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靠数字经济冲入全国百强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曾诗淇 通讯员 武三蒙 字号:【

  “领导变身主播,过去给牡丹代言,今天帮牡丹带货!”山东菏泽,这个近年来因“淘宝村”声名突起的鲁西南小城,再度用创新的方式完成了和数字电商的又一次紧密拥抱。

  4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市长陈平走进淘宝直播间,推介微型盆栽牡丹、汉服、山药、木制品等近40种特色产品,超过2小时直播,吸引了87万网友观看互动。菏泽市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鼓励企业、农户以数字经济的形式复产复工。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例地级市领导集体“手拉手上直播”为当地代言,菏泽又开先河。这个山东城市,携手淘宝和电商后,一次又一次成为出人意料的“创新赶超者”。

  记者从阿里巴巴了解到,近几年,菏泽市与阿里巴巴紧密合作,以淘宝村为源点,爆发出数字经济的强大增长力。目前,菏泽拥有 18万家电商企业、57万从业人员、51个电商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全面数字化,GDP冲进全国百强,增速山东四强。原来的农业市后来居上,正在成为“数字城”。

  起步乡村的数字经济

  五年前,菏泽曹县大集镇丁楼村和很多鲁西南的村庄一样,交通不便,二、三产业落后。丁楼村所在的大集镇人均只有8分地,全镇32个行政村,省级贫困村有2个,市级贫困村有14个。

  2009年,村里开始利用淘宝卖演出服,在几位电商带头人的带领下,不到三年时间,几乎全村村民成为淘宝商家。

  2013年,丁楼村成为菏泽市曹县首批淘宝村,至今,全村340户村民,有288户从事电商产业。2018年,全村交易额达到3.6亿元,人均收入超过十万元,超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2019年,曹县淘宝村数量达124个,成为全国第二大“超大型淘宝村集群”,而整个菏泽,共有307个村成为淘宝村,全市有48万余人通过淘宝村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就近就业。

  菏泽,实现了县区淘宝村全覆盖。菏泽广大的农村地区,依靠淘宝村模式,率先实现数字化。

  淘宝村长出全球最大木制品出口产业带

  淘宝村集群效应形成产业带,并推动着越来越多的第二、三产业向数字化转型。

  2015年,阿里巴巴菏泽产业带项目在菏泽正式启动。阿里巴巴集团将核心技术平台作为菏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打造互联网经济示范区,为菏泽传统行业带转型为数字化产业带构建基础设施。

  围绕曹县丁楼村等以生产、销售演出服的第一批淘宝村,集聚了从辅料、加工、仓储、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上大批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

  同样成长于曹县农家作坊的木制品行业,依靠阿里巴巴1688、国际站,成为全球最大的木制品出口产业带。

  鄄城依靠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生产、销售全球近十分之一的人发制品,形成了人发制品产业带。

  2018年,菏泽木草柳制品、鄄城人发制品、曹县家具三个基地被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授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现在,疫情在全球扩散,借助阿里巴巴数字化出海之路,这些菏泽土生土长的产业带业绩逆势上扬。

  根据数据统计,曹县汇丰源木业今年3月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订单量同比去年同期提升30%,而菏泽地区假发询盘量增长87%。

  从淘宝村到数字之城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菏泽成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第二年,菏泽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第二次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从菜鸟物流、1688产业带、蚂蚁金服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2019年,菏泽电商交易额完成4048亿元,连续5年增幅保持百分之三十以上。

  跨境电商把七成“菏泽制造”卖到全球。

  依靠数字经济,菏泽成为山东的一匹黑马,去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09.98亿元,进入全国百强,增速位于山东省第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起步于淘宝村的数字经济开始回归乡村,反哺农业。

  2018年天猫“双11”,鄄城县舜王城中药材电商产业园340余家电商商户在淘宝、天猫、1688等第三方平台和舜之药自建平台上交易额达2700万元,同比增长38%。

  去年,阿里巴巴与菏泽开展“村播计划”项目,郓城成为试点县,通过电商直播方式,推介销售特色农产品,为农产品打开新的销路。天猫“双11”期间,郓城30多种农产品通过直播销售。菏泽确立了新的目标——“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