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甸珍珠始德清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陈钟良 张鹏 字号:【

  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始德清。天然珍珠诞生于全球,人工珍珠和珍珠生产科学,则发源于德清。

  德清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河港纵横,漾荡密布,水质优良,特别适合淡水蚌的生长繁殖,鱼米之乡的劳动人民从观察、摸索、创新中掌握了一项珍珠人工养殖技术。正是这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造就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

  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德清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自古便是珍珠养殖的重要地区,能用于育珠的蚌类达10余种。同时,境内浮游植物有8门55属,浮游动物有75种。底栖动物约有26种,以螺、蚬为主要优势种。共有鱼类42种,隶属于7目13科36属,以鲤科鱼类最多。丰富多样的物种,构成了蚌精彩万分的生活世界。

  德清的地形地貌特征、水网分布,以及水域周边的森林环境、人居环境、陆地条件等为育珠蚌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蚌与其他物种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使蚌与水质变化关系等均达到平衡,整个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和物质交流相对稳定。

  近千年的河蚌养殖历史,告诉“两山”理论样板地德清的劳动人民,合理养殖能够净化水质。河蚌能够过滤大量水体,通过鳃、唇瓣、纤毛的过滤作用摄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完成摄食。通过摄取水体中有机物改善水质,抑制藻类过度生长。

  鱼、蚌均生活在水中,聪明的德清人利用它们共生的生物学特性和现代化的养殖手段,在池塘中进行按比例混养,构建新的生态体系,实现优化生产结构,以鱼带蚌,以蚌补鱼,获得了比单纯养鱼或养蚌更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千百年来,区域内劳动人民发明和发展的“粮桑鱼畜”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种桑、种稻(麦)、畜牧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稻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典型的“粮桑鱼畜”系统和生态农业景观。

  从最初的食用,到后来的养蚌取珠,德清形成了从河蚌养殖到加工成珍珠终端产品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生产效益最大化。河蚌的蚌肉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蚌壳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装饰品和首饰,珍珠饰品的加工制作,更是促进了整个珍珠产业的良性循环。

  加工技艺领跑产业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叶金扬发明的附壳珍珠养殖方法将自然界珍珠的偶然形成转化成有意识的自觉培育过程,是古人的一大创举,即“将锡和其他金属的、木制的、骨质的浮雕放在蚌的贝壳和外套膜之间,经2—3年的养殖,即成。”该技术在当时德清的钟管和十字港一带推广,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计问题,降低了采珠危险性,而且促进了珍珠贸易及加工业的发展。

  德清珠民遵循传统技艺选择母蚌,从事珠核制作、插核、养殖、取珠、加工等,每年4〜5月收集褶纹冠蚌,插入黄铜、圆形鹅卵石片等物,并与鱼鳞粉、水混合后植入蚌体。珍珠养成后取珠,用刀锯将珍珠内部杂物去除,灌入白蜡,再次接受移植,会生产更加完美珍珠。

  现代育珠生产主要采用取河蚌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之法,此乃人工育珠基本技艺。河蚌育珠技艺使“大、光、圆、艳”优质珠率大大提高,珠蚌成活率达95%以上。

  河蚌育珠及珍珠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可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因珍珠而产生的收购、运输、销售、深加工等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珍珠产业的整体发展,在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

  2018年,德清珍珠深加工总量近100吨,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10%左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珍珠养殖与深加工年产值超63亿元,带动就业人员近万人。

  作为德清珍珠行业的翘楚,德清雷甸镇珍珠以晶莹透亮、珠圆润滑的高贵品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有“中国雷甸珍珠”的美称,深受消费者欢迎。雷甸镇也成为浙江省闻名的“珍珠之乡”。2014年“雷甸珍珠” 获得中国地理标志登记。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珍珠产业触角延伸至化妆品、首饰、医药等行业。比如,德清的企业创新研发出生珍珠多肽提纯技术、亚微米粉体技术和独特的珍珠复配技术,将珍珠神奇功效与护肤品完美结合,创造了珍珠美容史上的现代神话。

  挖掘独特的珍珠文化

  德清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农耕文化,流传着众多的传说、民歌、谚语,保存了众多的农业工艺以及乡风民俗,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民间,代代相传。目前,形成了“放鱼秧”“请财神”“拜塘头五圣”“吃鱼汤饭”等为特色的传统民风民俗。

  叶金扬发明的附壳珍珠养殖方法使得珍珠的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解决了当时德清人民的生计问题。德清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创举,为他建立了一座寺庙(珠祖神庙),寺庙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自古以来,珍珠象征着富有、吉祥、美满和高贵。近年来,德清在大力发展珍珠产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挖掘独特的珍珠文化。

  德清对珍珠文化、习俗、谚语、歌谣、诗词等进行补漏性调查。已梳理出祭祀叶金扬、越剧《珍珠情》、舞蹈《渔翁捉蚌》、少儿版舞蹈《渔翁捉蚌》、传统舞蹈《珍珠的诞生》等德清民间珍珠类文化活动。

  2018年9月,沈志荣被认定为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蚌育珠》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12月,“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技艺”被列入湖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的支撑促使德清珍珠产业向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高端延伸,进一步走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珍珠小镇是德清倾力打造的珍珠文化旅游品牌,占地面积超千亩,年接待游客能力30万人次,拥有欧诗漫珍珠博物院、珍珠研究院、珍珠设计院、透明工厂、文化长廊、小山漾珍珠生态养殖核心基地和珍珠文化园(筹)等景点,是一个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美容养生、互动娱乐于一体,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精品珍珠文化旅游景区。珍珠小镇与德清的著名景点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共同构建起“名山、湿地、珍珠、古镇”的德清旅游业态新格局,成就中国珍珠产业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小山寺是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重要文化载体,德清开展对小山寺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小山寺项目由小山寺遗址公园、小山漾珍珠文化保护与利用系统建设、漾口珍珠文创园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 97.23亩,建设用地约 4.95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目前初步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案设计已完成并已全面开工。

  人们将看到,在国内最大的珍珠综合性产业基地德清,一幅天蓝、地净、水绿、村美的江南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