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葛根 千年传承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谢丹 张传辉 字号:【

  一物可兼衣食药者,惟葛而已。葛,原产于我国,早在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用葛根(块根)作为食材,用葛藤纤维制衣。而葛作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资源有近两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葛根、葛叶、葛花、葛谷和葛蔓均可入药。

  江西横峰葛种植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与发展至今。在长期葛栽培与加工的实践过程中,横峰形成了独特的葛根种植技术和食养文化。2019年,横峰葛根栽培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的葛中珍品

  横峰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非常适宜葛根生长。横峰葛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道学家、药学家葛玄云游至横峰县北部山区,在一处环境优美且物产丰富的盆地驻足,发现漫山遍野分布着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生命力很强,根茎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还可以用于浣纱、酿酒。

  横峰人世代传承,历经1800多年的培育优选,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横峰的葛资源极为丰富,品质优良。

  横峰有野葛、葛麻姆、粉葛三大类,其中粉葛的葛根淀粉含量很高,鲜葛根淀粉含量为20〜30%,不仅具有糊化温度低、透明度高、黏度稳定性强等特点,而且还富含异黄酮、大豆黄酮、花生酸、大豆甙元和大豆甙等药用成分。因此,横峰葛素有“北参南葛”之称,自古就有“药不到樟树不灵,葛不到葛源不野”的说法,宋明清朝代葛源葛粉曾作为贡品贡奉朝廷。

  葛产业蓬勃发展

  横峰县葛规模种植和加工始于20世纪。20世纪90年代末,横峰县盯准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传统特产与高科技联姻,本着长计划、短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倾斜资金,促进葛产业的壮大。近年来,横峰县委、县政府加快了打造“中国葛之乡”的步伐。

  针对葛根综合利用价值极高,而野葛生长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横峰县加快野生葛根的人工培育及品种改良,科技人员从当地的原始品种大花叶葛、小花叶葛、蛇葛这三个品种中优选培育复壮,并重新命名为“横葛一号”“横葛二号”等新型传统葛根品种。

  在良种繁育的同时,横峰县大力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扩大规模化种植。到2019年,全县建立起种植示范基地300余处,面积近3万亩,全县涌现出专业户400多户。在政府扶持下组建了“葛根原产地核心保护区”,形成了20多个葛根专业合作社,1万余户农民成为葛根原料供应的合作伙伴,葛产业基地将横峰的葛源更加集中化,对葛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加工,为葛区农民提供了数万个工作岗位。

  以横峰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为基地,引资兴建了中国首家葛产业园。葛产业园以品牌产业为龙头,引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汇集相关行业、企业形成集群效益,形成富有特色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同时加大葛根综合系列开发和对外宣传的力度,并取得省内5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支持,开发了葛花醒酒茶、速溶葛粉、葛根降压片、葛根解毒片、葛根液、固体饮料、葛根面、葛布、葛根片、野生葛花茶、葛老鸭、葛汁鱼等十余种富含高附加值的系列绿色保健葛产品相继投放中国市场,有些甚至出口到国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丰厚的葛文化积淀

  横峰人民在长期葛的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形成了丰厚的葛文化积淀。葛曾以它的实用性走进横峰人民的物质生活,如今又以它的功能多样性走进了横峰人民的文化生活。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寄托美好愿望的诗词歌赋、与中医中药结合的食疗、舌尖上的餐饮、以提线木偶为形式的祈福、丰收节的时庆等文化形态均以葛为核心,处处折射出勤劳智慧的横峰人民在长期的葛种植过程中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精神。

  葛种植是当地农民长期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由于葛的生长会受当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因而横峰葛农会在庙会和喜庆节日上表演提线木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葛根生长旺盛,祈求神灵保佑百姓平安,祖宗庇护家族兴旺。

  横峰县还在每年丰收季以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主题,举办斗葛大赛,对参选葛根进行评选投票,评选“葛王”和“葛后”,评“葛王”看重量,而评“葛后”则看“颜值”。现场农民朋友内心散发出的喜悦,洋溢出的幸福感、获得感,交织成一股丰收喜悦、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成了丰收节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横峰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