补贴政策,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
育种体系不健全。大麦育种研究机构多存在规模小、学科单一、品质测试设备落后等问题,导致现有品种综合抗病抗逆性不强、品质不高。
产后处理加工技术较为落后。特别是南方地区收获季节常遇阴雨天气,烘干设备缺乏,不能及时烘干而霉变,品质降低。大麦功能和饲料加工利用研究深度不够,利用率不高,加工利用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掘。
权威市场信息缺乏。大麦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国内外市场信息不畅通,尚无权威统一的市场信息发布机构和平台,大麦产业链各主体市场决策缺乏全面、系统、及时的数据基础,不利于大麦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贸易保护风险。大麦边境保护措施仅有3%的关税,贸易保护水平很低。国外低价大麦持续大量进口,挤占国产大麦市场空间,引起国内价格波动,造成农户种植收益受损,种植积极性下降。
市场供需风险。大麦主要种植在西部地区,加工消费主要在中东部地区,供需地域错位导致流通成本增加。
政策措施建议
立足国内确保啤酒大麦合理产能。我国是最大啤酒消费国,如果国内啤酒大麦产区继续缩减,啤酒行业将失去基本的国内原料支持。尽快制定啤酒大麦产业长期规划,重点支持优势产区发展并给予配套支持,鼓励农户开展啤酒大麦适度规模化种植。
将饲料大麦纳入粮改饲和南方冬闲田开发利用范围。将饲料大麦纳入粮改饲补贴范围,提高饲料大麦种植收益。利用大麦早熟和耐低温的优良特性,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时,解决当地畜牧业发展中的饲草料短缺问题。对啤酒大麦,开展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等研发;对饲料大麦,开展新品种选育、大麦苗青贮饲料技术等研发;对功能性大麦,加强深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工艺的研发。
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鼓励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在大麦优势产区投资设厂,建立优质大麦原料生产基地。支持行业协会、加工企业等加快构建产业联盟,推动科研、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形成从优质品种到优质大麦、优质加工品的产业链良性循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