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支农又有新举措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文/杨佳仪 字号:【

  10月26日,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年会暨“广东金融支农大讲堂”开讲活动在广州举行。来自农业农村部、广东省内高校的权威专家,现场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剖析农业农村投融资改革、金融市场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研究及农业投资形势的最新情况及典型案例,以强化金融服务智力支撑,打造广东金融支农联盟专属的“广东金融支农大讲堂”品牌。

  去年8月底,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宣告成立。一年多来,联盟积极响应党中央重点工作部署,加快组织银行、保险、担保、基金等金融力量,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等重点领域,推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资源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深度融合,开创完善“政银保担基”五位一体金融支农大格局,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在联盟的龙头带动下,今年以来广东省农业投资总额、涉农贷款余额、农业保险保费等实现稳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1.51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8.6%,其中联盟7家主要银行业成员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占全省比例超60%;上半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2.91亿元,同比增长超24%,为广东省农业生产提供了345亿元风险保障;全省农业投资总额同比上升12%,联盟金融支农“火车头”作用凸显。

  作为广东金融支农的动力引擎,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联盟主动作为,持续推动服务创新,助力“三农”稳渡难关。疫情发生以来,联盟迅速组织主要成员单位,联合推出《支持春耕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八大举措》《广东金融支农联盟支持农业重大项目服务方案》等举措,通过推动金融力量支持做实“六稳”“六保”工作,确保金融服务覆盖各地疫情防控、春耕生产、“菜篮子”保供,助力“三农”复工复产,为广东省“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为推动服务创新,联盟成员还推出了一批岭南特色金融产品,以创新支农手段打通三农融资堵点、难点,切实满足广东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需求。在联盟各成员单位的努力下,农业基金、小额信贷、特色农业贷、特色农险等创新“三农”金融产品、服务不断涌现。省农业基金累计完成签约认缴总规模超过130亿元,带动社会募资近90亿元,为广东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服务乡村振兴、探索符合农业农村投融资模式。通过出台加大生猪产业农户信贷支持工作意见,农业银行制定惠农e贷生猪贷服务方案,生猪企业贷款余额35.3亿元,比年初增加29亿元;生猪产业农户贷款余额6.85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元。建设银行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内涵,创新推出“生猪贷”,以“公司+养殖户”模式为切入点,为受托开展生猪养殖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中国银行累计投放16.53亿元优惠贷款支持防疫抗疫企业。人保财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同国土部门跨界深度合作,建立“农户—地块—标的”广东农业数据库,打造全国领先的“粤农保”天空地一体化农险综合管理平台和移动APP。中华财险联合农商行首创“生猪活体登记+保险保单+银行授信”融资模式。邮储银行创新“区块链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推动“具有码上服农区块链技术的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落地。太保产险落地广东省首个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期货项目,探索建立农业补贴、信贷、期货(权)和保险的组合体系。省农担公司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融资担保平台,通过创新细化“粤农担”产品,与联盟成员共同推出政策性农担业务新模式,累计提供支农担保贷款超过50亿元,服务“三农”经营主体超过4697户次。

  通过推动成员机构创新信贷、担保产品,促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联盟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农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真切实在的金融“安全感”。

  为强化金融服务的智力支撑,联盟成立了广东金融支农智库,首批聘任来自各知名院校、大型企业及金融机构的20位专家,根据金融支农的时事“热点”,开展金融支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努力为“三农”服务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服务。目前,金融智库专家正在组织实施金融支持农业企业健康发展研究、保险+期货特色农产品价格转移与分散研究、金融扶贫模式研究等三项研究课题,同时在拓展农业投融资渠道方面也在做专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推动金融支农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今后,联盟将主要依托成员单位和广东金融支农智库专家,利用好“广东金融支农大讲堂”平台,不定期为广东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提供乡村振兴及金融政策解读、金融知识普及、金融实操训练及路演能力培育等全方位智力、培训支持,以强化金融服务智力支撑,推动金融支农政策落实落好。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