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茶文化”这面大旗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黎晓莎 字号:【

  细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认定的五批共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系统占比最高,达14项。为什么茶文化系统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绝非偶然!

  我国产茶历史之久、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均为世界之最,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茶系统,无论是品牌、规模、品质,还是生产力、发展力、影响力,都是中国茶业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茶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重要源点。中国茶区别于世界他国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坚定坚守的文化定力、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要真正使中国茶业从“大”到“强”,“茶文化”这面大旗必须高高扛起。

  回首来路,茶文化厚重沧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不管是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还是廉美和敬的品茶境界,映射的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的都是中华民族独特而宝贵的精神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茶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浩瀚五千年的发展史。这也是茶文化系统在悠久厚重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能够熠熠发光的重要因素。

  驻足当下,茶文化价值凸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发展茶产业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群众收入,而且弘扬茶文化对于重新审视乡村价值、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唤起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最核心的就是人参与其中,让农民群众在保护传承利用的过程中收获幸福感、价值感。种茶、采茶、制茶、售茶、品茶,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这也是茶文化系统在品类众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能够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

  展望未来,茶文化历久弥坚,“中国茶”必将向世界亮出金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新时代茶文化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大,在中华文化的氤氲下,其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特点也进一步显现,对现代社会的功能进一步增强。2019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审议通过了我国主导的“国际茶日”提案,这是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再一次注视和认同,也表明凝结了千百年文化精粹的中国茶文化再次登上了世界舞台的显要位置。这也是茶文化系统在既面向历史、更面向未来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能够脱颖而出的突出因素。

  “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古有茶仙茶圣,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基础;时值当下,每一个中国茶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实现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系统能够扛起这面大旗,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中国茶业鼓与呼,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践而行!

  这里,也诚挚邀请朋友们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走一走,看一看,品品那里的好茶,不仅有沁人心脾的茶香,更有耐人寻味的文化与乡愁!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乡村文化指导处)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